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老”变候鸟越多越好
发布时间: 2022-03-17

  听说广州已成为许多外地老人冬季养老的乐土。有媒体调查发现,这几年广州地区的养老院入住人数扶摇直上,北方过来的外地老人,尤其是东北老人逐渐增多。对于有肺部疾病、风湿、哮喘等疾病的老人来说,寒冷的天气可能会加重病情,而选择到温暖的广州来过冬,对北方一些有经济条件、思想又前卫的老人来说,已成为很潇洒的生活方式(昨日《广州日报》)。

  冬季南迁避寒的老人,这些年在国内已不鲜见。比如海南三亚市,一到冬天就会集结大批高龄“候鸟”。我去年春节到三亚时,当地导游开玩笑说,因为街头太多东北口音的缘故,本地人戏称那里为“黑龙江省三亚市”。不过并不是所有当地市民都欢迎带来养老和旅游消费的老人——— 据称这些花上几十万元,在三亚买张冬床者,带动当地小户型楼价上涨,令一些市民怨声载道。

  广州与三亚情况则有所不同。与海南等享受“季节红利”的地方相比,此地早已塞下1000多万人口,而且据说市民皆为“人肉吸尘器”。所谓“花城”,你尽可以解释为花钱的地方、花花世界,但要说成为养老目的地,我还是头一回听说。记者将此归功于亚运会后广州环境改善,令人将信将疑。鄙人宁愿相信,广州丰富的就业机会,吸收了大量外来年轻人口。我倒怀疑,候鸟老人南下避寒之余,有没有背负“顺便”照顾一把孙辈的任务?

  若老人们是真潇洒,抛弃四世同堂、儿孙绕膝的传统,为自己的晚年争得话事权,倒是美事一桩。那种把老人看作纯粹消费者、推高本地物价始作俑者的看法,未免眼界太窄。须知候鸟老人也是一笔财富,因为候鸟里有老专家、老教授、老医生。海南大学就曾利用许多北京专家冬季到海口过冬的便利,开出系列讲座,让学生受益。况且,在儿女无法“伴飞”的情况下,当地的医疗条件、养老设施,服务人员素养如何,是能否形成“养老经济”的关键。一些发达地区飞来的老人,让相对落后地方的医院、养老院软硬条件水涨船高,间接造福于本地民众,这是候鸟老人意外带来的好处。

  不过,并非所有南下者都仅仅奔本地冬季温暖的自然气候而来。把老人东南飞现象纯粹解释为“养生”之举,说一句大不敬的话,无异于把“养老”看作“等死”,其实小看了老年人的精神需要和思想上的求索。我自己亲身接触的一位老人就说,广州的市民社会自由传统、民主的氛围和强悍的媒体,让在内地机关里憋气多年的他有倦鸟归林之感,这是他喜欢来广州养老的最重要因素。

  当然,比起那些有资源有实力花钱买暖冬的候鸟老人,我们这个国家,空巢老人、留守老人占大多数。都说宅男宅女如何如何,实际上,“宅老”才是老年人普遍的常态。前一段有人大代表建议修改法例,子女长期不探视,老人可以诉诸法律。本意甚好,但缺乏可操作性。依我看,不如增加福利。看望子女也好,自己潇洒也好,让老年人把握“动”起来的主动权才是让老年人话事的正途。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