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菌;舌岩(西医病名舌癌)
发布时间: 2022-11-19

  舌菌之名出自《薛氏医案》,其曰 “舌菌,咽喉口舌生疮,甚者生红黑菌,害人甚速。”亦名舌岩,如《丹溪心法》说 “{肿突如泛莲,或状如鸡冠,舌本缩短,不能伸舒,言语时漏臭涎,再因怒气上冲,忽然崩裂血出不止,久久烂延牙龈,名舌岩。”亦名舌疳,如《医宗金鉴》说 “舌疳,其证最恶,初如豆,次如菌,头大蒂小,又名舌菌,疼痛戏烂无皮,朝轻暮重……久久延及项颌,肿如结核,坚硬痛,皮色如常。”

  舌菌是因邪毒上攻,聚结成块,逐渐恶变而成。以舌体赘生肿块如菌,坚硬溃烂为主要表现的癌病类疾病。

  本病多见于西医学所指舌癌

  [诊断依据]

  1.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

  2.好发于舌前2/3,尤其多见于舌中1/3边缘。

  3.早期舌体患处表面硬结,无痛,按之坚硬;继而肿块增大、溃烂,如菜花状,向周围扩展,其色紫暗,触之硬,易出血,局部疼痛,张口及舌体活动受限,妨碍言语、饮食,时流涎唾恶臭,因废饮食而体质日衰。

  4.颌下、颈上恶核。

  5.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

  [鉴别诊断]

  1.口疮,中心微凹,周围绕以红晕,表面有黄白腐物,触之痛而不硬,病程一般七天左右,可反复发作,可在颊、龈、唇或舌面等处有数个溃疡先后或同时存在。

  2.舌结核性溃疡,多在舌背面出现溃疡,中心微凹陷,疮面有黄白腐物,可有肉芽突起而不平,疮口边缘不齐,触之疼痛而不坚硬。多伴体质虚弱,潮热盗汗,肺部结核等病症。

  [辨证论治]

  1.气滞血瘀证,舌体边缘结节硬肿,不痛,或表面有轻度溃疡,范围不大。口微干,心烦,大便结,小便黄,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脉弦。化瘀散结。

  2.热[火]毒攻舌证,表面溃疡如菜花状,色紫暗,流血水、涎唾恶臭,口苦咽干,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有力。清热解毒。

  3.正虚邪恋证,疼痛难忍,饮食不下,口流臭涎,体质虚弱,脉沉细弱,扶正祛邪。

  4.痰热阴虚证,疼痛难忍,饮食不下,口流臭涎,伴烦躁易怒,口咽干燥,虚烦失眠,颧红面赤,舌红绛,苔黄腻燥,脉细数。清热滋阴化痰。

(编辑 xyw)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