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公办养老机构“试水”改革
发布时间: 2016-06-04

太和养老网讯:长期以来,公办养老在履行基本养老职能、承担特殊困难老年人集中养老任务以及开展养老服务示范、培训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公办养老机构已无法满足我国的养老需求。安居区率先试点公办养老机构改革,以公办民营、医养融合、养保合一等方式,激发公办养老机构活力,整合民营养老机构资源,满足老人的不同养老需求。
  公办民营医养融合
  激活民营养老机构
  2013年底,民政部下发了《关于开展公办养老机构改革试点的通知》,要求公办养老机构特别是新建机构应当逐步通过公建民营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运营。简而言之,公建民营的养老机构性质仍属于国有,只是在运营环节上加入社会力量。安居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正是在此背景之下做出的顺势之举。
  安居区民政局乡镇民政事业管理指导股股长雷静告诉记者,近年来安居加大对敬老院环境的改善力度,目前安居共有22所公办养老机构,仅有4个乡镇无新建敬老院。然而要满足全区老人的养老需求,仅靠公办养老机构远远不够。
  记者了解到,作为一家省三星级敬老院,安居三家镇敬老院的建设和发展多次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然而即使是这样配套设施完善的敬老院,其供养能力也无法满足全镇五保老人的需求。据了解,敬老院满员后仅能满足全镇25%的五保老人的养老需求。
  针对服务对象众多、人手匮乏的现状,安居“五位一体”社会福利服务中心、东禅金马敬老院率先确定将闲置的140张床位探索公办民营试点,参与养老服务。如今在安居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内,60位老人得到了安居颐寿养老院提供的养老服务。
  公办民营让闲置的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而医养融合则让养老服务更加专业化。
  2013年,安居城区的民营医院达到了10余家,竞争的加剧促使部分民营医院开始了转型之路,他们将目光投向了养老产业上。
  “对于老人而言,他们需要专业医护人员的救治和护理,特别是高龄失能老人的社会化养老对专业性有更强的要求,而医院恰好具备了资源与人员的优势。”安居区民政局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股股长李伟表示,除公办民营外,医养融合模式也为安居公办养老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已经试点“医养合一”的福寿苑养老服务中心,已有50名患有偏瘫和半偏瘫的全失能、半失能老人得到了专业医护人员的照料和服务,而这里满员后能够接纳90位老人。明年,一所投资6000万元的老年养护中心也将开工建设,建成后可以为300名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养老护理服务。就目前试点的情况来看,医养融合正在起到为需要特殊服务的老人提供更加专业的养老服务的作用。
  安居还依托现有“医养合一”模式,鼓励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机构签订协议,提供上门服务。
  在李伟看来,安居公办养老机构探索公办民营、医养融合的模式,既可以减轻公办养老的压力,又可以使民营养老机构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养保合一
  构筑养老保障新平台
  一直以来,养老机构与老人的关系牵动着社会大众关注的目光。对于养老机构来说,如何在做好服务的同时保障自身的权益?对于老人来说,在养老机构接受服务遭遇意外伤害时,自身的利益如何保障?这一系列问题,在即将实施养保合一的改革中,或许能够得到解答。
  “养保合一,其实就是以养老机构购买综合责任保险、老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的方式,解决其在养老院中因意外导致的伤害事件的赔偿问题。这样养老机构的风险以及老人的权益都能得到很好的保障。”李伟告诉记者,该项试点将于明年实施。具体将采取“主体购买+政府补助”的方式,目前安居鼓励全区22个养老机构入住老人购买意外伤害险等社会保险,提高保障质量。
  据了解,此次改革还包括分类管理。即对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按“健康、半失能、全失能”划分为A、B、C三类,按A类10:1、B类8:1、C类6:1配备管理服务人员。
  其实在此次改革前,安居就已根据省、市要求,出台了《遂宁市安居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从市场准入、土地供应、财政支持、投融资方式、税费优惠、养老服务组织、专业队伍等七个方面出台了政策保障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安居养老事业的发展。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