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老人攀升至80万
发布时间: 2022-03-17

      深圳商报记者 郑 英

      每天不用10分钟的步行时间,81岁的温平老人就能来到家门口附近的园东社区老人日间照料中心度过愉快的一天:学上网、学唱歌、看书看报等等,这里还能提供午休床位和膳食安排。

      被誉为“托老所”的老人日间照料中心,成为深圳探索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的一种新模式。记者日前从市民政局了解到,除了老人日间照料中心试点项目陆续推出,深圳的公办养老机构陆续进行改造或扩建工程上马,民间资本也纷纷欲投资申办养老机构等,深圳养老服务业潜力巨大。

      将逐步增加“日所托”

      “过去的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采取的上门方式,如今探索老人日间照料中心则是把老人请出来,帮助家庭减轻负担。”深圳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负责人告诉记者,建设老人日间照料中心主要是为社区里生活半自理老人提供生活照顾、保健康复、休闲娱乐等综合性的日间服务。这种新服务的推出,是养老模式的一种转变,也是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的新探索。

      据悉,深圳老人日间照料中心要参照香港发展模式。而按香港每25000名老人建设一家老人日托中心推算,深圳应建立16家左右的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未来五年,深圳将根据人口老龄化趋势,逐步扩展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的数量,以点带面,拓宽我市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的领域,在全市各区布局老人日间照料的网络,逐步满足我市社区老人日间照料的需求,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元化的社区为老服务平台。

      但是,由于关于老人日托中心建设的全国规范性文件、建设标准尚未出台,深圳是在摸索中前进,试点工作只有在各区整合资源相对齐备情况下逐渐推出的。除园东社区老人日间照料中心外,深圳还有罗湖德福居家养老管理系统中心、深圳市社会福利中心以及龙岗区,年内随着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将总结相关经验进一步推广这种社区养老模式。

      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特别是不能自理老人、空巢老人和高龄老人等特殊老年群体选择入住养老机构,公办养老机构出现一床难求现象。但另一方面,虽然公办养老机构排队轮候的入住老人数量与日俱增,但是随着市场化引入,以及老人服务需求的提升,不少公办养老机构也感到压力,纷纷对现有设施设备进行改造升级或者扩建。

      深圳有60万非户籍老人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深圳户籍老人从2000年底的7.6万人迅速攀升为目前的20万人,在近10年的时间里,60岁以上的户籍老人数量增加了160%,而非户籍老人则突破了60万人。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特别是不能自理老人、空巢老人和高龄老人等特殊老年群体选择入住养老机构,有计划、合理地发展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规范化的长期照料服务,成为深圳建设养老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

      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市民政局已经起草了《深圳市民办福利机构资助试行办法》,拟资助标准实行特区内外一体化,每新增一张床位,获资助15000元,分五年拨付等方式给予扶持,通过对民办机构提升硬件设施给予资助。今年还将制定关于养老机构的设施设备规划,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