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养老院“发愁”三件事
发布时间: 2022-03-17

  养老院“兼营”日租房?这事就发生在本市河东区中环线东风立交桥附近一家民办养老院。据了解,因为经营困难,去年开始,养老院负责人将一层楼外租出去经营日租房,以维持日常开支。记者调查发现,在本市近180家民办养老机构中,这样的“生存危机”并非个案。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养老观念的更新,养老院养老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作为对国办养老院的补充,民办养老院近年来纷纷崛起,然而,由于投资和管理上的诸多缺失,民办养老院面临着“先天不足”与“后天失调”的双重缺陷。这一现象应该引起社会的重视。

  探访  难以维持

  小养老院“兼营”日租房

  河东区中环线东风立交桥附近有一座四层小楼,楼门口,“老人院、日租房、棋牌室”的字样写在同一个广告牌上,从远处看颇为显眼。附近一位商户告诉记者,以前这楼的二三楼都是养老院,去年才把二楼改成日租房,“听说是因为来入住的老人少,没法维持了才这样的。”

  记者走进小楼,一楼是过道;二楼是日租房,一间两人间房日租价格是50元;三楼才是养老院,但在三楼楼口围上了半扇门大小的围挡,还上了锁,工作人员称,除了老人家属其他人不得入内。一位带着老人来看养老院环境的家属表示,这里条件确实有些简陋,而且楼下还是日租房环境有点乱,让他有些犹豫。

  数字  恶性循环

  五年间老人只剩十来个

  记者找到这家养老院的负责人肖院长,对于养老院每况愈下的经营状况,他也很无奈。肖院长说,他从2003年开始经营养老院,最早在中山门地区,2005年搬到这里,面积增加到1000多平方米。“当时二三楼都是按照标准装修的,一共70多个床位,最多时有50多个老人住在这里。”但最近一两年,养老院明显萧条了。

  “我们一直以来都是以价格优惠吸引附近老人来入住的,可现如今老人们的养老消费观念不一样了,很多儿女宁可多花钱也要让老人住好的养老院,我们这里的老人开始慢慢流失。”肖院长无奈地表示,每月“八九百元起”的收费仍然没能留住老人,现在养老院里的老人只剩下十来个。

  收费低,老人又越来越少,可房租和水电费等开销却照样得交,恶性循环使得这家养老院入不敷出,每月亏损至少几千元,这让肖院长不堪重负。无奈之下,他将二楼和四楼转租出去,只有这样才能勉强维持养老院的运营。

  对比  国办民办

  一边排长队一边“吃不饱”

  一边是国办养老院排队住“一床难求”,一边是民办养老院“吃不饱”生存艰难。昨天,记者从天津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处了解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本市近180家民办养老机构中,床位入住率70%左右,尚有三成空置。

  天颐和养老院工作人员介绍,全院共有600张床位,但入住人数不到200人,康泰老年公寓院长陆国良说,全院550张床位,入住老人不到170人。据了解,这两家养老院的规模在全市民办养老院里能排进前五名。鹤童老年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刘国亮表示,即便是有11年办院经验的鹤童养老院入住率也只有90%。

  相比之下,天津的国办养老院早已人满为患:天津市第一老年公寓300余张床位全满,2000多人排队;第二老年公寓(天津市养老院)850张床位全满,2000人排队;第三老年公寓150余张床位全满,100余人排队;第五老年公寓100张床位全满,近600人排队。

  “钱,人,口碑”

  困住民办养老院的“三把锁”

  政府补贴不到位没钱改善条件

  肖院长认为,他办养老院最关键的问题是硬件跟不上,国办养老院动辄投资几百万元,他的投资只有三四十万元,实力相差太多。刘国亮、陆国良也表示,虽然鹤童、康泰在民办养老院中名列前茅,但与国办养老院根本别想比。

  肖院长说,他也想过重新装修养老院,改善硬件条件,但咨询政策后发现只有新开办的民营养老院才有建设补贴,而像他这样开办了8年的养老院重新装修则拿不到一分钱补贴。按照规定,民政部门每月给民营养老院一个床位50元补贴,一年600元,但他经营养老院8年仅拿到两次补贴,剩下6年补贴“石沉大海”。据介绍,其他民办养老院的补贴也存在“压”的现象,鹤童养老院的补贴只发到2008年。

  民政局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处

  解决资金压力“复杂困难”

  本市第一老年公寓院长孙仕信接受采访时表示,国办养老机构由政府出资兴办,院内在编职工工资统一由政府发放,养老院不存在资金压力,运行规范、价格低,硬件条件又好,市民自然会倾向于国办养老院,这也是国办养老院爆满排队的主要原因。第三老年公寓提供的收费标准显示,以两人间床位的一级护理为例,每天12元床位费、30元护理费,加上每月340元的伙食费,加起来每月才1600元左右,而稍像点样的民办养老机构每月收费要3000多元。

  天津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处表示,政府补贴并不足以解决民办养老机构面临的所有困难。民办养老院从租房开始就背负比国办养老院更多的资金压力。为保证盈利,势必造成部分民办机构服务质量下滑。而民办养老院面临的这些资金压力,牵涉部门众多,不是民政一个部门能解决的问题。

  护工招聘不上来

  没人保证服务

  肖院长的养老院门口贴着招聘护工的广告,“没人来。”护工难招是个老问题,天颐和养老院、康泰老年公寓为护工开出1700元左右的月薪,护工仍然招不上来。“年轻人不爱干,嫌脏,年老的就更不好招了。”陆国良介绍,康泰养老院最少需要100名护工,现在才30多个。

  鹤童老年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刘国亮

  找准市场定位“扬长避短”

  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政策系副教授吴帆博士表示,在目前民办养老机构良莠不齐的情况下,民办养老机构想获得良性发展,必须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刘国亮介绍,鹤童养老院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很多市民对民办养老院有误解,觉得不正规,不愿住。1997年以前,鹤童养老院收住的老人既有不能自理的,也有能自理的。1997年,养老院调整定位,主要收住能自理的老人,“市场定位找准后,我们的养老院开始进入良性发展期,到现在,鹤童在本市已有4家养老院。”

  刘国亮觉得,作为民办养老院,和国办养老院拼“硬件”是不明智的,只能拼软件,“做好服务。”刘国亮介绍,鹤童养老院在本市是较早实行护工职业化的养老院,护理员分初、中、高级养老护理员到技师四个级别,力求给老人最好的服务。“口碑和客源才是养老院发展的根基。”天颐和养老院负责人表示。

  市场良莠不齐

  没口碑吸引客源

  一些民办养老机构表示,市民原本就对民办养老机构不怎么信任,而一些“作坊式”不符合规范的民办养老院进入市场,“一条臭鱼腥了一锅汤”,让一些民办养老机构辛苦积累的口碑付诸东流。

  吴帆说,目前对民办养老机构在准入和监管上都存在着空白,“准入方面只有房屋等硬件规定,对软件未作限制,监管上则缺乏具体的操作规范。”

  南大社会工作与政策系副教授吴帆

  完善市场准入与监管制度

  吴帆说,据她统计,2008年以后公布的9项与养老有关的法律法规、行政规定中,没有专门针对养老机构的。“制定的规章制度大部分是应急性的,涉及到具体操作层面的不多。”她呼吁,应尽快完善养老机构的市场准入与监管制度,让养老机构的运行有法可依。

  天津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处表示,目前,各区县民办养老机构均归属地民政局管辖。对民办养老机构的经营资质,监管部门目前的依据是由国家建设部、民政部颁发的《老年建筑设计规范》。其中,对床位、房间内部的规格等做了限制,但对是否具有医疗机构或者相关医护力量未做限制。吴帆建议,由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相关规章,定期对民办养老机构进行考核,淘汰达不到考核标准的民办养老机构,才能增强民办养老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和公信力,规范社会养老市场。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