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养老服务和长寿文化建设掠影
发布时间: 2016-04-17

太和养老网讯:“人老返小,八九十岁的人也搞婚外恋。除了管吃喝拉撒,我还得调解老人们之间的感情纠葛。”谈起自己的日常工作,费璐自个也有些忍俊不禁。
  费璐是江苏省南通市社会福利中心党支部副书记。9月23日下午,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过程中,对本职工作的热爱溢于言表。不说你不会想到,这位年轻女性曾有在殡仪馆一线工作10余年的履历。尽管费璐每天忙得不可开交,事情也很琐碎,但现在这份工作在其亲友中的认可度可比以前高多了。
  首个“世界长寿之都”
  南通市的长寿之名享誉中外,其代管的5个县(市)中,有3个先后获得“中国长寿之乡”称号,其中,如皋市还荣获“世界长寿之乡”称号。至采访时,该市共拥有百岁以上寿星1031位,占江苏省百岁老人数的四分之一,该市每10万人中就有14位百岁老人。2013年该市平均预期寿命为80.71岁,达到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长寿标准。今年5月28日,国际自然医学会、世界长寿乡科学认证委员会命名南通市为首个“世界长寿之都”。
  吴爱萍,从事老龄工作14年,现任南通市老龄办综合处处长。她对当地寿星的情况了如指掌。她一个朋友,家里现有3位百岁老人;她走访调查过市开发区一位103岁的女寿星,老人把与她一起打牌的那些耄耋老人一律称为年轻人,非常好玩;去年吴爱萍陪同国际自然医学会专家到市开发区考察验收“世界长寿之都”认证工作,看到一位百岁老人的女儿头发还不太白,一问已经80多岁了,令到场的外国专家大跌眼镜……
  当然,长寿的另一面就是老龄化。据吴爱萍处长介绍,南通是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现已进入深度发展阶段。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发现,该市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比全国早17年,比江苏省早4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该市60岁以上老年人有174万人,占同期户籍人口的22.89%。按常住人口计,南通人口老化率比全省高出5.76个百分点,比全国高出10.49个百分点。至2013年底,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已上升至193.7万人,占同期户籍人口的25.28%……
  难怪市里面对“世界长寿之都”认证这件事的态度比较微妙——申报时比较积极,获得认证后却十分低调。我们采访时,发现那块“世界长寿之都”的牌匾还倒扣在一个文件柜的顶上,吴爱萍处长踮起脚把它拿下来给我们展示,但见上面已经铺满了灰尘。而南通市荣获的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下转第三版)
  “第一集团”的发展“第一集团”的福寿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等称号,则被制作成巨幅宣传牌矗立在进城大道两旁。
  长寿密码
  为什么能长寿?为什么是南通?
  “这个问题很复杂。前几年我们海门有位1905年出生的女寿星,一日三餐没酒不行,每餐二两。”吴爱萍笑言“说不清”。
  个例总是以极端的方式存在,但其中也隐藏着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首先,南通一带原来是长江的一个冲积岛,就像现在的上海崇明岛,后来才与大陆连为一体。如今的南通跨江连海,区位独特,日照充足,雨水充沛,四季分明,有可能形成独特、宜居的小气候。
  其次,南通地区开发早,自古繁华,鱼米之乡,生活富足,无衣食之忧,有闲暇之娱。改革开放以来,南通市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1984年被列入沿海14个开放城市,如今已迈入沿海开放城市第一集团。而正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该市的平均预期寿命开始大幅度提高,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前述老寿星,喜欢少量饮酒,时间长了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生活不富足,还真没有那个条件。
  再次,坚持适度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南通日报副总编丁邦华听说我们到南通采访的选题之一就是长寿文化,当即打开手机,给我们展示他90多岁父母劳动的画面。其实,绝大部分老寿星,都是长期坚持劳动的典范。至于多吃什么少吃什么就能长寿的说法,似乎不太靠谱。因为营养学、保健学历来提倡食不忌口、营养均衡。前述适量饮酒老太,就是例证。
  第四,南通人心态好,性情好。他们淡泊宁静,不急不躁;他们吴侬软语,娓娓道来;他们性情克制,不尚争斗。记者曾经看到一个段子,说有两个南通人吵架,已经吵得很厉害了,只见其中一个说:“我想给你两个耳光,你看好不好?”你看,都要动手了,还在用商量的口气与对方交流。有这样的心态,不长寿都难。
  最后,当地历来文化发达,敬老孝亲的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到了晚清民国时期,南通籍状元、著名的实业家张謇开风气之先,首次尝试社会化养老,于1913年出资建成占地17.5亩的南通养老院,是为中国最早的城市养老院。张謇的创举对后世影响极大,已成为当地发展养老服务的一个标杆。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长寿文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当然,一个地方养老体系建设、长寿文化建设,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的强力主导和推动。
  近年来,南通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加快发展老龄事业作为事关民生的大事,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社会建设十大体系,连续七年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服务不断提升。该市出台了20多个相关文件,其中许多做法被国家和江苏省直接采用。
  据介绍,目前国内外通行的集中养老、居家养老管理系统两种养老方式,在南通市均开展得比较好。
  费璐所在的市社会福利中心及遍布该市城乡的230家各类养老机构,所提供就是集中养老服务,该市现有养老床位数达5.46万张。
  市社会福利中心现有床位1000多张,目前入住率达98%。费璐引领记者参观了一居家养老管理系统的住户,男主人王老伯,今年81岁,是一位离休干部;女主人杨阿姨,今年79岁,是一位退休职工。他们所住的房间有80多平方米,有厨房,有电梯。庭院清洁安静,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福利中心提供的饭菜卫生、可口,也可以自己买菜做饭吃。
  该中心成立至今,先后荣获“全国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全国群众满意窗口单位”,首批“全国敬老文明号”、“省巾帼文明岗”、“省示范性养老机构”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当然,条件好,费用也高。像杨阿姨所住这种两室两厅的房子,加上其他费用,一个月大约需要交6000元。一般的老年人可能达不到这种条件。但是他们可以选择居家养老管理系统
  不仅是在物质生活方面,南通市各级政府还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关心老年人。2006年开始建设的新的市老年人活动中心总投资为2.2亿。以这些活动为阵地,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南通市老年文化艺术节”至今已举办了六届。2013年8月至10月举办的“南通市第一届老年人才艺大赛(舞蹈专场)”,吸引了2万多名老年人参与,极大地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
  9月24日上午10时左右,在南通日报同行的引领下,记者去到崇川区文峰街道城南社区安通智能居家养老管理系统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中心的日托助餐点采访。一位72岁的王姓大妈告诉我们,子女中午不回来,自己做饭太麻烦。现在有了这个日托助餐点,我们直接来吃现成的了。吃完饭后在这里休息休息,下午,再回到家与儿孙们一起吃晚饭。谈到伙食质量,她表示满意:“四菜一汤,一顿才10元钱,而且服务好,饭菜干净卫生。”
  据介绍,这个日托助餐点于今年4月初建立,房屋以及相关硬件设施均由街道和社区提供,安通公司派人提供烧、煮、送餐等一系列服务。像这样的助餐点仅安通公司就有6个,老人可以来助餐点用餐,如果行动不便,他们会送餐上门。而该市有200多个城镇社区开展了日托、助餐常态化服务,建有城市小型托老所42家,农村“老年关爱之家”39家,这其中就包括像安通公司这样的社会力量所建立的养老服务机构。
  对于那些五保户、低保老人,政府则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帮助,即发放服务券给上述救助对象,相关企业提供上门服务后,收取相应数额的服务券,然后再去政府有关部门兑换成现金。
  据吴爱萍处长介绍,市区像安通公司这样参与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的社会力量已经有6家,它们为约3000名老人提供服务,已成为该市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工作不可或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