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温度是养老服务的一大关键
发布时间: 2016-05-31

太和养老网讯:如果你还在感叹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发展迅猛的话,你不妨看看中国的养老地产,飞速的发展势头让很多人都感到惊叹。2013年末,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突破了2亿大关。人口老龄化带来了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等诸多社会矛盾,也带来了养老产业创新和养老地产发展等商机。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我国迎来了民间资本进军养老产业的热潮。

 

人口老龄化带来了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等诸多社会矛盾,也带来了养老产业创新和养老地产发展等商机。

民间资本纷至沓来,对于蓬勃兴起的养老地产,无疑是件好事。当然,关键要加强引导,这不仅关系到养老地产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为房地产企业向服务业跨界转型提供了一次契机。

 

发达国家非常强调个性化养老、社交性养老。在养老社区里,老人们并不是在房间里面看电视打发时间,而是活跃在各个养老项目里,从精神上得到满足。中国的养老地产固然需要在宜居、细节上的适老化设计,但更需要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据民政部统计,截至2012年底,全国每千名老人拥有的养老院床位数是21.5张,供小于求的矛盾是不争的事实。另一方面长沙、南京等地一些闲置的养老项目也屡被曝光。由此可见,在养老产业创新中,养老地产不光是房子问题,更是复合的社会问题。

 

有数据表明,75岁以上的老年人只有12%愿进养老院,且前提是生活不能自理。为此,国家提出了“9073”的养老模型,即90%居家养老管理系统、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不论哪种方式,都离不开亲情养老。发展养老地产倚重的不光是地产开发,而是更多地从维系亲情上提供服务。只有与养老模式的创新相结合,养老地产才会走得更远,进而发挥养老地产在发展养老服务业中的引领作用。

 

形象地说,子女与老人的住处最好是“一碗面的距离”,从子女家中给老人送去一碗面,面汤送到老人手上还是热的。这是亲情关怀的温度,更是养老地产规划设计的尺度。“一碗面的距离”并不遥远,在新一轮养老地产的热潮中,不少地方业已推出服务式跨代社区、社区跨代混居配建等养老模式,亦值得借鉴推广。在养老产业创新中,养老地产热的不只是概念,若有助于开发理念的提升,才有可能缩短“一碗面的距离”。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