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2014年延迟退休年龄 不能选择性关注
发布时间: 2016-01-28
导读: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指出,中国现在的平均预期寿命是75岁,据有关研究机构的专家预测,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55亿,2033年突破4亿,2050年达到4.83亿,2014年延迟退休年龄是适应人口预期寿命增长的需要,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选择。判断2014年延迟退休年龄 不能选择性关注(图片来源:枫网)2014年延迟退休年龄是必然选择的结论,再次引起了舆论的强烈反弹。应当说,人社部新闻发言人的判断也算是理由充分:适应人口预期寿命增长的需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选择,开发人力资源特别是老年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但公众为何对所谓的必然选择,仍然充满意见和质疑呢?问题在于,人社部新闻发言人的结论,只是延迟退休的一个侧面,从这个侧面,人们看到的是,延迟退休的种种好处 。实际上,延迟退休不会这样简单、孤立、表层化,其影响必然是广泛而深远的。这就需要关注延迟退休更多的侧面,弄清楚人们在关注和担心什么,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不能接受延迟退休的种种好处,而认定自己坚持的死理。如果没有这种关注,不同主体的舆论就会产生偏差,再多讨论也很难达成有效共识。人们之所以对2014年延迟退休年龄有意见,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养老保障的多轨制。别人延迟退休,享受的是更优越的退休保障;而自己即便延迟退休,所获得的保障依然是低人一等,少得可怜。既然如此,何必还如此卖力地延迟退休呢?另一个原因,人们对延迟退休保持警惕,源自于延迟退休对就业的影响。每年,大学毕业生的人数都在创造历史新高,再加上,就业过程中充满着各种不公平现象,延迟退休的决定会让这些年轻人,以及年轻人的家庭接受吗?相较而言,人们更看重的是,大学生们能够找到自己的工作。延迟退休是一个趋势。只是,这个趋势该如何科学合理有步骤地实现,这个趋势的背后隐藏着多少现实存在又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细节必须梳理清楚。不能在谈及延迟退休时,一上来就说,这是一个必然的选择,这对社会有什么好处,还应该全面观察,看到2014年延迟退休年龄对个体、群体的影响是什么。否则,就是一种选择性关注,就容易在议题讨论时,忽视其他群体的意见。最终,让一个公共议题的讨论,充满分歧,而不是共识。(作者 李劭强)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