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院里演绎的孝爱歌
发布时间: 2022-03-17

身披“烟台市十大孝亲敬老楷模”绶带的姜洪欣和孤寡老人们在一起。

  莱阳市柏林庄街道敬老院院长姜洪欣,她自己今年已是62岁的老人了,然而她又照顾着56个孤寡老人,与他们朝夕相处12个春秋,在敬老院里默默地为他们奉献着。2010年“九九”老人节期间,姜洪欣荣摘烟台市十大“孝亲敬老”楷模和“仁爱杯”莱阳市首届“十大孝星”的桂冠,在当地被传为佳话,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

  开辟“开心农场”,谱写“以园养院”曲。走进柏林庄街道的敬老院,绿意盎然,桃子、黄瓜、西红柿、茄子等等各类瓜果蔬菜应有尽有,每块菜畦井然有序,很难想象这是姜洪欣带领一批平均年龄75岁以上的孤寡老人种的。“当初敬老院只有8个老人,连最基本的吃饭问题都成了大难题。”姜洪欣说,当时,敬老院困难重重、一片破烂不堪,本来是老人颐养晚年的地方,却很难寻找到老人的快乐生活。

  面对老人期盼的眼神,“决不能让老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 姜洪欣暗下决心,心中盘算着,决不能让困难缠住手脚。她琢磨“点子”,能不能在房前屋后种点粮食和蔬菜?既可以节省资金,又能让有体力的老人得到锻炼,一举两得。于是,她带领自己的家人和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利用空地种植蔬菜和粮食作物,除草,清扫,填埋,仅垃圾就往外拉了足足32车。姜洪欣告诉记者,老年人干点轻活就是找乐,体力活还是家里的年轻人帮忙干。如今,破烂不堪的敬老院变成了瓜果满棚的“乐园”。老人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老有所乐,小小菜地,相当于老人的“开心农场”,播种、施肥、浇水、除草、摘果……老人们也收获了开心和欢乐。

  生活环境好了,老人们生活的舒心了,来敬老院的孤寡老人也就多了。姜洪欣说,“现在敬老院里一共有56名五保老人,比当初多了48人。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鲜的蔬菜,仅蔬菜一项每年就能节省资金1万多元,吃不了的蔬菜还能拿到集市上卖,给敬老院也增加了部分财政收入。”姜洪欣就变着法子给老人们改善生活,五天一顿饺子,十天一锅包子,天天早晨有稀饭、有鸡蛋,每月还给每一位老人发10元的零花钱。老人过生日的时候,每人还有20元的生日费;地里种的水果熟了每人就发几斤;每年中秋、春节都能准备20多个丰盛的菜给老人吃。

  扮演老人“红娘”,搭建老年鹤桥结连理。“少年夫妻老来伴”,这是经常挂在姜洪欣嘴上的一句话,敬老院的这些孤寡老人一生没有孩子,况且很多因为身体上的种种原因也没有结过婚,如果晚年生活再过的不幸福,不舒适,那这一辈子就太苦了,姜洪欣深深体会这个道理。她就琢磨着给条件合适的老人往一起撮合撮合。2006年,她发现83岁的盲人王相寿和75岁的瘫痪者董桂芝挺合得来,两位老人经常在一起聊天,说话。姜洪欣想,何不让王相寿当董桂芝的“腿”,让董桂枝当王相寿的“眼睛”,这样两人彼此照顾起来就方便多了。于是她便当起“红娘”,没想到两位老人的思想很快就做通了,敬老院给两位老人举行了热热闹闹的婚礼。婚后,老两口和和睦睦,逢人便夸院长红娘当的好。同样,经姜洪欣撮合的还有王安和王玉敏两位老人,王安是敬老院里的生产组长,工作负责,王玉敏是食堂厨师,做一手好饭菜,两人婚后一起工作,互相照顾,形影不离,过起了比年轻人都幸福的晚年生活。看在眼里,姜洪欣打心里高兴,她说:“这些老人更需要幸福的婚姻生活,能把老他们撮合在一起是最幸福不过的事了。”在姜洪欣的牵线搭桥下,敬老院共有四对老人结为连理。

  12个春节没回家,唱响孝爱歌,捧出夕阳红。说起对老人无微不至的照顾,姜洪欣不仅在敬老院受人尊敬,就是在梨乡莱阳也有口皆碑。姜洪欣到敬老院工作十二个年头了,她没在家或到儿女家过一个春节,这十二年的春节,都是在敬老院里跟老人们一起过。老人生病,都是她跑前跑后,亲自喂药,亲自送饭,端屎端尿。姜洪欣始终把这些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姜洪欣说,“老人们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老人们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她对老人的爱,胜过了自己对亲人的爱。有一年,她儿媳妇坐月子,姜洪欣家距离敬老院不足500米远,但她从没有在家里住过一晚上伺候做月子的儿媳妇,而是匆匆忙忙给儿媳做好饭就回到了敬老院,因为这里有比小孙子更让她牵挂的这些老人。直到现在,提起这事儿媳妇对她还有些怨言。但正因为这样,姜洪欣受到了院里老人的爱戴。2007年麦收时节,75岁的王国仙老人到烟台探望生病的姐姐,姐姐的身体刚有好转,他就要回来,外甥不理解,这里有吃有住,不比敬老院好吗?而他却说:“姜院长平常待我们象亲人,她工作太累了,我得回去帮着麦收。”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姜洪欣在老人心目中的地位。敬老院近几年陆续去世了14个老人,老人临终时,都是牵着她的手安详地闭上眼睛。姜洪欣用无私的善良和亲子的胸怀诠释了孝亲敬老的真谛。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