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鼓励民资入驻养老市场
发布时间: 2016-06-10

太和养老网讯:养老问题如何解决?如果只想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的话,那么靠政府也许可以将就,但是如果想要晚年的生活更加丰富,让养老产业得到更加多元化的发展的话,那么我们就必须要依靠社会的力量。

 

各位专家朋友大家下午好,这两天我参加了峰会,我也是在努力学习,我演讲的题目感觉跟我们大多数嘉宾和参会的朋友在专业背景上都有很大的差别,这个可能跟我过去工作经验有关系,我们希望这种不同的视角和工作经验让我们关注养老投资产业的发展和机会有一点启示。我简单的介绍一下我们过去服务的背景,大家也许可以明白为什么我今天讲这么一个题目,过去大概十几年以来我们一直在城市的开发领域做着投融资的服务,我们服务的领域大概分三个,第一类就是属于城市的基础设施,包括水电气热,城市交通。

 

第二类就是属于城市的综合项目,包括大型的园区,产业综合题的开发。

 

第三类属于城市公共服务的领域,教育,养老投资等等。

 

我们服务的视角实际上就是政企的合作,政府和企业如何合作完成整个项目的实施,我们把任何一个理论的问题都会站在一个城市总体发展的视角研究这个问题,我们研究风险在什么地方,这是我们过去的一个视角,我今天讲的这个视角也希望站在以前从事不同领域国资的一些项目的产生和实施过程给大家做一些侧面的借鉴。

 

首先我来简单的说一下我们的结构,我今天讲的大概有两个核心的部分,第一个讲一下与养老类似的投资项目改革的一个过程,为什么讲这个事情呢?我们看这个图就可以明白,作为一个城市来讲,我们分了三个层次,主要的层次就是土地的开发,然后土地基础上我们第二个层次就是人的最基本生活服务,包括水电气热,以及最基本的商业消费和居住,第三个层次就是附加在住宅和城市公共空间基础上公共服务的领域。应该说我们这些领域从我们国家的政策来讲,过去是由政府主导,整个城市开发的建设和投资,逐渐敞开化的过程,养老投资也不例外,应该讲养老是一个非常热的市场,很多在市场当中打拼的机构和投资人觉得机会可能来了,可能外面没有进入这个市场的资金,也在讨论怎么进入养老投资这个市场。

 

实际上养老市场的基本特点就是过去由政府完全投资和经营,逐渐这两年政府大力提倡社会资本进入养老市场,我们研究这个市场的投资机会的时候,我也希望分享一个过去我们整个城市以及我们城市里面与养老相关的医疗,教育,施政的投资改革经验,还有产生的一个过程。首先我们讲最基础的部分,最基础的部分实际上就是土地开发这个部分,这个是整个城市投资开发的基础,应该我们在研究城市投资的过程当中,我们把从90年代初期到现在2012年左右这20年,我们分成两个十年,这两个十年我们从什么角度呢,过去总结城市化视角很多,我们从资本如何落地,如何进入城市的视角,我们定位成两个不同的时间段。

 

第一个时段就是市场资本主导的时间,这个从90年代初期到2002年。

 

第二个时段就是政府主导的时间。未来的十年有新的定义,就是政企合作的十年。

 

这两个十年我补充一下过程,90年代初期到2002年这个阶段,土地开发的量很大,为什么市场主导,政府比较缺钱,政府也没有太多做城市发展的经验,那个时候从土地的角度来讲,由开发商做土地的一、二级开发,政府没有太多的资金支持区域性开发,把很多的市政设施,都交由他们来做了,从资本进入城市,也是由市场主导的十年,这个有很多的成绩,我们看到了一些很好的大盘,那个时候最有名的说法就是大盘时代。当时开发商做的十年,是一个短期的模式,城市配套和公共服务是一个长期的需求,所以这两个之间的矛盾使我们同时对抗发生不连续,很多区域发生了不同的现象,所以随着土地价值逐渐提升,政府在2002年开始出现招拍挂制度,进入了我们第二个十年。

 

就是政府主导的十年,也有一个酝酿的过程,大概在2000年之前98年左右,国家开发银行导入了开发性金融的支持,开始支持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去做一些融资,那个阶段开始随着土地的升值,地方政府的资产逐渐第二个十年里整个开发和建设就是政府主导的,政府架设的融资平台,开始土地开发和城市开发建设的过程。这个十年也是出问题很多,不关注城市建设领域,也经常可以看到外部的讨论,诟病更多的就是政府融资举措,不考虑市场风险的控制,2010年之后,对于政府过度的融资,有很多购并,所以政府政策上开始让地方政府做融资的路径,未来城市化有很大的空间,有一个很大空间上的拓展和新增的投资量,过去也有欠帐,这些投资怎么做,我们未来十年定义为政企合作的十年。

 

我们现在有一个基本的说法,未来城市发展的路子,就是走市场化的路子,这个不代表回到上一个市场的十年,过去的十年当中,我们整个城市管理的体制,从规划土地,投资,各种各样的制度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未来的十年我们定位成政府从管控上知道,这个就是双方合作的十年,这个变化过程当中,我们看到跟养老投资领域有非常大的相似性,像医疗,教育,公共服务,我说相似只是说它从属性上相似,这两个领域也经历了一个很长时间的改革过程,而且投资机会的产生跟破裂,跟政府主导和市场主导的两个十年的过程,有很大的相关性。

 

我们简单的来说一下,应该说教育的改革从推进市场化来讲,这个阶段实际上跟市场主导开发的十年有高度的重合,这个高峰大概出现在99年到2003年这样一个阶段,跟我们市场主导城市开发的高峰期差不多,当时比较标志性的建设有很多公立学校改制了,从最基础的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都有很多民营化的机构进入到这个市场,当时走的两个阶段,那个阶段有一个大的背景就是国企改革,那个时候包括整个环境和银行环境,不信任政府和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对于民营企业的进入也是持有欢迎的态度,这个改革的弊端跟土地无限量的投资也是有相联系的,公共服务的机构和企业当成一般国企的改革办法,但是服务领域政府有一个精神思想,我管的就是政府自己主导的这个。很快政府意识到有很大的问题在那里,从2003年之后,政府虽然没有明确的提这种暂时的教育,但是实际上从各种的实际政策和管制政策上,把民营资本逐渐从这个领域剔除出去了,现在我们看到机遇领域最发达的就是学前教育领域,不太让政府关注的领域。

 

医疗也是有一个类似的过程,医疗领域的改革,跟我们养老投资也有一些相似,也有医疗保障的部分,医疗服务的部分,医疗保障这个从85年开始改革,医疗机构的市场化改革,高峰大概出现在2000-2003年,这个时段的改革和国企的改革有异曲同工的地方,政府转化的时候也采用了产权的方法,把公立医院进行股份化,或者转化的方式,让社会资本进入改革方式。对民营医院监管上没有采用一种合同制的,或者是一个定标准的方式去管理,03年出现非典是一个很典型的事件,政府一下子思考公众卫生的责任,这个和医疗有什么关系。04年开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医院的规定,还有财政的政策,实际上对民营医院起到了更多的启示,总体民营医院在市场上没有很大的发展。这是两个跟我们养老投资有两个相关性的,曾经出现过的投资机会的特征。

 

应该说我们还有几个领域类似,包括市政府,包括水,燃气,轨道交通这些领域,这些领域实际上也走过一个逐渐向社会资本开放的过程,这几个过程跟我们两个领域走的路线不一样,之前两个领域走的是国企改革的路线,后面几个类型就是走的是封闭的模式,项目融资的模式,每个项目不是政府在产权上直接有多大的变化,每个项目引入一个投资人,在投资人签订一个政企合作的协议,这个协议里面实际上有几个基本的规定,大类上有几个基本的规定。

 

第一个规定就是定价上有一个限制,实际上政府做了一道危墙,就是政府向你采购服务和采购服务的价格,跟这个产品最终提供给消费者的价格进行对比,这个延续了20年,对我们普通的消费者来讲,要说对它的了解程度和关注程度不是这么高,虽然不是轰轰烈烈,但是这个领域市场化的开放取得了第一步成功,因为任何一个领域要市场化改革,什么叫做最终市场化成功了,除了服务之外,这个市场应该有大批的成熟投资人,有一大批的成熟运营机构,这个里面可以以市场的身份参与,这个领域其实培育了一大批以政府为基础,采购服务为基础,培育了一大批的投资人,虽然这个领域改革没有结束,但是更加平稳,真正实现了向社会资本开放的目的。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