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敬业福”守护百姓的“健康福
发布时间: 2023-07-11

昨天,南京市第一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在抢救患者。春节假期,南京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仍然坚守在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的一线,全力保障节日期间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通讯员 章琛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徐琦 摄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婕妤

兔年春节是疫情防控政策持续优化后的第一个春节,当所有人都沉浸在喜庆祥和的佳节氛围中时,在“医”线,有这样一群身影,默默坚守、争分夺秒、救死扶伤。他们护航健康“不打烊”,全心全意守护“宁”,用“敬业福”守护百姓的“健康福”。

急诊:争分夺秒接力抢救,为生命“守岁”

“这位患者有心梗迹象,尽快安排心电图等检查!”除夕夜,家家户户吃着团圆饭,而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科里的紧张氛围则形成了强烈对比。一位年过六旬的患者因为胸痛被送进急诊科。“患者有典型的心梗症状,心脏损伤标志物异常!”作为接诊医生,急诊科主治医师周浩争分夺秒给患者做了心电图、CT等检查。一系列急救措施之后,患者迅速被送入导管室进行下一步治疗。

“快!这位患者脑出血,已经进入昏迷状态!”这波刚处理结束,另一边一位40多岁的患者也被送进了抢救室,周浩又马不停蹄投入下一轮急救中。“过年一家老小在一起吃年夜饭,可能情绪有些激动,血压过高,患者出现了脑出血,夜里11点被推入了手术室。”为了护佑市民生命,这已经是周浩在急诊室过的第九个春节。

春节期间,当部分门诊停诊时,急诊则24小时守护着市民的健康。这个除夕,周浩一直从下午坚守到正月初一早上8点。“来的患者平均年龄六七十岁,最大年纪90多岁,脑出血、脑梗、心梗患者有不少。”这一夜周浩没有一刻休息,为生命“守岁”,“除夕夜不是特别紧急的情况,一般都不会来医院,患者谁也不希望春节在医院过。”周浩舍小家“卫”大家,因为爱人也是医务人员,春节期间同样要值班,两人只能根据排班分工轮流回家陪老人孩子过个年,“对于医生而言,特别是急诊医生,没有工作日、节假日之分,只有患者需不需要我们,只要有需要,我们都在。”

120急救医生:一顿午饭吃3次,护航“生命通道”

展开全文

“一位脑出血患者需要转院,请立刻前往省人医。”昨天中午,接到急救中心调度指挥电话时,南京市急救中心城西分站站长、急救医生郭鹏刚刚打开饭盒。丝毫没有犹豫,郭鹏和一起出车的小伙伴们立刻丢下碗筷,奔赴现场。

“这是一位83岁的老奶奶,当时因为脑出血被送进省人医抢救,经过治疗之后情况已经好转,家属希望能够转至家门口的医院进行康复治疗,春节期间离家近一些方便照顾,所以拨打了120。”对每一位患者,急救医生都必须以最快的时间出车。来回40多公里、一个多小时的转运任务结束后,回到急救中心,中午的饭菜早已经冰凉。对此郭鹏早已习惯,招呼着小伙伴们一起用微波炉加热此前刚吃没几口的午饭。

然而热好的饭菜才扒拉没两口,郭鹏又接到了出车任务,“一位肺栓塞患者好转,需要转至六合区的医院。”于是这一天内“第二顿”午饭仍旧没有结束,郭鹏又迅速起身出发了。这一餐,郭鹏可能还会吃“第三顿”,但他丝毫没有怨言,“这没啥,一顿午饭吃个三四回对我们急救人来说早就是家常便饭了,在出车间隙能扒拉两口就行。”郭鹏笑道,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加之冬季是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季节高发期,春节期间的急救任务会比较重,面临的院前医疗急救压力比往年大很多,“但看着患者能够一个个好转,也算这个春节给我们最好的新春礼物,也是我们对患者最美好的祝福。”

这是郭鹏加入急救中心的第五个年头,虽然老家扬州离南京非常近,但他这些年来春节都没能回家团圆。“除夕和大年初一基本都是在中心值班,年后再抽时间回家看看父母吧。没什么辛苦不辛苦的,护佑百姓的生命健康,这就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正月初一早上8点到初二早上8点,这24小时郭鹏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奔跑在急救的路上,为市民的“生命通道”护航。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门口的“健康守门人”,全天候的“医”靠

“老爷子今天饮食如何?身体状况好点了吗?雾化和俯卧位通气还是要坚持哦,今天趴了多久啊?”除夕夜和正月初一,建邺区兴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孙滨副主任医师都主动给89岁的张爷爷发去跟踪随访短信,随时掌握其身体状况以及用药情况。

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之后,“保健康、防重症”,城乡社区是协助做好“一老一小”等重点群体健康服务工作的重要阵地。“老爷子前几天感染了新冠病毒,作为高风险人群,在评估了肝肾功能和病情之后,我们给患者用上了小分子药物,并对其进行了雾化和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指导,7天内我们肯定每天都要做好患者的治疗问询和健康管理工作。”孙滨告诉记者,好在治疗及时,目前张爷爷的症状有明显好转,并已经停用了小分子药物。

但春节期间,孙滨的医疗服务不仅仅只有这些。在同质化治疗管理,托底防重症,并加强与上级医联(共)体医院的对接,及时提供转诊服务之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实时掌握监管重点人群的健康状况,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实施‘红黄绿’三色健康管理,社区医生包干到人。我们每个医生通过微信群等方式,为辖区内所有重点人群提供健康咨询、用药指导、随访服务、健康评估服务等,指导市民做好健康监测和自我健康管理。”孙滨所带领的家庭医生团队,每个人基本都要负责监管120余位重点人群。过年的这几天,孙滨即便在家,每日还是要通过短信、电话为市民答疑解惑提供医疗指导,往往都工作到深夜,“加上我目前管理签约家庭医生的市民,每天至少也要有一百七八十条问询。”

每一次回复,孙滨都不厌其烦,“我们社区有不少老人,作为距离患者‘最近’的医护群体之一,对于患者不仅要提供健康服务,更多的是人文关怀。”这个春节,家门口24小时的“健康守门人”是老百姓最温暖的“医”靠。

来源:南京日报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