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样介入禽流感防治
发布时间: 2022-11-19

  中医的精髓是辨证论治

  北京的媒体公布了中医药专家推荐的四种预防禽流感处方。我们注意到四个处方均同时注明了功能、适应人群、煎服方法及备选中成药,同时提示人们,不要自行判断选择,中药预防处方不宜长期服用等注意事项。这与本文作者的观点不谋而合。

  本文作者亲历了2003年中医药参与防治sars的过程,他认为其中最值得汲取的教训是当时“全民一方”的做法,以致造成某些饮片和中成药一度因脱销而身价百倍。而今,面对禽流感的威胁,中医药该怎样参与防治工作?本文作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医“三因制宜”的特色优势,有序、理性、严谨和实事求是地介入。――本版编辑

  当禽流感疫情在世界范围内蔓延之时,专家们一再警告!在讨论各种应对措施时,中医药的作用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中医药在人禽流感(包括流感)防治中有无作用?如何科学合理地运用中医药?中医药在综合防治措施中应扮演怎样的角色?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有充分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翻开中国的历史,贯穿始终的几乎是与传染性疾病的斗争史。周朝时申公豹为了帮助纣王抵御武王的讨伐,请来瘟神吕岳播散瘟疫,导致武王的士兵乃至城中百姓纷纷病倒――这就是成语“助纣为虐”的由来。《封神演义》中记载当时患者的症状是发烧、头痛、周身乏力等,实际上,当时武王军民所罹之疾就是现在所说的流行性感冒,当时用于治病的“仙草”就是具有发汗解表、清热解毒功能的中药柴胡。故事虽属虚构,但无疑是来源于生活中的素材。1959年乙型脑炎流行,中医治疗靠的主要是中药白虎汤;2003年sars流行,中医药的作用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充分肯定。

  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人类在与病毒的漫长斗争中并未占得上风。迄今为止,明确已被人类宣布彻底消灭的病毒只有天花一种,而不断产生的新的病毒却时时在威胁着我们。仅近30年来就出现了16种人类无法治疗的新的病毒病,平均每年增加2~3个新病毒。在过去的10年中,流感病毒的耐药性大幅上升(从1995年的0.4%到今年的12.3%,亚洲更是超过70%!),这给治疗流感带来极大的挑战。

  必须因地、因时、因人制宜

  回顾2003年中医药参与防治sars的过程,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也留下不少的遗憾甚至教训。其中最值得汲取的就是胶于定法,主要表现是 “××方”预防、“××方”治疗,以至于全民用一方,某些中药(如板蓝根等)脱销。这不是正常的现象,因为它从根本上是与中医理论相悖的。中医药防治疾病的基本理论是辨证论治,具体说就是要做到因地、因时、因人制宜,这正是中医的特色与优势所在。

  因地制宜,就是考虑同一种疾病在不同地域其表现不同,治疗也不相同。如1997年夏香港出现的人禽流感病例属于中医的暑湿证。2003年岁末发生在东南亚的病例,则应按中医的风温或春温治疗。因时制宜是指同一种疾病在不同时期(时令和节气)发病其治疗各异。因人制宜则指同一种疾病、同一时间、同一地区的不同患者,其治疗也不应是一样的。这是由于人的素质禀赋不同使然。

  三因制宜是中医的灵魂,那么中医药防治人禽流感的可操作性何在?任何一种疾病都有其自身发生、发展的规律。虽然不可能有某个方剂通治人禽流感,但通过对其发病特征的观察和研究,可以初步确定其病性、病位和病势以及疾病演变过程,再结合发病地区、节气及多数患者的症状,分别给予相应的治疗方案,中药预防人禽流感的道理亦然。前年在sars肆虐时,一时间玉屏风散风靡以至脱销。不少人在问,玉屏风散真有预防作用吗?对于不懂中医的普通人来说,这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回想当时情景,先是把中医简单化,待“众口一方”有人吃出副作用时,又将中医妖魔化。无辜的是中医自身,而责任在中医工作者!面对 sars病毒的一路狂飙,最需要的是理性、严谨和实事求是,而不是人云亦云。

  宜早期、全程、有序介入

  首先从预防说,中医药对于疫疠之邪(不分是冠状病毒、滤过病毒还是h5n1)预防的指导思想归纳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其手段多种多样,从内服到外用及熏蒸等。这里再回答一下前面谈的问题,它有很强的针对性,但没有普遍性。

  中医药的介入应有序进行,所谓有序主要是两个方面。在大的传染病来临时,已不是简单的医疗问题,而是关乎社会、经济诸方面的问题。所以应组织发布《治疗方案与指南》。二是非亲临第一线不可以轻言治疗。笔者几乎参与了2003年sars在北京的全过程,其间深切感到疾病虽有一定规律性,但病患的体质以及治疗的手段变化,使得治疗远非书本的描述。这一点是传统中医手段所难以预想和判断的。

  人禽流感的防治关乎医学的进步,关乎百姓的健康,关乎社会的和谐。中医药的介入责无旁贷。

  

(责任编辑 孙新宇)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