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绍兴迈出养老服务业改革探索步伐
发布时间: 2016-06-10

太和养老网讯:最近,杭州绍兴迈出养老服务业改革探索步伐,重点在“医养结合”上做文章,希望找到一条合适的道路。从2011年12月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算起,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经破题许久。
  最近,杭州和绍兴相继抛出了养老服务业的“风向球”。11月底,杭州市下发《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12月10日,绍兴柯桥区颁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办法》。
  两份指导意见不约而同地将改革重点放在了“医养结合”上,对于这场令人期待的改革而言,或许是一次具有迈步意义的探索。
  有“医院”的养老院杭州还不多
  对于已经住进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的沈金燕而言,76岁的她已经习惯了现在的生活,“蛮好的,家里人都放心,这里条件很好,什么都有。”
  沈金燕喜欢早起和室友一起锻炼聊天,偶尔看看剧,午休完和朋友会打打牌消磨时间,双休日儿子会接她回家住一晚。
  “像她这样的老人家,在我们这里有1300多人。”福利中心副主任骆敏介绍,该中心到今年刚好成立15周年,当时还是杭州第一家有“医院”的养老院,“这样体量的养老院如果不设置医疗护理部门肯定很棘手。”目前,福利中心已经设有诊断、检验、治疗、观察室和护理病床等。
  现在杭州全市共有60周岁以上老人135万人,目前的社会公共服务水平远远无法满足老人们的养老需求。骆敏坦言,“像我们这样规范操作的,在全市范围来说不是很多。”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把这种模式沉下去。
  2020年护理型床位比例不低于60%
  早在今年年初,杭州市政府就开始酝酿出台养老服务业改革细则,推动实现“医养结合”模式的下放。
  这一模式,最早见诸去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要推动医养融合发展”,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
  正是为了破解制约养老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的突出矛盾,经过将近一年的调研,11月21日,杭州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根据新出台的《意见》,“智慧养老”、“社区养老”、“三位一体养老”以及“社会养老”等各种模式都将被引入到杭州的养老服务体系中。
  其中,被高度关注的“医养结合”模式如何下放等一些细节也终于呈现。
  按照此次《意见》规定,医疗卫生资源将进入养老机构,100张床位及以上的养老机构应单独设置卫生所(卫生室),条件具备的可申请设立医院;鼓励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或托管、兴办养老机构内的医疗机构。
  将来养老需求和社会公共服务水平不对称的局面或许有所改观。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预计到2020年,杭州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55张,其中机构床位数不少于45张、日托型床位数不少于10张;护理型床位比例不低于60%;社会办养老机构床位比例力争达到70%以上;全市6%以上老年人享有养老服务补贴。健全市、区县(市)、街道(乡镇)、社区四级养老管理和服务网络。
  柯桥探索把医院“搬进”养老院
  就在杭州下发《意见》仅一个月后,柯桥区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办法》,同样将养老服务改革的重点放在了如何“医养结合”上。
  按照实施办法,柯桥卫生管理部门要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100张床位及以上的护理型养老机构和200张床位及以上的助养型养老机构应单独设置医务室,至少配有1名执业医师和1名注册护士,并随着床位数和实际需求的增加增配相应的医生和护士,条件具备的可申请设立医院;其余养老机构可单独设置医务室,也可与周边医院、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合作。
  尽管和杭州的《意见》大同小异,但它的出台,同样经历了一些波折。
  “‘医养结合’的模式最开始是想把重点放在医院,把养老院设在医院里,毕竟医院的条件更好。”柯桥区民政局老龄办负责人劳钢梁坦言,“由于医疗技术条件比较好,护理更专业,比一般养老机构更受老人的欢迎。”
  但在调研时发现,“开展养老护理服务,势必要资金投入,那么由谁来投入?建起来后,医生和护士的工作量怎么计算、怎么考核?”柯桥区安昌镇卫生院早在数年前就曾考虑开设养老护理床位,增加养老设施。不过,由于投入体制、医护人员考核等方面的障碍,方案“胎死腹中”。
  “现在,医疗资源比较紧张,作为基层卫生院,仍要把重心放在医疗上,以医疗为主。至于将来会不会尝试养老服务,就看区卫生局统一安排了。”该院负责人透露,医院作为主体结合养老的方案前年就放弃了。
  既然把养老院“搬进”医院有诸多困难,不如把医院“搬进”养老院。
  “我们现在考虑让部分基层卫生院转型,鼓励有条件的镇街卫生院成为养老院,闲置的病房可以改建为康复护理机构。真正解决养老院里不看病,医院里养不了老的问题。”劳钢梁介绍,目前正在尝试解决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关于医保报销的事宜,“目前的思路是,按照有关规定简化手续,缩短审批时限,符合医疗保险定点条件的,可以申请纳入定点范围。”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