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宜宾民生工程:养老服务暖民心
发布时间: 2016-05-13

太和养老网讯: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谁都不希望“未富先老”,但比“未富先老”更为不幸的,恐怕就是老而缺乏保障。养老服务一直是一项关系群众福祉的民生工程。2014年,18项民生实事之一就是要新建并改造5750张养老床位、推进社会养老服务建设。
  从市政府督查办了解到,宜宾今年大力推进政府购买服务,重点支持民办、公办养老机构新增改造养老床位。截至今年10月,新增改造养老床位4160张,完成目标任务的72.35%;建设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目标101个,截至10月完成86个,完成目标任务的85.15%;计划为5.34万名困难家庭失能老人和8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截至10月完成近5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92.74%。
  民办公办养老机构规模扩大
  60周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了10%,国际上通常把它作为衡量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宜宾目前有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76万多,占全市总人口的14%,超出国际通用标准4个百分点。宜宾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比例高,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大。
  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宜宾全市有养老机构207个,养老床位21221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23.7张。记者了解到,今年要新建改造5750张养老床位,其中新增公办养老机构床位850张,新增民办养老机构床位2800张,改造公办养老机构床位2100张。
  在整个养老服务体系中,机构养老是支撑。
  公办福利院该如何发力呢?19日中午,在位于盐坪坝的宜宾市社会福利院(公办)里,老人们在院子里晒太阳,聊天、说笑,悠闲惬意。11点15分,离午饭时间还有15分钟,护理人员在走廊大声问:“周嬢嬢,午饭要给你打牛肉不?”
  周嬢嬢叫周治玉,今年74岁,已经双目失明,她每天的饭菜都由护理人员送到手里。“我是去年6月18号到福利院的。”周嬢嬢来福利院前,住在翠屏区南岸街道田坝社区。由于没有儿女,老伴去世后她就靠低保生活,生活极其简单,好在平时有邻居照看着。“去年病了一场,社区书记来看我,问我要到养老院住不。我眼睛看不见,以后年纪更大就更恼火,所以我愿意来这里。”周嬢嬢说,“这里的生活好,饮食好,有人和我摆龙门阵,比我一个人过时好得多。”
  83岁的肖婆婆原来住在城区打金街,老伴去世后,继子女不愿再赡养她,于是她申请住进福利院。她形容福利院的生活“无忧无虑”,“这里领导、护理员好,比自己的亲人还好,我在这里心情愉快,没啥子病痛,还要多活几年。”
  宜宾市福利院副院长于朝良介绍说,宜宾市福利院迁建工程计划建设1000张床位,目前一期工程一标段已基本完工,二标段即将开工,比起现在开放的150张床位,将有更多符合条件的老人得到供养。
  记者了解到,各区县社会福利中心建设已全面完成,目前已入住老人730人左右;农村敬老院建设不断完善,目前全市175个乡镇已建成农村敬老院177个,集中供养五保老人16203人。如今,全市有民办养老机构17个,入住老人964人左右。
  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形式多样
  今年,宜宾为5.34万名困难家庭的失能老人和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等居家服务。
  “我认为这种形式很好,每个月抽出一点时间去看望一下这些老人,陪他们聊聊天,帮他们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对人对己都是一件乐事。”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南溪区江南镇大堰村的陈树英这样说。
  有的区县在“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模式上有所创新,比如筠连县依托基层老年人协会,推行“银龄互助”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模式,发动和组织低龄健康老人开展互帮互助、以老助老的志愿服务活动,帮助空巢、高龄、病残、失能老年人愉快生活。
  从市民政局获悉,宜宾正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力争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