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统计局发布报告:甘肃养老服务供需矛盾依然突出
发布时间: 2016-06-15

太和养老网讯:12月22日,甘肃省统计局发布报告称,以虚拟养老院为主的居家养老管理系统、社区养老、福利院和敬老院、民办养老机构等是甘肃省目前主要的几种养老方式。但数据同时显示,到2013年底,甘肃省养老服务机构已达到510个,比2010年减少了18.66%;设置床位27260张,比2010年增长了46.58%,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由2010年的8.83张增到12.42张。也就是说,我省每千名老年人仅有12.42张床位,远低于国际“每千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50张”的标准。因此,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量逐步增大,这就使机构养老在全省养老服务体系中具有了“支撑”地位,而不仅仅是“补充”,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日趋突出。
  数据“三无”老人是机构养老服务主要人群
  统计数据显示,至2013年底,甘肃省65岁以上老年人达219.56万人,占总人口的8.50%,而2009年只占7.63%;老年抚养比(即老年系数,简称ODR)也逐年递增,从2009年的10.66%增长到2013年的11.43%。
  随着高龄老年人口数量的快速增加,势必导致对机构养老需求的增加。数据显示,到2013年底,甘肃省养老服务机构已达到510个,比2010年减少了18.66%;设置床位27260张,比2010年增长了46.58%,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由2010年的8.83张增到12.42张,同比净增3.59张,增幅达40.66%,入住率为55.83%。
  当然,在甘肃省养老服务机构和社会福利院在院总人数中,“三无”老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及扶养人)达14181人,占比高达77.87%。由此可见,“三无”老人成为甘肃省机构养老服务的主要人群。
  分市州来看,城市养老机构中单位数位于前三位的分别是兰州市、临夏州、平凉市,分别为15个、8个、5个;农村养老机构单位数位居前两位的分别是平凉市、定西市,单位数分别为82个和81个。可以看出,兰州市承担了城市机构养老的主要任务,而平凉和定西则主要承担了农村的机构养老。
  困境养老机构规模小专业人员缺乏
  对于养老机构发展的困境,统计报告分析认为,就目前来看,养老机构发展还是存在不少问题,如养老机构规模偏小,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匮乏,机构养老床位不足,护理人员短缺,供需失衡等。而且,在目前的一些养老机构中,功能结构单一,无法提供对于老年人来说需求量最大的护理服务。
  至于服务人员,目前全省养老机构中普遍缺乏专业的养老护理员,医疗室及医生的配备也十分匮乏,有的养老机构则处于空白。截至目前,甘肃省养老机构和社会福利院工作人员3864人,其中女性占34.52%,经过护理及相关专业系统训练的仅占1.71%,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仅占22.39%,35岁及以下的占30.67%,从事养老机构和社会福利院志愿活动的人数也不多。同时,养老机构还存在老人的福利性诉求与养老机构收费偏高之间的矛盾,老年人对机构养老的巨大需求与机构入住率不高的矛盾等等。养老机构与养老床位数的总量供给与入住率相矛盾,虽然社会福利床位供给总量不足,但床位空置率却相对较高。入住率是一个养老机构管理好坏的反映,从近两年的年检情况看,全省养老机构入住率为55.83%。
  建议机构养老应纳入社会发展规划
  “在老龄化的背景下,甘肃省应该把机构养老纳入社会发展规划当中,逐步制定出适合全省机构养老快速发展的整体规划。”统计部门建议,政府应加强有关机构养老的法律与政策的制定,从宏观上加强管理、指导与监督等工作。例如:加强对养老机构的质量和收费价格的监控,制定相应的约束机制,建立、健全相关养老机构内部各类规范化标准;对养老机构在地域上的分布进行适当的规划,进行宏观上的管理和调控,以解决上述矛盾,从而避免资源的浪费,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给予老年人一定的资金发放或福利待遇,增加对社会养老机构的投入,特别是对一些民办的养老机构给予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以满足迅速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
  从养老机构来说,应培养一批专业性的服务人员。同时,推动养老机构多元化发展,鼓励中外合作。鼓励创新养老服务类型,鼓励多元投入融资,扩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规模。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