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惠民生
发布时间: 2016-06-17

太和养老网讯:“过去俺们敬老院没有空调,冬天冻手冻脚的,现在每个房间都有空调、电视机,每个月还发零花钱。俺们是真心感谢党、感谢政府。”住在宿城区双庄镇敬老院的于林忠老人由衷地说。
  昨日下午,屋外寒风刺骨,而走进双庄镇敬老院的棋牌室,一股暖意扑面而来,空调的温度设定在22℃,于林忠等十多位老人正凑在一起打麻将、打扑克,屋内笑声阵阵。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蕴含着老年人追求幸福生活的梦想,也衡量着城市发展和文明的高度。我市于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人口老龄化速度逐年加快。目前,全市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83.2万人,人口老龄化率达14.4%。预计到2020年,我市老年人口将呈“井喷”趋势,随着养老观念的改变,届时可能会出现养老机构“一床难求”现象。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和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养老需求,近年来,我市在大力营造“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孝老”社会氛围的同时,把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努力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让公共养老成为老人“福音”
  “儿女没时间照顾我,我不想去敬老院,每天就到小区的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中心,和小区里的老人聊聊天、喝喝茶,饿了的话,还有专人给我们做饭。这样挺好。”20日下午,家住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金桂花园小区的郑其会老人开心地说。在这个不大的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中心,各种生活娱乐设施齐全,在这里休闲娱乐的老人都面泛红光,幸福洋溢在他们的脸上。
  伴随着“50后”“60后”逐步进入老龄阶段,对养老的需求不仅越来越高,而且呈现多样化。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老龄事业发展,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今年10月,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建立完善了农村五保供养、城市“三无”老人生活救助、高龄老人享受津贴、老年人优待服务等一系列社会福利制度,提高了老年人群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我市不断加大公共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坚持政府在养老事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主动策应上级扶持、增加地方财政投入,力争让每一位有需求的老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处长孙家松说。
  据统计,近几年,我市先后投入10多亿元,已建成10个公办养老机构,还有3个正在建设。项目全部建成后,可提供社会化机构养老床位6000张以上,比“十一五”末增长了10倍。同时,我市投入资金1.9亿元,对111所农村敬老院实施改扩建工程。到2015年,全市敬老院都将实现“三有三能六达标”要求,全部建成省星级敬老院。
  在新建、扩建公办养老机构的同时,我市还高度重视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中心的建设,连续6年把社区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中心(站)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目前全市建立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中心(站)1113个,其中城市480个、农村633个,占城乡社区总数的76.8%;建成城市社区小型托老所24个、农村老年人“关爱之家”43个,有效满足了社会养老需求。
  民办养老机构激活养老产业市场
  “我们老年公寓与其他老年公寓最大的区别就是护理型床位比较多,采用的是‘医养融合’养老模式。”昨日,宿城区蔡集镇康颐老年公寓负责人王士良告诉记者。
  走进康颐老年公寓,宛如走进一家星级宾馆,走进老人的房间,像是走进温馨的家,沙发、电视等一应俱全。王士良告诉记者,老人住在这里,可享受专业护理员、营养师提供的服务。如果老人生病了,公寓便将老人的“养老模式”切换成“住院模式”,整个过程只需在一张床位上完成。“住院模式”下产生的医药费用,可通过城乡医疗保险进行报销。此外,该老年公寓与蔡集医院相通,如果老人突发重大疾病,可在最短时间内进入医院急救室。
  康颐老年公寓是我市高档养老机构的代表之一。近年来,为化解机构养老社会需求大、养老机构建设投入高、完全依靠政府投入难等问题,我市充分发挥政策扶持的杠杆作用,以财政资金为引导,撬动社会资本向养老服务业集聚,助推社会化养老事业发展。
  “我市放低准入门槛,并推出一系列奖励措施,吸引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到养老事业中,激活了养老产业的‘一池春水’。”孙家松介绍,目前我市对民办养老机构积极简化审批手续,项目审批仅10个工作日即可办清所有手续;对符合条件的民办养老机构免征营业税、所得税、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等。此外,各级财政都建立了民办养老机构建设奖励基金,对50张床位以上的民办养老机构给予一次性的床位建设补贴。
  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已经发展到54家,拥有床位5746张,比“十一五”末翻了一番。
  创新运营模式
  打破养老机构发展瓶颈
  “原来我们敬老院的床位才30多张,改造后达56张,但是目前院里只有20多位老人,明年我们将把剩余的床位向社会开放,敬老院盈利了,也能更好地为五保老人服务。”宿城区双庄镇敬老院院长吴凤说。
  近年来,按照“政府主导、社会运营、合作共建”的发展思路,我市积极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全面实施公办养老机构改革,破解公办养老机构建设、运营瓶颈,提升养老服务功能。
  2006年,市社会福利中心一期工程建成后,与省内知名养老企业集团合作,在全省率先进行了“公建民营”模式的探索,取得了积极的效果。2008年,合作共建的虹枫老年康复护理院被国家老龄委批准为“全国爱心护理工程”试点单位。此后,我市各县(区)也都积极探索,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目前全市10个公办养老机构全部实行了市场化运营模式。通过培育市场主体,既降低了公建养老机构的运营成本,又提高了养老服务设施的社会效益。
  为了破解资金困难,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养老机构的支撑能力,近年来,全市各地积极探索公、民合作共建模式,采取土地入股、BT模式、共同出资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泗阳县采用BT方式建设千张床位老年公寓项目,由政府出地出项目,吸收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建好后再由政府花钱收购。目前,该项目一期工程已经建成,年内即可投入运营。
  今年以来,全市各地积极扩大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成果,把市场化运营机制向乡镇敬老院延伸拓展。通过总体承包、区域集中、分类服务等多种运营方式,改革乡镇敬老院的运营机制,在确保满足五保老人供养服务对象集中供养的基础上,把闲置床位向社会开放,更好地发挥了乡镇公建养老服务设施的社会化功能。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