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学说概要
发布时间: 2022-11-19

  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独创的,它对科学事业的发展有极其重大的促进作用,五行学说的实质,认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组成的,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包括人在内)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不同属性的物质不断变化和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发现找出了宇宙间万物生生灭灭的规律和原因,所以五行学说同样是朴素的唯物主义辩证法。

  一、 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五行是自然界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的运动变化。五行学说是古代的哲学思想,以五行为代名词进行归纳和推演,并用来说明物质世界联系及运动变化的学说。

  五行的特性,以木具有生发、条达的特性;火具有炎热向上的特性;土具有长养、化育的特性;金具有清静、收杀的特性;水具有寒冷向下的特性。五行学说采取比类取象的方法,将具有相似属性的事物或现象朴素地分为五类,将具有相似属性的事物或现象分别归属于五行之中,并在五行属性的基础上,运用五行规律解释和说明事物或现象的联系及变化。

  二、 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1.五行生克五行学说认为,事物与事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而这种联系促进着事物发展变化。相生,含有相互滋生、促进促长的意思;五行相生,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含有相互克制、制约和抑制的意思,五行相克,即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相生的关系中都有生我、我生两个方面的关系,生我者为父母,我生者为子孙;在相克关系中则有克我、我克两个方面的关系,克我者为官鬼,我克者为妻财;而属于五行同类者,如木与木,金与金等,即为比肩,或称兄弟。

  相生相克,象阴阳一样,是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维持事物在发展和变化中的平衡与协调。

  2.五行相乘乘,即乘虚侵袭之意,相乘即相克太过,超过了正常的制约程度,其相乘次第与相克同,但被克者更易虚弱,是相克关系失常后的一种表现。其一五行一方本身不足(虚弱)使原来克它的一行乘虚侵袭,而使之更加虚弱,即乘其虚而袭之;其二五行中任何一方本身过度亢盛,而原来受它克制的那一行仍处正常水平,而出现过度相克的现象,即强而欺弱,亢极则乘。

  3.五行相侮侮,即恃强凌弱之意,相侮是指五行中任何一行本身太过或过度亢盛,而原来受它克制的那一行,不仅不能去制约它,反而被它所克制的一种逆克现象。如土旺木衰,则土侮木;木旺金衰,则木侮金;水衰火旺,则火侮水;土衰水旺则水侮土;金旺火衰,则金侮火。

  三、 五行旺相休囚死五行在一年四季和方位的定向中,各自有着它的季节和所主的方位,如木旺于春,主东方;火旺于夏,主南方;金旺于秋,主西方;水旺于冬,主北方;土旺于四季,主中;而土旺于四季指的是每个季节的最后一个月末18天。比如春天三个月,可依次称作孟春、仲春、季春;夏季三个月分别称为孟夏、仲夏、季夏;秋季三个月依次称曰孟秋、仲秋、季秋;冬季三个月分别称之为孟冬、仲冬、季冬。古人认为一年之中则春木72天,夏火72天,四季土72天,秋金72天,冬水72天,合计360天(据《素问?太阴阳明论》)。然而五行的旺相休囚死是和四季密切相关的,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里,每个季节都有五行所处的旺相休囚死的状态。旺,指处于旺盛状态;相,处于生发渐旺状态;休,休然无事,为渐衰的状态;囚,衰落而被囚;死,被克制而气全无。五行在四季中的旺相休囚死为

  〖春〗 木旺 火相 水休 金囚 土死

  〖夏〗 火旺 土相 木休 水囚 金死

  〖秋〗 金旺 水相 土休 火囚 木死

  〖冬〗 水旺 木相 金休 土囚 火死

  〖四季〗 土旺 金相 火休 木囚 水死以上概括,可以看出五行的旺相休囚死的规律是,我生者相,生我者休,克我者囚,我克者死。

(编辑 xyw)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