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我们怎样养老
发布时间: 2022-03-17

  数据显示,目前宁夏60岁以上的老人达65.05万,占总人口的10.31%。至2015年,宁夏60岁以上老人将达80万以上,养老已成为人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现实中,却存在诸如老人生活无保障、养老机构人满为患、失能老人困扰一个个家庭、“空巢”老人孤单寂寞等一系列问题。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区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列入“十二五”专项规划:未来5年将投资逾7亿元为老人谋福祉,这在宁夏尚属首次。

  社会养老―公办床位紧张 民营举步维艰

  雅男长期在深圳工作,妻儿也都在深圳生活。他曾考虑过将父母接到深圳一起生活,可是由于深圳房价高,暂时没有能力在深圳购房。前不久,他想把父母暂时送到养老机构养老,在银川咨询后得到的答案是:公办的床位紧张进不去,民营的硬件设施又太差。

  据了解,目前,宁夏25个市县都至少有一个公办养老机构;仅有的3家私人养老院分布在银川市、中卫市、贺兰县。床位数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公办养老机构由于床位紧张,在实际操作过程的潜规则是,不收失能老人,以减少实际发生的费用。这部分老年人只能寻找民营养老机构。

  作为民营养老机构负责人的何宁红算了一笔账:入住宁夏爱心老年公寓的失能老人比例超60%,公寓全年收入70万元,开销账单却超过80万元,2010年,该公寓亏损约10万元。何宁红坦言,因资金困难、政府扶持力度小、收费标准低等原因,爱心老年公寓已举步维艰。她希望政府能够建设更多的针对失能、残疾老人的养老和医疗场所;在医疗、福利保障、社会救助等方面适当提高此类老年人的标准;在政策优惠的同时,应考虑以可行的方式为一些实实在在为社会养老作出贡献的民营养老机构注入资金,扶持其成为养老事业的“生力军”。雅男希望建成 “养老超市”,在公办养老机构床位充足的情况下,适当开办一些可供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和老人选择的养老场所。

  在宁夏老龄办从事老年服务事业多年的马彦文介绍,公办养老机构入住者主要包括两类人群:政府集中供养的“五保”等困难老人;一小部分自愿社会养老的老人。目前,确实存在公办养老机构床位和配套设施短缺和民营养老机构发展困难的问题。他希望政府能够重视民营养老机构,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已实施的优惠政策在执行过程不打折扣。雅男希望养老机构在盈利的同时,应履行社会责任,不要在入住方面设置过高的门槛。

  居家养老管理系统何去何从 “常回家看看”变“常打电话回家”

  雅男介绍,他在与父母沟通将二老送往社会养老机构养老时,父母曾说:“有你我们去养老院,给亲戚朋友咋交待?”在宁夏,像雅男父母这样守定居家养老管理系统的“空巢”老人还真不少。何宁红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这个事实:入住爱心老年公寓的老人连同其子女,绝大多数都很无奈,不太愿意接受这种养老方式。“4年前,我们都在父母身边,那会儿虽然家庭条件很一般,但是能够感觉到父母还是很安心。”雅男说。到深圳打拼后,父母成为“空巢”老人,非常寂寞。让雅男最难以忘却的镜头是:2008年他回家时,父母就像个小孩一样,特别开心,整天不管自己身体是否劳累,给他做各种好吃的,又要求整天陪着他们说话。当他再次前往深圳时,父母就像小孩一样,眼神中充满了失落……后来,雅男的姑姑告诉他,自从他在外地上班后,父母时常念叨,甚至发呆……慢慢揣摩到父母的心态后,雅男和妻子就经常往家里打电话,以此让老人感觉到他们就在身边,为老人排解孤独。

  马彦文认为,中国人有“养儿防老”的观念,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是具有中国传统的养老模式,绝大多数有子女的老人和家庭均抵触社会养老。他们普遍认为,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是最理想的养老模式。但是,由于距离父母远、工作忙等原因,“常回家看看”成了一句空话,于是变成“常打电话回家”问候。

  谁陪老人走完最后一段人生路?

  一项调查显示,82.56%的老人愿意在家养老,和亲人在一起;剩下选择机构式护理的老年人,有42.45%的人是因为“不愿意给家人增加负担”,15.49%的人是“家人太忙没有时间”。那么,由谁陪老人走完最后一段人生路?

  马彦文说,居家养老管理系统一直是中国养老的主要方式。然而,独生子女政策造就的“四二一”式的家庭结构,注定了这种方式难以为继。“80后”们结婚后面对的是两个人要赡养四个老人,甚至更多,其间的紧张和压力已经日渐体现。特别是个别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很难达到居家养老管理系统的目的。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老人突然失能、卧床不起,在请不到合适的人看护的情况下,子女工作受影响,有的甚至辞职在家照顾老人。孩子的前程被耽误了不说,没有了经济基础,一大家子人的生活水平随之下降。

  目前,我区已在银川等有条件的地方开办了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站和电子保姆服务项目,使许多老人足不出户或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各种养老服务。针对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站目前在我区覆盖面很小,电子保姆也是仅限于个别地区等问题。马彦文建议,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应加大投入力度,使其尽可能多的覆盖更多人群。

  老有所养才能老有所乐

  雅男的父亲是一位无任何收入的企业下岗职工,母亲在家务农。在雅男参加工作前,一家人仅靠几亩薄田维持生活。雅男上班后,家庭经济情况稍有改观,他也经常给父母零花钱,可父母总舍不得花。有一次,在跟父亲谈笑时,父亲的一句话触动了雅男:“你给的零花钱我都留着,等我老了,万一你们不管我了再花。”去年初,当雅男花3万元把城镇养老保险存折送到父亲手里,并告诉他每月有500元工资时,父亲盯着存折看了许久后,乐呵呵地说:“我又有工资了,以后你们就在外地好好上班,别再惦记我和你妈,我们喜欢吃什么穿什么自己买……”“今年初回家,父母与以往相比有明显区别,吃、穿方面明显比以前‘大方’了,精神状态似乎好了许多……”雅男坦言,500元的固定收入虽然不足以养老,但无形中解决了父母的后顾之忧。他认为,老人只有在衣食无忧的前提下才能追求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对此,古稀老人马彦文深表赞同:“我属于衣食无忧、生活有保障的老人,如果没有这个前提,我也不会以摄影、创作为乐。”在他身边还有部分老人因没有基本生活保障,根本无力追求老有所乐。

  雅男感受到了城镇居民享受养老保险的好处后,建议类似于这样的政策能够向农村老人倾斜,让更多的农村老人也享受这样的政策!同时,希望相关职能部门能够公正、客观执行低保等福利政策,使真正困难的百姓享受各类惠民政策。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