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养老机构床位将超33000张
发布时间: 2022-03-17

  新闻背景

  天津网讯  每日新报记者 任悦 李海燕 实习生 崔砚冬  全国老龄委日前首次发布了《全国城乡失能老人调查报告》。报告称:截至2010年,全国城乡失能老人总数达到33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9%。未来五年,我国失能老人数量将达到4000万人,比2010年增加700万人。据医学界统计,在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中有10%到20%长年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他们比一般的老年人更需要照料和服务。随着社会进一步老龄化,失能老人数量的不断增加,现有的“421”家庭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养老需求。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开办日间照料中心的方式为老人提供服务成为必然趋势。

 

 

  调查

  天津市是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之一,老龄化水平也长期处于全国前列。天津市失能老人总数已超过12万。近期,市城调队在城市居民家庭中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60岁以上老人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以何种形式养老还是人们最关注的问题。

  25.2%

  2020年天津市1/4是老年人

  目前天津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37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4.7%。据有关部门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占全市总人口的25.2%。人口的老龄化必将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家庭功能下降,社会负担加重。实现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因此,及时有效地解决好老年人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要求。

  54.0%

  天津市超半数老年人家庭是“空巢”

  据调查,在有老年人的家庭中,老两口家庭占52.4%;独居的占1.6%;与未婚子女共同生活的占11.4%;与已婚子女一起生活的老人占34.6%。目前天津市“空巢”家庭已占54.0%,达到五成以上。家庭结构小型化,削弱了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

  83.3%

  养老不离家老人最愿接受

  依照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和社会现实,居家养老管理系统仍然是当今老年人主要的养老方式。据调查,在自身能自理的时候,有83.3%的老人希望在家中养老,有9.7%的老人选择加入社区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有7.0%的老人选择去养老院和社区托老所;在自身不能自理的时候,有46.5%的老人选择在家中养老, 有11.4%的老人选择加入社区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有40.0%的老年人选择去养老院和社区托老所,另有2.1%目前还没考虑好。

  家庭成员表达的养老方式是:近八成的人认为“421”结构家庭中的老年人应加入社会养老,其中,57.1%认为老年人应选择养老院或老年公寓;19.0%认为老年人应选择加入社区居家养老管理系统;2.4%的人认为老年人应选择加入社区托老所,合计占78.5%;只有21.5%的人认为老年人应选择在家中靠子女照顾或雇用保姆。
 
 
现场

  大同道社区

  特殊亲人“承包”养老

  住在大同道社区77岁的魏奶奶和79岁的老伴儿王爷爷腿脚都不方便,又没有儿女照顾,现在出门买菜都成了问题。不过,老两口却有特殊“亲人”照顾。

  昨天(3月2日),记者跟随大同道社区居委会柳主任来到了魏奶奶的家。邻居马奶奶正陪着老两口儿说话呢。马奶奶和他们可有特殊关系。马奶奶今年74岁了,但身体硬朗,魏奶奶戏称她为“马姐”。“马姐”经常给老两口买菜、包饺子、熬好粥端过来。衣服破了,扣子掉了,都是“马姐”帮忙收拾。

  柳主任说:“我们小区80岁以上的独居、空巢老人有43户,其中生活不能自理或者半自理的失能老人有20户。社区采用了‘承包协议’的方式,就是邻里之间,年轻的老年人照顾年纪大的老年人,其实协议就是个形式,都是在一起的老邻居,都有感情了。”

  此外,社区里还有日间照料站,有专业的“慰老服务队”,他们每月一次来家里给老人理发、修指甲、洗衣服、做卫生,甚至提供一些日常的保健服务等。

  越秀路街祥和里

  日间照料站 能解闷解困难

  昨天(3月2日),记者还来到了越秀路街祥和里老年日间照料站,还没有进门,就听到了阵阵笑声。照料站内,马大爷正在象棋桌前与老友“激战”,旁边的跳棋桌前两位奶奶安静地“运筹帷幄”。“家里就我和老伴儿住,在家呆着没劲,所以爱来这儿,和老朋友聊聊天。”住在祥和里35号楼79岁的马大爷说。

  祥和里社区步主任告诉记者:“去年5月份成立了日间照料站。照料站为老人们提供跳棋、象棋、乒乓球等活动,还有图书室。此外,老人们还可以订到专门为老年人配制的低脂、低油午餐,三菜一汤一饭,在照料站边聊天边吃饭,下楼不方便的老人我们派专人送到家里。”

  据步主任介绍,照料站为老人们聘请了专门的服务人员,像是水管坏了、地沟堵了,甚至是家里需要买电时,服务人员都会为老人解决。“我们的目标就是将照料站建成老人们的第二个家,让他们的生活不再孤单。”

  规划

  日间照料中心(站)

  244个街道和乡镇将实现全覆盖

  今年,全市将在80个街道(乡镇)新建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在100个社区新建老年日间照料服务站。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将实现244个街道和乡镇全覆盖,总计400个老年日间照料服务站遍布社区、居委会和乡村。新建示范性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的规模、建筑面积一般不低于300平方米。设“五室一校”:休息室、文体活动室、阅览室、健身康复室、医疗保健室、老年人学校。在居住人口超过6000人的社区配建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和老年活动室的规模、建筑面积一般不低于150平方米。设“四室一课”:休息室、文体活动室、阅览室、医疗保健室、老年课堂。

  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站)是老人实现居家养老管理系统的重要服务设施。对“走出来”的老人,提供所需服务,对“走不出来”的老人,“走进去”服务。服务内容主要包括:生活照料、配(就)餐服务、健康保健、精神慰藉等。提供的服务分为无偿、低偿、有偿。以社会孤老、企业孤老、空巢老年人、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不能自理或半自理老年人和经济困难老年人为服务重点。同时,对能自理的老人提供休闲、娱乐、健康知识和交友的场所。

  除社区内的日间照料中心之外,老年人自主选择聘请护理员、保姆等形式,也是居家养老管理系统的方式。丰富家政市场、提高从业人员能力因此也很重要。

  老年社区

  2020年总面积将近2万亩

  今年,宝坻区牛道口镇、武清区河西务镇的老年社区将“开门纳客”。此外,梅江南老年宜居社区、宝坻休闲老年社区、静海西双塘老年宜居社区等一批老年社区也在筹建中,预计到2020年,天津市老年人宜居社区总面积将达到18000亩。老年宜居社区,不仅有适宜老年人居住的公寓住宅楼,还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餐饮服务中心、文化娱乐场所、老年大学、老年运动中心等。老年社区的老人平均寿命期望高于全市社会平均寿命5岁。

  养老机构

  床位将超33000张

  2010年,天津市养老床位总量达30083张;2011年,天津市将继续新增养老机构床位3200张。同时全面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加财政资金投入,落实设施建设、运营和用工补贴等扶持政策,研究制定鼓励民间资本举办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的新举措。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