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与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主题报告
发布时间: 2016-05-12

太和养老网讯:新型城镇化与健康养老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主题报告纪要之《新型城镇化与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
  2014年11月15日,在北京展览馆第五会议室,中国健康养老产业联盟主办,投资时报、新华网养老频道、凤凰网、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联合主办了“新型城镇化与健康养老产业发展高峰论坛”,论坛期间邀请了来自全国老龄办、商务部、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等多位嘉宾就新型城镇化发展与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多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其中,全国老龄办政策研究部副主任李志宏参加了论坛,并在论坛上针对《新型城镇化与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报告。
  报告的主要内容经整理后,记录如下:
  《新型城镇化与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主题报告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态势不可逆转、不容乐观,城镇化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深刻影响,新型城镇化为养老服务业发展带来诸多机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养老服务业发展战略。而每个方面又包含了其他的一些内容,分述如下: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态势不可逆转、不容乐观
  有关“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态势不可逆转、不容乐观”这个部分主要是分不可逆转、不容乐观两个发展态势分别开展介绍。
  1.不可逆转:人口老龄化是贯彻我国21世纪始终的基本国情。
  有关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态势不可逆转这个方面,全国老龄办政策研究部副主任李志宏主要是介绍了21世纪我国人口老龄化要经历的发展阶段,主要分为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2010-2022年)、老龄化急速发展阶段(2023-2035年)、老龄化缓速发展阶段(2036-2053年)、老龄化高峰平台阶段(2054-2100年)这四个阶段,并针对每个阶段的发展特点进行了介绍,报告指出,根据预测研究数据,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老年人年均净增长达到840万,到2022年老年人口达2.68亿,老龄化水平(即60岁以上老年人的比重)将达19%;老龄化急速发展阶段年均净增长1200万,老龄化水平达29%;老龄化缓速发展阶段老年人年均净增长500到600万,预计到2053年,老龄人口将达峰值4.87亿,同时,老龄化水平达35%;老龄化高峰平台阶段,老龄人口会缓慢下降,到本世纪末老龄化水平将保持接近三分之一的水平。同时,全国老龄办政策研究部副主任李志宏还提及我国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的变化趋势,指出,随着时间发展,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呈现出从世纪初的金字塔结构向倒金字塔结构演变的过程。
  2.不容乐观:过度老龄化是我国人口安全面临的重要风险。
  在这个部分,全国老龄办政策研究部副主任李志宏提出,因为我国长期过低生育水平的影响,导致我国人口过快减少,这可能导致人口过度老龄化的结果。并着重指出,“低生育陷阱”发展演变的结果就是“过度老龄化陷阱”。
  二、城镇化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深刻影响
  在介绍“城镇化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深刻影响”这一部分时,全国老龄办政策研究部副主任李志宏先是指出我国人口城镇化态势的难以逆转性,接下来提出城镇化会加速人口老龄化,最后强调城镇化会改变人口老龄化空间布局。下面是对具体内容的整理:
  1.我国人口城镇化态势难以逆转
  全国老龄办政策研究部副主任李志宏在做报告时,提出根据当前的城镇化水平和未来可能达到的合理的城镇化水平,对未来主要年份的人口城镇化水平进行预测后,得出以下数据,2020年为60%,2030年为66%,2040年为70%,2050年为75%,而到世纪末人口城镇化水平将达84%的水平。
  2.城镇化加速人口老龄化
  因为人口老龄化的直接原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下降,而城镇化会导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双双下降,故城镇化加剧了人口老龄化的过程。报告中指出,根据定量测算,城镇化对于我国老龄化的影响巨大,会使老年人口数在峰值期间增加2000万,同时,老年人口比例在考虑城镇化因素的情况下也将比原比例高出2-3个百分点。
  3.城镇化改变人口老龄化空间布局
  城镇化改变人口老龄化空间布局主要体现于城镇化改变人口老龄化的城乡布局、城镇化改变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布局两个方面。我国农村和城镇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是有着差异的,目前城镇人口老龄化程度比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出5个百分点,在城镇化的影响下,预计到2033年差异将提升至相差13.4个百分点,而此后差距又将慢慢缩小,这些数据充分体现了城镇化对人口老龄化城乡布局的影响。而同时,城镇化也将使得常住人口老龄化呈现出东部放缓、中西部加速的态势。
  三、新型城镇化为养老服务业发展带来诸多机遇
  “新型城镇化为养老服务业带来的诸多机遇”主要是体现于老年人口城镇化为养老服务业带来更为庞大的市场需求、城镇化的聚集效应为养老服务业发展带来强劲动力、新型城镇化为养老服务业带来利好这三个方面。下面分别进行分述:
  1.老年人口城镇化为养老服务业带来更为庞大的市场需求
  由于我国城镇老年人口数量预期将会不断增长,由2015年的9800万,持续增加到2020年的1.24亿,2030年的2.05亿,2040年的2.75亿,同时,城镇老年人口的比重也将由目前的约44%,持续提升,到2020年48.5%,2030年55%,2040年63%,2050年的71%,预计到世纪末大概提升至80%以上。老年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为养老服务业提供了庞大的市场需求。
  2.城镇化的聚集效应为养老服务业发展带来强劲动力
  城镇化的聚集效应体现为发展资源和机会在城镇的聚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和聚集,城镇人口密度的提升。其中,发展资源和机会在城镇的聚集为城镇经济发展带来生机和活力,为城镇养老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宏观经济支撑;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和聚集,为城镇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潜在的丰厚人力资源供给;城镇人口密度的提升,使得养老服务机构和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能够得到更好的体现。
  3.新型城镇化为养老服务业带来利好
  新型城镇化为养老服务业带来的好处,体现于: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的全覆盖,以及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的转变,将有利于扩大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空间;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和转移接续政策的完善,将使老年人的的生活更有保障,扩大养老服务业的有效需求;社区生活设施布局的完善,便捷生活服务圈的打造,将为社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城镇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卫星城、特色小镇的发展,将为养老服务业与老年宜居住宅开发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契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以及新型职业化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将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提供适宜的土地和人力资源供给,有利于降低经营成本。
  四、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养老服务业发展战略
  在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养老服务业发展战略”进行介绍的过程中,全国老龄办政策研究部副主任李志宏首先提出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重心在城镇,后又接着提出养老服务业与健康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是必然选择,以及加快实现养老服务业发展方式所需进行的四个转变,养老服务资源需要实现的四项整合。
  1.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重心在城镇
  在对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重心进行定位的过程中,全国老龄办政策研究部副主任李志宏对我国老年人口城乡分布态势进行了解读,他提出虽然目前农村老年人口低于城镇老年人口,但是,在2022年之后,形势会发生逆转,城镇老年人口将持续攀升,到2055年达到2.56亿,而农村老年人则将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这样的发展趋势表明养老服务业的潜在客户群体主要集中于城镇,养老服务机构和企业只有在城镇才能最大程度地发货规模经济效应。
  2.养老服务业与健康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是必然选择
  报告中指出,根据2008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的总失能率为16.9%。假定未来中国各年龄别人口的失能率维持在2008年的水平,仅仅是因为各年龄别人口变化而导致失能人数的变化,按此方法测算2010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的失能人数为3066万例,至2050年由于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加,失能人数达到了9750万人,年均增长2.9%。同时,我国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2008年为59.5%。假定未来各年各年龄组的慢性患病水平与2008年一致,仅考虑各年龄别的人口变化所带来的慢性患病例数的变化。根据此方法预测2010年中国老年人慢性患病例数为10945万例,至2050年为29565万例,40年的时间年平均增长为2.5%。
  根据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养老服务业与健康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
  3.加快实现养老服务业发展方式的四个转变
  养老服务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主要是: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由供方驱动向需方驱动转变;政府角色由直接生产方向服务购买方和监管方转变;养老服务机构建设重点由单一的“生活供养型”向“医护康复型”转变;养老服务业的运营模式由“零散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
  4.养老服务资源要实现的四项整合
  四项整合分别是建立各类机构之间有效的相互衔接机制、完善政府间的写作网络、建立公私合作的服务提供和生产体系以及协同运用多种政策与管理工具,形成政策合力促进养老服务资源整合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