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伤亡成养老院最大风险呼吁制定相关法律
发布时间: 2022-03-17
      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养老服务业也在引入社会资本来促成行业发展。因养老机构的特殊性,老年人意外伤亡纠纷成为养老院经营首当其冲的风险,虽然有优惠的政策扶持,但由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机构一般规模小、底子薄,一旦遭遇老人意外伤亡纠纷,可能直接影响到未来的“存活”,这个“纠结”也成为制约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业的“门槛”,同时反映出目前老年人意外事故处理法规尚存空白。

     案例 住养老院被烧伤 家属“问罪”

     今年“五一”前,马霞接到养老院的电话,通知其住在养老院81岁的母亲胳膊被烧伤。马霞心疼不已,质问院方为什么母亲会平白无故在屋里被烧伤。

     院方表示,他们发现被子点燃时老人就坐在床上。根据现场发现的烟头,院方认为是老人在床上吸烟不当引起火源,对此马霞并不认可。“我妈是上岁数了,但脑子没毛病,一定是护理员疏忽所致。”考虑到母亲日后还要在院内生活,所以马霞接受了院方2000元的赔偿,但心里始终不平。

     对此,院方倍感冤枉。“我们真不知道老人的烟是从哪来的。其实之前发现老人出现过健忘症的情况,提醒过家属去做检查。调解中我们再次提出这个问题,但家属不承认。我们无法做到每个老人24小时都有人盯着,一旦出点意外,家属就不依不饶,把所有责任推到养老院身上。”院方负责人无奈地说。

     由于养老服务对象都是高龄老人,而老人无论是生理功能还是心理状态都不同于正常人,而且入住养老院的老人患病者占多数,接受养老服务时极易出现意外情况。

     “老人入住时的心理状态,直接决定了老人在老年公寓居住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老龄专家表示,主动选择住进老年公寓的老人,心态较好,对公寓生活能够很快适应,对集体生活中出现的一些不便也能客观看待。而被动住进老年公寓的老人,一般比较消极,适应能力较差,不容易融入公寓生活。老人的各种心理状态反映到现实生活中,就会有多种表现。如封闭心理、消极心态,身体疾病者也容易悲观、失落,甚至轻生。

     应对 引入亲情服务理念很关键

     对于老年人意外伤亡纠纷,“入行”养老业的社会力量该如何注意呢?老龄专家表示,社会力量在新办养老机构时,需要注意三个方面。首先,硬件设施一定要合格,要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在建筑设计方面,要减少障碍,不要有高门槛,楼道要安置扶手,清洁人员打扫房间时不要有积水。

     其次,对护理人员进行资格认证,提高护理技能也是防范老人意外伤亡的重要措施。护理人员做好清洁、做饭等工作外,还可以对老人进行日常检查以及一些简单的医疗护理,这就要求护理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医疗知识。

     最后,在养老机构和家属签订入住协议书时,应涉及到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以此来约定养老机构同老人及家属的相关责任和权利。老人入住养老院前要对老人进行严格体检,对有传染病、精神障碍性疾病和其他严重疾病的老人,应该劝其到专业医院治疗,这样既可以更好地保护老人,也可以保护养老机构的利益。

     由于疾病引起的心理原因,一些老人入住养老院后会故意折腾子女、工作人员,情绪很不稳定。老龄专家表示,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管理系统的最大区别是环境和生活方式,因此养老院在日常要引入亲情服务理念,指导老人尽快熟悉养老机构的生活设施和作息时间,排解老人因陌生而带来的紧张感,发展老人之间的交往关系,排解因环境而导致的孤独感。

     呼吁 制定相关法律填补空白

     出现养老院意外伤亡事故后,此类纠纷所适用的法律主要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但目前却没有相关法律明确划分养老机构和入住老人的权利和义务。因赔付风险较大,目前保险公司对60岁以上老人投保的险种也非常稀少。由于进入老龄社会的客观趋势存在,保险公司应该针对日益扩大的老年人群体制定相应的险种,建立推广养老机构意外伤害保险制度,维护老人和养老机构双方的合法权益。

     目前,还没有一部以养老机构与入住老人关系作为调整对象的专门法律或法规,而养老机构的特殊性以及老人意外伤害事件的存在,需要尽快制定养老服务意外事故处理办法,公开、公正、公平地设定养老机构意外伤害事件的定性与处理程序,并对意外伤害事件的鉴定、赔偿、诉讼作出全面的法律规定,加强事前预防。(完)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