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养老产业发展现状观察:做不平的“经济账”
发布时间: 2016-05-04

太和养老网讯:2014年7月30日,国家民政部、发改委办公厅正式下发通知,确定42个地区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地区”。湖南省有两个城市入围:长沙市和湘潭市。业内人士分析,湘潭入围的原因有二,一是人口老龄化程度形势严峻,排在全省第二,仅次于常德;二是探索的养老服务模式新颖,具有推广价值。
  目前,湘潭的养老产业主要有几种类型:医养结合模式、社区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模式、政府兜底购买服务模式等。但每个模式但只有“点”,而没有形成“面”,整体规模并不大。
  养老产业,外界普遍认为有市场、有潜力,属于朝阳产业。但局内人却满心沧桑,由于投资大、周期长、收益慢,如果缺乏足够的耐心,就不要触碰养老这个领域。一位养老机构投资者坦言:“养老产业,是不能光谈经济效益的一个产业。”
  湘潭市六医院老年养护楼医养中心预留的最后一层楼全部对外开放,投入使用,用于接收需要重度医疗护理、养老照料的老人。市六医院院长助理旷思为告诉我们:“现在每天打电话来询问预约的人很多,这一层楼的开放,可暂时满足60人的养老需求。”但她认为,随着湘潭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这些还远远不够。
  这只是湘潭养老产业发展现状的一个缩影。
  时间滚滚向前,伴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独生子女一代已经成年,他们的父母正慢慢老去。将来,事业需要打拼、小家庭需要照料,独生子女的父母该如何养老?现实而具体的问题,横亘在世人面前,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危机感催生出一个市场
  “湘潭已进入一个老龄化社会”。这一观点,早在多年前就有人提出。只是近年来,人们的感受越来越明显。
  按照标准,一个地区内老年人口数超过总人口数的10%,这个地区就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据统计,2013年底,湘潭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52.07万,占全市总人口(按300万人计)的17.3%,高于全国老年人口比例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老年人口比例1.7个百分点,排名全省第二位,仅次于常德。
  “其实,湘潭早几年前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不仅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还相当快。”市民政局老龄工作办公室主任洪英说。据测算,“十二五”期间,我市老年人口将以每年3%左右的速度增长,2015年末湘潭老年人将达到55.2万人,占全市人口的18.4%。一个“银发时代”正扑面而来。
  “而我市现有的养老床位只有6000张,养老床位仅占老年人口的1.1%,远低于全国2.05%的平均水平。”比较老年人快速增长的态势,洪英显得有些担忧。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市民政及各部门主动作为,出台了各项爱老惠老政策,创建了各种养老服务模式,为全国养老产业发展起到了先行先试的作用。
  2013年,湘潭提出了养老事业“9073”发展规划。即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7%的老年人通过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
  洪英介绍,目前,湘潭的养老模式主要有4种。第一种是医养结合的机构养老。以湘潭市六医院养老康复中心为代表,这是一家集老年医疗康复、护理保健、临终关怀于一体的综合性养老综合机构;第二种是社区居家养老管理系统。岳塘区九洲社区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站是我市首家以“民办公助”方式,探索打造的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新模式;第三种是政府兜底购买服务养老。以政府出资购买服务的方式,定期为特定老人群体提供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第四种是信息化养老。成立市老年人援助呼叫中心,实现对城区居家老人在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紧急援助、精神慰藉等全方位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数字化的“管家式”服务。
  “湘潭能成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地区’,正因为这些模式的多样性、创新性。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点的示范,带动促进全市养老产业的发展。”洪英对我市养老产业今后的发展充满了期待。
  难以做平的“养老账”
  经走访调查发现,由于诸多原因,我市养老服务机构运转艰难,仅仅依靠养老费用来维持机构运转的几乎没有。
  胡玉梅娭毑,今年80岁高龄,算是湘潭市六医院老年养护楼里身体状况较好的一类老人了。她2008年检查出患有尿毒症,伴有心衰、肾衰症状,需要每周做3次透析。由于医院的医疗、养老同步调理,胡娭毑现在身体状况较好。
  谈到住院的费用问题,胡娭毑说,因为护理级别不高,每个月自己只交3000多元。“退休工资1000多元,儿女们凑上一点,就这样了。不能算便宜,但住在这里比较舒服,有人帮忙做卫生、吃饭在食堂,医疗有人照料,自己不用费心思。”据了解,胡娭毑还享受了大病医疗补助和医保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为她住院减轻了经济负担。
  湘潭市六医院养老康复中心是“部省共建”国家级养老示范项目,分一期老年养护楼,早已竣工投入使用;二期老年颐养楼建设,目前正在推进。六医院院长助理旷思为告诉我们,由于六医院是政府投资的公立医院,在老人养老收费上标准不算高,床位费是每人750元/月,伙食费是食堂包餐450元/月,护理分级别进行收费,从300—3000元/月不等。平均下来养老这部分老人需要1000多元/月,医疗需求的2500元/月。旷思为说:“养老这部分基本是不赚钱的,医院的公立性质也决定了不能在养老上赚钱。目前,医院运转主要还靠政府投入和医疗服务。”她接着补充说,只是政府投入并没有形成常态机制,医院发展还是经费紧张。据了解,湘潭六医院1-10月份总收入在3900多万元,养老这块仅200多万元。
  公立养老机构因“公益性”,不赚养老的钱,情理之中。但是民营养老机构,也很难从中获益。他们想的是什么办法?
  湘乡市玉泉山庄是我市规模最大的一家养老公寓,占地110亩,有山有水,风景宜人。目前那里已经入住老人200多人。玉泉山庄董事长谭寒松说,从2008年正式建设至今,玉泉山庄投资大约达1个亿。当问及“预计何时能收回成本时”,她笑着说:“没有想过,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谭寒松说,老人住在这里养老平均每人是1000多元/月,仅靠这部分收入,老年公寓根本无法运转。一方面老年公寓要继续办下去,一方面要维持最基本的运转,怎么办?于是,谭寒松借助位于东台山下的地理优势,在玉泉山庄内新建了花圃、体育馆、游泳馆、水疗馆、水上乐园、餐馆、歌厅等,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同时,全部对社会开放,以这部分的创收来填补养老公寓的亏空。她说,每天晚上,来玉泉山庄体育馆打篮球、羽毛球的人很多,停车坪都摆的满满的。还有今年夏天游泳馆生意火热,仅两个多月时间,门票收入就达100多万。
  谭寒松的养老公寓,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玉泉山庄,住的是身体基本健康,能自理的老人;还有一部分是湘乡东郊附近的护理部,那里大部分是失能失智老人。为了给老人们提供身体检查、医疗,在玉泉山庄里,谭寒松设了医疗中心,定期给老人们服务。这个医疗中心也对社会开放。
  目前,谭寒松正在筹划两件事情。一是继续做好老年人红色旅游,二是动员子女接班把养老公寓长期办下去。她认为,养老产业应该多元支撑、多条路发展,“不努力从其他方面赚点钱,养老产业是不好做的。”
  内心的沧桑?拔节的阵痛?
  养老产业,是一个外人看来有市场、有潜力的朝阳产业,然而局内人却有自己的看法。“看好前景”几乎是一致的,但局内人感受更多的,是这个市场应该加大培育,健全完善,应该有更多的早期支持和帮助。他们感受的“痛感”比外人更为强烈。
  玉泉山庄的总裁王国华用“三难”概括了他的苦楚。“办养老产业,就必须一心一意,‘挂羊头卖狗肉’的事情绝对不能做。”王国华说,办养老产业取得信任难。只要一说办养老产业,别人就会认为你圈地、搞变相开发,部门审批也会非常谨慎。“所以,从投入第一分钱开始,你就必须顶着各种怀疑的眼光干事情”。其次,是资金困难。养老产业基本是靠自有资金运作,融资非常困难,一方面银行对养老这种社会性事务不感兴趣,另一方面土地基本是划拨的,无法融资,导致养老机构经常性为钱发愁。再次是投资大、回报慢,运转难。王国华说:“养老机构,没有经济效益是走不下去的;没有社会效益,老人就不会参与。很简单的道理,这个产业要发展,必须两者兼顾,平行前进。”他认为,养老这个产业的特殊性,就在于,这不是一个光讲经济效益就行的产业。
  市民政局老龄工作办公室主任洪英也表示出同样的观点。她认为养老产业本身具有特殊性,投资大、周期长,利润少。她说,依据湘潭现在的收入标准,每位老人每月养老费用定在1000——1500元是能接受的,一旦超过2000元,很多人就不能接受了。因此,仅仅养老这块利润是非常少的。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