老人的幸福感是一面“镜子”
发布时间: 2022-03-17

      据新华社消息,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民政厅厅长王树芬提出建议,建立高龄老人保健补贴制度,为8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补助,提高高龄老人的生活质量,促进全社会形成敬老爱老的风气。中国老年人的生活已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老人的幸福感这面“镜子”,社会有责任把它越擦越亮。

      根据民政部发布的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到2009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67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2.5%。预计到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16亿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6.7%;80岁以上高龄老人将达到2400万。预计未来20年内,老年人口比例将持续增加,高龄老人、失能老人、空巢老人数量越来越多。

      老人的幸福感是经济社会与文明发展程度的一面镜子。应该说,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老人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改善,但是,我国老龄事业发展水平总体上仍滞后于人口老龄化的要求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在很多城市,几乎每个城区都有少年宫,年轻人也有各种各样的俱乐部,而“老年宫”或者老年俱乐部却很少。许多老人的活动场所只是在街边公园。调查显示,有大约1/3左右的老年人存在失落、孤独、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京、沪、津等大城市空巢家庭已达30%以上。王树芬提出建立高龄老人保健补贴制度的初衷不仅仅是给80岁以上老人发点补助,更重要的是引起全社会对老人生活质量的关注。老一辈为社会前进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他们同样有理由共享发展的成果,这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

      老人的幸福感也是正在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奋斗的年轻一代的镜子。眼下许多家庭已经是4+2+1的结构,一对夫妻需要照顾4个老人和1个孩子。如果现在不重视老龄化问题,老年公寓、社会福利院或托老所之类的老人服务设施得不到根本改善和扩容,不仅给正在奋斗的年轻一代赡养老人带来困难,也让他们对未来自己的老年生活心存忧虑。充分利用城市基层医疗机构的现有资源开展养老服务,逐步形成养老设施网络,社区加大发展老年照料服务,优化老年人居家养老管理系统的社会和社区环境等等,这些措施的加快实施,不仅会增添现有老人的幸福感,也让正在奋斗的一代减少对家中老人的牵挂,进而对自己未来的老龄生活充满信心。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提出要“加快建立健全老年人社会服务体系,加强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这对追求幸福晚年生活的老人和正在奋斗的年轻一代来说,都是一个福音。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