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理气,和胃)
发布时间: 2022-11-19

  [药 名]

  [拼 音] TANXIANG

  [英文名] Sandalwood

  [来 源]。

  [功 效],和胃。

  [主 治],噎膈呕吐,胸膈不舒。

  [性味归经],温。 ①《日华子本草》 “热,无毒” ②《珍珠囊》 “甘苦。” ③《汤液本草》 “气温,味辛,无毒。”

  入脾、胃、肺经。①《汤液本草》 “入手太阴,足少阴、阳明经、”②《本草通玄》 “脾、肺。”③《本草再新》 “入肝、脾、肺三经。”

  [用法用量] 煎汤, l~2钱;成人丸、放。外用磨汁涂。

  [用药忌宜] 《本草汇言》 “如阴虚火盛,有动血致嗽者,勿用之。”

  [药物配伍];配陈皮;配半夏。

  

  [别 名](竺法真《罗浮山疏》)、白檀(陶弘景)、白檀香、黄檀香(《本草图经》)、真檀、浴香(《纲目》)

  [处方名]、白檀香、真檀香等

  [商品名]。

  黄檀香。

  檀香。

  老山檀。品质最优。

  老山块。

  老山条。

  老山片。

  以上均以色黄、质坚实致密、油性大、香气浓厚者为佳。

  [药用部位](檀香泥)亦供药用,另译专条。

  [动植物资源分布]、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及印度尼西亚等地。我国台湾亦有栽培。药材主产于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采得后切成小段,除去边材(制造檀香器具时,剩下的碎树,亦可利用)。

  [拉丁名] Lignum Santali Albi Santalum album L.

  [炮制方法],镑片或劈碎,晾干。

  [考 证]《名医别录》;①《本草拾遗》 “白擅,树如檀,出海南。”②《本草图经》 “檀香有数种,黄、白、紫之异,今人盛用③《纲目》 ”檀香,今岭南诸地亦留有之。树叶留似荔枝,皮青色而滑泽。“

  [生药材鉴定]。多呈圆柱形或微扁;挺直,少数微有弯曲,常铝成长短不等之段,一般长50~100厘米,直径10~20厘米。表面淡黄棕色,放置日久则颜色较深,外表光滑细致,可见细长的纵裂隙。两端平截丽整齐,截断面圆形或微扁圆形,具细长裂隙,呈放射状排列,并可见锯断痕迹。质致密而坚实,极难折断,榨块折断后里刺状。具异香,燃烧时更为浓烈,昧微苦。黄檀香色深,味较浓,色稍谈。制造器具后剩余的碎材,称为檀香块,大小形状,极不规则,表面光滑或稍祖糙,色较深,有时可见年轮,呈波纹状。纵劈后,断面纹理整齐,纵直而具细沟。以色黄、质坚而致密、油性大、香味浓厚看为佳。显微鉴定 粉末。①含晶厚壁细胞类方形或长方形,直径约至 45μm,壁厚,于角隅处特厚,木化,层纹隐约可见,胞腔内含草酸钙方晶;含晶细胞位于纤维旁,形成晶纤维。②草酸钙方晶较多,呈多面形、板状、鱼尾形双晶及膝状双晶等,直径22-42μm.③韧型纤维成束,淡黄色,直径14-20μm,壁厚约6μm,有单纹孔。④纤维管胞少数,切向壁上有具缘纹孔,纹孔口斜裂缝状,少数相交成十字形。⑤具缘纹孔导管直径约至64μm,常含红棕色或黄棕色分泌物。⑥木射线宽1-3列细胞,壁稍厚,具单纹孔。⑦管状分泌细胞有时可见,细狭,直径在16μm以下,内贮红棕色分泌物。⑧黄棕色分泌物散在,类圆形、方形或不规则块状。此外,挥发油滴随处可见。

  [中药化学成分](白檀油)3~5%。油含A檀香萜醇和β-檀香萜醇(α-,β- Santalol)90%以上,檀萜烯 (Santene)、α-檀香萜烯和B-檀香花烯(α-,β-Santalene)、檀萜烯酮(Santenone)、檀萜烯酮醇(Santenone alcohol)、及少量的檀香萜酸(Santalic acid)、檀油酸(Teresantalic acid)、紫檀萜醛(Santal aldehyde)。树干、枝和根的心材含挥发油(白檀油)1.6%-6%;根部心材产油率达10%,茎部心材次之。挥发油的主成分为α-及β-檀香醇(α-,β- santalol),达90%以上;并含α-及β-檀香烯(α-,β-santalene)、檀烯(santene)、檀萜酮(α- santenone)、α-檀萜醇(α-santenol)、檀香酮(santalone)、檀香酸(santalic acid)、檀油酸(teresantalic acid)、异戊醛(isovaleraldehyde)、檀油醇(teresantalol), 以及三环准檀香醛(tricycloekasantal)。本部分另含檀香色素(santalin)、去氧檀香色素(deoxysantalin)及银槭醛(sinapyl aldehyde)、松柏醛(阿魏醛,coniferyl aldehyde,ferulaldehyde)、紫丁香醛(syringic aldehyde)、香荚醛(vanillin)。另报道国产檀香木含挥发油量高达10%,通常为2.5%-5%,云南引种7年的小树出油率较低(1.52%),侧枝更低(0.51%)。用GC-MS测定了含量较低的各组分,在20个化合物中,12个是已知化合物,如三环准檀香醛、α-檀香烯、α 和β-檀香醇、α和β-檀萜醇, 以及反-α-佛手烯(trans-α-berg-amotene)、香榧醇(nuciferol)及α-姜黄烯(α- curcumene)等。

  [中药化学鉴定],有浓郁的檀香气。

(编辑 xyw)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