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只是时间的问题
发布时间: 2016-06-06

太和养老网讯:一直以来,如何发展养老地产,如何将养老模式做到实质性的改革都是大家研究的课题,也是社会民生关注的问题,而伴随着《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以房养老”的“倒按揭”模式,养老地产多元化养老保障体系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位于北京昌平区的北京太阳城是较早推出“养老地产”概念的项目之一,其主打卖点是“医护型全程化养老社区”。目前,小区居住人群以老年人为主体,绿化率高达60%,容积率不足0.7。负责太阳城业务的北京鑫尊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置业顾问牟国庆称,小区门口的会所每周一免费向老人开放,老人可以享受游泳、KTV、水疗等服务。社区内还有银龄老年公寓,向老年人出租公寓式管理的住房。

 

养老地产多元化养老保障体系普及仍需时日

 

“楼道口都有无障碍通道,所有楼房都有电梯,轮椅、病床都能进去。”住户张阿姨说。退休后和老伴儿住在太阳城的刘阿姨介绍说,小区有食堂,饭菜价格也合理。“居住环境挺好,温泉水到户。社区里有与安贞医院合作的太阳城医院,打个电话就可以上门医疗,要是有个突发疾病,还有救护车直接送到附近的王府医院。”

 

近几年,像北京太阳城这样的养老地产在全国范围内发展日渐红火。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80多家房地产商进入该领域。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亦在日前宣称,将筹备3年内建立15个养老社区,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公司等保险企业也纷纷进军养老地产。

 

尽管越来越多的地产开发商试水养老地产,但在开发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少问题。

 

王阿姨是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窦店镇的万科幸福汇的第一批住户,她觉得社区的服务很周到,可医疗配套设施没跟上,“说是养老地产,但老年人最在乎的医疗问题没有解决。你瞧,社区医疗服务站到现在还没有盖起来。”

 

王阿姨面临的问题,多元化养老保障体系恰恰是城市周边养老地产配套设施有限的缩影。世联地产顾问公司的工作人员称,以海南清水湾养老地产项目为例,由于当地医疗、生活服务等配套设施不够完善,老年人在那里居住只是临时性、季节性的,并不长期居住。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管理系余义华认为,发展养老地产的基础条件是周围的配套设施,即公共产品的投入,如老年人就医、购物、生活服务等。当前,我国公共产品资源分布不均,多集中于大城市的中心地带。因此,养老地产的开发商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相关配套设施,从而大大增加了企业的开发成本,也使得目前养老地产项目多针对中高收入人群进行开发设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养老地产的发展。

 

另有分析人士指出,在国内,养老地产发展面临的另一问题是养老观念。“别说是‘倒按揭’了,就连卖掉城里小房换郊区养老房,很多老人都不能接受。”小编采访了一些中老年人,提到养老地产,大部分人表示不太了解,还有很多把养老地产与养老院和“以房养老”混为一谈。大多数受访者首先关注养老地产的产权、子女继承权,其次才会问到居住环境、配套设施等与养老密切相关的话题。

 

对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政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顾云昌认为,多元化养老保障体系的普及还需要一定时间,应将养老地产视作养老服务业多样化的一种途径,在养老地产的开发和运营上给予税收、融资等方面的优惠。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