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业“三三制”构想
发布时间: 2016-06-02

  太和养老网讯:人口老龄化时代,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确定后,还应当严格界定养老福利、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三个界限;淡化乃至逐步消除关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地域、部门和所有制三个方面的界限;在搞好居家养老管理系统、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基础上,大力开拓以房养老、基地养老和农宅地养老等三种新型养老模式。

  养老服务;三三制;养老发展战略

  
  确立养老服务的指导思想

  养老服务工作的开展中,首先需要注意确立应有的指导思想,包括:

  一是构建经济社会生态协调统筹发展的新理念,并将其应用在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之中。不仅仅要考虑如何筹措养老资金,健全完善养老服务与保障体系,还要在养老资源的优化配置、融会转换,经济社会的全方位发展上大做文章。二是农村养老与城市养老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一体化协调运作,将城市老人吸引到农村养老,农村老人进入城市养老,消除城乡差异,满足部分城市老人返朴归真、乡村养老的愿望。三是养老不再是一种单单依靠福利救助的社会负担,而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强大动力,需要大力发展养老产业,走产业化养老之路。四是经济社会体制改革数十年来的丰硕成果,老人理应享有其中一份。五是养老需要对金融资产、房产及人文环境资源在内的整个养老资源做出全方位论证,通过养老观念和制度的创新,积极促进以房养老、基地养老和农宅地养老等新型模式的出台。六是养老不仅仅是局限于一时一地之要务,还应当转换观念,在各个地域之间协调统筹予以较好安排,至少是国家目前在老年人养老生活中的各项限制应当尽可能地予以消除。七是养老不只是养老福利或养老事业,还可以进一步演进为依照市场机制运作,注重社会效益也注重市场竞争、规模效应、资源优化配置的产业。养老产业完全有可能也有条件推进企业化管理,推行经济独立核算、自收自支、财政适度贴补。

  区分养老福利、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界限

  要搞好养老服务与养老保障工作,尤其是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协调等,首先必须要明确区分养老福利、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界限,针对不同财富、收入状况的老人,采取不同的养老补贴机制和运作方式。这一界定中,应当注意区分两大标准:一是老年服务对象的收入与财富标准,标准的确定应同时考虑老年人拥有房产、积蓄货币财富的状况,而非单单瞄准每年度收入的高低;二是为老年人提供商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标准。应当注意,低层次、低标准、为养老生活不可缺少的养老服务和商品的提供,属于养老福利范畴;提供中等档次和标准的服务和商品,则应归于养老事业;只是为部分高收入老年人提供的高档次的商品和服务,则应归为养老产业的范畴,可依照市场经济的正常方式提供。

  养老福利。养老福利主要面对政府全额救助、补贴的老人,如“三无”老人、残疾老人以及享受国家特殊政策的人员等。金融财政税收应给予养老福利事业全面的政策优惠和支持,保障这部分老人最起码的基本生活水平,并在经济条件许可的状况下,尽可能安排得稍好一些。但养老福利和救助的标准和层次不宜过高,平均到每个人的花销不可能太大。养老福利救助事业应由政府负责全部出资,具体操办事宜则应由政府委托给第三方机构,并予以严格考核。

  养老事业。养老事业主要面对中低收入阶层的老年人,吸收民间资本大量加入,允许适度盈利,政府给予较大幅度的政策优惠和支持。目前的养老事业组织和服务工作的开展,应当区分服务对象和提供产品与服务的档次和标准,分别向养老福利和养老产业转换。

  养老产业。养老产业主要面对高收入阶层的老年人,主要由民间资本大举介入,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机构取得法人地位,投资养老产业允许盈利并进行相应分配。政策优惠主要表现在土地批租转让、供应水电气、通讯等费用缴纳优惠、税费减免方面,较高的信用贷款额度和贴息优惠。政府应当为此提供一定的优惠和补贴,但不宜直接进入。

  政府必须提供较大财力负责做好养老福利救助工作,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同时考虑到未来的老年人将逐渐拥有较高的经济实力,并愿意将这部分钱财运用于自身的养老生活中来,因而,积极发展养老产业是大有前途、大有市场的。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