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养老服务现状摸查
发布时间: 2022-03-17

  “我们这其实就是违章建筑。”在北京市城内一家敬老院附近,院长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无奈地说。
 

  在其手指方向,一个狭长的敬老院,坐落在前后两座居民楼之间。此前,敬老院所在地为公共绿地。这位院长说,2006年,为了给周边老人提供养老服务,街道着手在此兴建敬老院;“刚建的时候,我们白天建,晚上就有居民拆。就这样边建边拆,直到派出所出面,敬老院才最终建成。”

  望着远处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这位在北京生活了五十多年的院长很不理解,孝敬老人本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但是想建个敬老院却会没有地。

  而就在不久前的3月15日,北京土地拍卖再创天价,一日之内诞生三个地王。

  在养老问题上,同样让人费解的事还有很多。今春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张黎在发言中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1.67亿,2020年,更将达到2.48亿。2009年,全国政协人口资源委员会在对江苏、山东、辽宁、甘肃等省调研时发现,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矛盾已“十分突出”。

  本刊记者注意到,张黎在发言中共五次用到“十分突出”。其中包括,老龄人口快速增长与养老保障负担能力的矛盾十分突出;劳动人口逐步减少与赡养人口快速增长的矛盾十分突出;人口流动加快与空巢老人照料的矛盾十分突出;老年人多种需求与老年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矛盾十分突出;老龄人口服务管理与现行体制的矛盾十分突出。

  《瞭望》新闻周刊日前在调研中发现,当前,“一床难求”和养老公寓空置率较高现象,在一些城市同时存在。一方面,市内的公办公营养老机构“一床难求”,排队等床现象广泛存在;另一方面,一些相对高端的养老公寓却入住率偏低,经营状况欠佳。

  一位民营敬老院负责人通过本刊呼吁,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养老服务行业的政策扶持,“没有政策扶持我们全完蛋。”

  租间平房等床位

  2009年年底,刚从颐寿轩敬老院菜市口分院回家不久的王老太太,再次打电话颐寿轩。她说,想再回养老院住。让她没想到的是,曾经悉心照料她两年之久的颐寿轩,却告诉她,暂时不能入住。

  敬老院相关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2007年6月,70多岁的王老太太入住颐寿轩。老人来了以后,敬老院安排护理人员悉心照料。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根据颐寿轩的规定,在为老人洗澡时,由10个工作人员共同完成,其中,6人帮老人脱衣服,4人为老人洗澡。

  2009年3月,王老太太家里买了房子,家属把她接了回去。但是,在家住几个月以后,王老太太还是想念敬老院的生活。用她的话说,“我想‘回家’。”于是,就出现了再次给颐寿轩打电话那一幕。#p#分页标题#e#

  敬老院里已经没有了床位。无奈之下,王老太太的家属就带其到别的敬老院看看。然而,要么是同样住满,要么是不满意那里的环境。最后,王老太太下定决心,不再找敬老院了,认定了颐寿轩。于是,她在颐寿轩旁边租了间平房,盼望着一有床位空出来,自己好住进去。

  “排队等床,就是熟人来了也帮不了忙!”敬老院另一位负责人说。

  据了解,敬老院“一床难求”的现象并非孤例。西城区月坛街道办事处工委书记李红兵告诉记者,月坛敬老院共有50个床位,排队等候床位的也有50多人。

  《北京市2008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2008年底,有北京户口的60岁以上老人共有218万,但是,床位却只有39994张。而根据民政部相关数据,按照国际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50张测算,全国老年人约需养老床位800万张,而目前仅有250万张。

  北京市社会福利行业协会副会长、北京汇晨老年公寓理事长马剑告诉《瞭望》新闻周刊,当前,养老服务机构主要有公办公营、民办民营和公办民营三种形式。在此之中,公办公营的入住率最高,“一床难求”现象非常普遍。其原因在于,公办公营的养老机构往往具有天然优势。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往往在市中心且靠近居住区,医疗、交通等配套设施有优势。

  记者注意到,从颐寿轩菜市口分院出发,不足十分钟即可步行至健宫医院。而且,周边环境较好,陶然亭公园、法源寺均适合老年人散步。

  另外,公办公营养老机构往往收费较低。马剑说,公办公营养老机构的最大优势在于,场地由政府提供兴建,作为养老机构投入的最大一部分已不成问题。一般来说,一个老年人,每月收费在千元左右,如果需要护理的老人,价格稍高一点。

  有不愿透露姓名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表示,由于公办公营优势突出,且排队的人较多,因此,在个别地方,一些掌握着特殊资源或者有钱的,更容易成为公办公营养老机构的住户。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公办公营养老机构经营状况好。在宣武区一家公办公营养老机构里,负责人告诉记者,其目前收支基本持平。目前,该敬老院共入住90位老人,每位老人每月付敬老院1360元。但是,在采暖季节,一天就需烧一桶多柴油,仅此一项,一天就需1500多元。而且,员工成本也在上升,加上各项保险,每位护理员每月工资大约为2000元。

  这位负责人向本刊记者透露,公办公营养老机构的负责人月工资,总体上为三四千元。他略显愧疚地说,如果有钱,他很想改善敬老院的设施,比如在屋里铺上地毯,把橱窗改善一下。#p#分页标题#e#

  不仅如此,“公办公营”也给政府带来较大压力。马剑表示,由于是“公办”,往往需要一定的编制名额;由于是“公营”,政府还要参与到后期的维护和运营中去,如此造成政府投入过重。

  打了100多次电话以后

  3月24日,本刊记者来到了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的汇晨老年公寓。看到有人来访,年逾八旬的孙兰笑容满面,向记者一一展示自己收藏的洋娃娃。她抱起电视机旁的一个洋娃娃说,这个会说话。在孙兰的摆弄下,洋娃娃欢迎着客人,并自我介绍说,“我的名字叫安妮。”

  孙兰老人先后在外交部和文化部工作。因英文、法文俱佳,她曾经担任周恩来的翻译。2009年4月,孙兰老人想找个养老公寓安度晚年。为此,在朋友的帮助下,她在网上搜索到了北京市共300多个养老机构的联系方式。

  由于孙兰曾到多个国家访问,她对养老机构的要求较严格。其一,要能为不能理自理的老人提供服务;其二,环境必须好。然而,她在向养老机构咨询时却发现,很少有养老机构愿意接纳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而且,这些养老机构在接纳老人时,往往协议声明,如果老人病危,其亲属必须将其接走。孙兰身体很好,但是担心随着年龄的增长,健康状况下降,因此,这类养老机构孙兰均不愿入住。

  而在为数不多的愿意为不能自理老人提供服务的养老机构中,孙兰一去看才发现,大多环境较差,往往没有独立的卫生间和浴室,且好几个人住一间房子。

  就这样,孙兰打了100多个电话。最终,她选择了汇晨老年公寓。她住的是个单间,有独立厨房和卫生间,每月需付4350元。

  记者注意到,汇晨老年公寓户型多样,且户户朝阳,社区里还有温泉和诸多适合老年人的设施。公寓负责人介绍,一期工程占地114亩,共有712张床位,2007年10月31日投入使用。

  采访中,记者发现,该公寓入住的老人退休前往往是高收入阶层,或者有一定的地位,其中不乏副部级待遇离退休干部。马剑表示,二期工程建成以后,将会更加适合普通工薪阶层。

  马剑表示,汇晨老年公寓采取的是公办民营的形式。2007年,公寓建成以后,北京市民政局公开招标。其时,共有4家企业竞标,汇晨因长期关注老年服务行业,且实力较雄厚,最终中标。

  不过,马剑透露,当前,老年公寓大多亏损。据他了解,2009年,北京郊区一家老年公寓亏损达500万元以上。他向本刊分析,其一,公办民营养老机构的入住率不高。原因在于,其地理位置往往在郊县,交通、医疗配套不足。据他了解,上述老年公寓的入住率仅为60%以上。“这已经是比较高的,有些养老公寓的入住率甚至仅为30%左右。”#p#分页标题#e#

  其二,电费支出较大。马剑表示,根据有关部门此前规定,养老院的电费应该按居民用电价格收取,每度电4毛多钱。但是,目前为止,仍然每度电收取8毛多钱。由此给企业运营造成极大的经营压力。以京城郊县某老年公寓为例,由于该公寓采暖均使用地源热泵,耗电量过大,一个月仅电费支出就30多万元,一年就是300多万元。

  其三,“成本比较高,收费又上不来。”在汇晨老年公寓,一个不需护理的老人,住一个床位需要2150元,含服务费、采暖费、上网费。最初,汇晨老年公寓采用过会员制,通过这种方式,会员的入住费用酌情减免,企业用这些钱投资。后来担心投资风险,遂作罢。不过,据记者了解,现在一些养老公寓仍在收会员费,少则二三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