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养老机构一年多增了三倍
发布时间: 2016-05-14

太和养老网讯:11月20日上午,牡丹市民政局局长李士山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牡丹市民政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并就“阳光低保”专项行动、全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等情况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提高社会救助标准,惠及更多困难群体
  牡丹市民政局局长李士山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今年,我市再次提高了各项社会救助标准。
  城乡低保月保障标准分别确定为360元和200元,月补差分别提高到210元和120元,城乡低保对象分别达到5.4万人、34.6万人,城乡低保覆盖率达到4.2%,位居全省前列。截至第三季度,今年全市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4.89亿元。
  五保供养资金实现了市县乡三级按比例负担筹措,截至第三季度全市共落实供养资金11747万元。农村五保供养对象达到36843人,集中供养26186人,集中供养率70.2%。
  城乡大病医疗救助比例提高到60%,重特大疾病救助比例提高到70%,最高救助金额提高到20000元。按照新的救助标准,前三季度全市投入医疗救助金2888万元,救助9171人次。
  “阳光低保”:前三季度清退4.9万人
  李士山介绍,低保工作社会关注度高。为切实摸清全市农村低保制度落实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低保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今年4月下旬至5月初,市民政局组成5个调查组,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阳光低保”专项调查活动。
  这次调查在11个县区的30个乡镇中随机抽取了90个行政村的全部低保户,就其家庭与共同生活人口、收入状况、财产状况、保障情况、资金金发放以及乡、村低保公开公示等情况,全面入户调查。到9月底,调查基本结束,全市共核查城乡低保对象440629人,其中因收入提高等原因等退出低保49277人,因天灾人祸、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新纳低保28294人。
  牡丹市养老机构一年多增了三倍
  李士山说,今年以来,我市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争取省级扶持资金7000余万元,安排非营利性养老项目建设用地指标383亩,新开工县级福利服务中心两处、民办养老机构9处、农村幸福院173处、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59处,新增养老床位3730张。
  2013年以来,全市新建市级福利服务中心1处,新建、扩建县级社会福利中心10处;开工建设中心敬老院41处,完成主体工程31处;新建改扩建敬老院23处,完工12处;建设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92处,完工33处;建设农村互助幸福院268处,完工99处;民办在建养老机构9处;筹建县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6处。全市共新增养老项目455个,新增养老床位15686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26张,养老机构、养老床位和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分别增长300%、90%和92%。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