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养老”试点1月遇冷 关键应把握两类群体
发布时间: 2016-01-28
保监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中国保监会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确定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武汉四地率先开展试点。时至今日,距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个城市正式施行整整一个月,市场反应差强人意。除了市民对此兴趣不高之外,保险公司也对这个新鲜事物显得小心翼翼。市场上仍无一家保险公司推出以房养老保险产品,而上报以房养老方案的险企,只有幸福人寿一家。以房养老试点1月遇冷 关键应把握两类群体(图片来源:资料图)以房养老试点一个月遇冷。从险资企业来讲,由于以房养老的方案是由幸福人寿牵头提出,对于幸福人寿来讲,准备较为充分,由它首先上报以房养老方案也理所当然。而对于其他险资来讲,在以房养老试点一个月后则没有那么快的反应,或许这些企业对于以房养老产品的研发与设计仍然需要一段时间。回顾前几年市场,以房养老曾在南京、上海、北京、长春等城市的个别金融机构自发兴起尝试,但均因效果不理想而停滞萎缩。仔细思考,主要原因还是在于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为规避市场风险,针对以房养老的群体挑肥拣瘦,设置的门槛过高。如养老人本人须年满55岁,累计贷款金额最高不超过所抵押住房评估价值的60%,且每月实际支付养老金额不超过2万元,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10年等等。这么苛刻的条件导致真正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很少,最终银行等金融机构不得不停办该业务。从这个角度来讲,以房养老试点方案要切实保证可以落地,险资企业再挑肥拣瘦的话恐不行。险资企业要切实放下身段,瞄准自己的目标客群,利用以房养老产品为这些老龄群体提供相关养老服务,只有这样,以房养老才能够顺利开展下去。那么,以房养老产品是不是适合所有老龄群体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以房养老试点城市公布后,各大媒体对于以房养老进行访谈,见诸报端的观点多为不认同以房养老这样的养老方式,主要原因在于以房养老观念尚不普遍、以房养老会涉及遗产继承与纠纷、房屋租金收益与以房养老养老金收益哪个更划算等这些方面。张宏伟认为,市场对于以房养老的争议很正常,这反而说明以房养老的政策并不适合所有老龄群体,这个政策只是针对一部分人提出的一种可行养老方案。笔者认为,以房养老的政策主要适用于两种人群:一种是当前已无子女的鳏寡孤独老人,对他们来说,这类人群没有遗产继承或纠纷方面的问题,同时,这些老龄群体年龄大了,没有亲人照料,此时他们要改善生活质量,过好晚年生活,采用以房养老这样的形式就养老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另一类是家中有多套房产,家庭收入也较好,但是子女由于工作繁忙或出国深造等因素,子女暂时没有办法一直在身边照料老人,这样的家庭对于租金收益不敏感,同时,注重生活品质的提升,此时,这样的家庭可以拿出一套房产采取以房养老的方式照料老人,这样的做法对老人相对负责任,也可以保障老人享受有品质的生活。总之,以房养老试点关键应把握好上述两类群体,而不是针对所有人,同时,对于险资企业来讲,切实放下身段,瞄准好这两类的目标客群,利用以房养老产品为这些老龄群体提供相关养老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好以房养老试点的先机,抢先占领这部分市场,在以房养老领域有自己的话语权。(作者 张宏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