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产业带动护工需求量增加
发布时间: 2016-05-17

太和养老网讯:老龄化程度加剧带动着国内养老产业的发展,而在养老发展的同时,也预示着中国高龄老人数量的增多,养老自然也就需要照顾老人的护工,面对养老产业的发展,对于护工人数的需求也开始剧增。截至去年,长沙有养老护理员1353人,40岁以上人员占85%以上。当这些“4050”人员也老去时,谁来接过他们的担子呢?

 

毫无疑问,从现实需求来讲,养老护工其实并不是一个低门槛的职业。所以,与其说这是一个未来谁来当养老护工的问题,倒不如说这是一个养老如何在未来专业化、有序化的难题。因为面对部分失能和失能老人,照料他们的人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比如,这些老人健康状况往往不好,这就要求护工必须具备基本的医疗护理知识,这不是随便拉个人就能做好的。

 

而这种专业要求也说明,如果一味强调护工要奉献,但待遇跟不上,那么护工紧缺和容易流失的现状就会难以扭转。虽然城镇居民有医保,能很大程度上减轻失能老人家庭的负担,但是这对于提高养老护工的待遇来说,显然远远不够。如果简单提高护理收费标准,那么又会增加老人的家庭负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这个薪金不足的问题会更加凸显。

 

众所周知,在我国,照料老人分为家庭照料、机构照料和社区照料三大主要形式。而如何真正形成以家庭照料为基础、机构照料为支撑、社区照料为依托,这样一个合理的照料体系,我们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这里边不仅有职业理念的问题,也有资金的问题,甚至还有规划的问题,但归根结底还是钱的问题。

 

揆诸现实,面对养老护理问题,我们要有重点分步骤解决。一方面,要以财政为困难家庭的养老问题进行兜底式救助。另一方面,政府要制订政策,培育市场,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此外,还要制定相关的教育政策,让更多的人选择养老护理员这个专业,而这些都涉及到财政的有序运营。

 

从经济学的层面来看,养老其实存在一个市场。但这项服务又涉及民生和国家责任,所以它决定了养老服务既可是一种纯公共品,也可是一种混合公共品,还可以是一种商品。换句话说,养老不只是政府的事,也是社会、家庭的事,三方面必须形成合力。

 

当然,说到底,失能和半失能老人问题还是一个全民保持健康的问题。试想,如果全民体质良好,那么老人失能和半失能的年龄就会大大推后。若如此,这方面的养老压力也就会降低。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