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啼
发布时间: 2022-11-19

  夜啼之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夜啼候》。

  夜啼多因脾寒、心热、惊恐等所致。以1岁以内婴儿经常在夜间啼哭不停,甚至通霄达旦,而白天如常为主要表现的小儿疾病。

  [诊断依据]

  1.见于1岁以内婴儿。

  2.可有受寒,或乳食不节、暴受惊恐等病史。

  3.婴儿白天安静,入夜则啼哭不停,甚至通霄达旦少则数日,多则数月。

  4.多无发热、呕吐、泄泻、口疮等表现。

  [鉴别诊断]

  小儿在高热、口疮等疾病过程中,也可引起彻夜啼哭,不属夜啼范畴。

  [辨证论治]

  1.脾阳虚证,啼时曲腰,面色青白,四肢欠温,口中气冷,不欲饮乳,大便色青,舌淡苔白,指纹青紫而滞。温中散寒。

  2.热扰心神证,烦躁不安,面赤唇红,或口中灼热,大便秘结,小 便短赤,舌尖红,苔黄,指纹青紫。清心安神。

  3.惊恐伤神证‘中啼哭,声音尖短,紧偎母怀,神情不安,面色时青 时白,指纹色青。镇惊安神。

(编辑 xyw)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