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政府助力 居民养老有保障
发布时间: 2016-03-04

看到政府对社会养老方面的关注和重视到最后的大力发展,都是为了社会居民养老的保障,让更多的群众看到政府的多元化服务,只要有咱政府在,啥都不叫事!

核心提示

“居民需求啥,我们就努力把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到哪儿”。从居民养老到社区服务,从青少年发展到社区自治管理,居民的衣、食、住、行几乎样样都管。而这双温暖的“大手”就是遍布在市南区各个街道的社区服务中心。这些由社会组织组成的服务中心服务项目涉及到养老服务、社区矫治、卫生保健,公益慈善等多个领域。为了更好地服务居民,市南区政府改变了工作思路,把“自己干”变成“委托干”,将公共服务承包给社会组织。明确购买服务的项目、标准,由街道办监督落实服务中心的工作绩效,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了居民多元化的服务需求。

撰写回忆录为老人圆梦

宽敞明亮的房间,配套齐全的设施,当记者来到位于高邮湖路的幸福中心时,老人们正围坐一起,来自中国海洋大学的义工韩燕颖正在为65岁的王素贞收集整理回忆录素材。“上了年纪,总喜欢回忆过去的事情,看着这些老照片,思绪就回到了过去的某个时间段,这里帮我圆了梦。”王素贞说,幸福中心设立的“时间记忆”项目让她十分感兴趣,想着图文并茂的个人回忆录就要出版成书,内心感慨万千。

“我们为来这里的老人开设了‘时间记忆’和‘幸福课堂’两个特色项目,全方位为老年人服务。”工作人员介绍,“时间记忆”是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和青年义工为老人书写回忆录、搜集老照片、拍摄幸福瞬间,目前已为10名老人完成了回忆录和老照片整理。所有服务都是免费,志愿者帮助老人写回忆录。而“幸福课堂”是每天由专业的义工老师带领不同兴趣爱好的老人开展各项活动,歌舞、书画、电脑学习等内容都是老年人喜欢的。家住绍兴路、83岁的季文馨两个女儿都在日本,在幸福中心她学习了歌舞和绘画,把这里当成了家。“活到老,学到老,享受生活每一天。”季文馨笑着说。

从撰写回忆录到上门为老人服务家政、从养老食堂的社区普及到养老机构的丰富化,市南民政局立足于在每一个细节中为老人提供暖心服务。“目前,市南区共有为老服务的社会组织33家,工作人员450余人,为全区每一位老人服务到家。”市南区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张琪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