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衣不下
发布时间: 2022-11-19
辨证施治
  
  胞衣不下,证有虚实两型,虚者流血量多,色淡,少腹微胀,按之不痛;实者流血量少,色黯,腹痛拒按。
  
  1.气虚
  
  主要证候,少腹微胀,按之不痛,有块不坚,阴道流血量多,色淡,并伴有面色恍白,头晕心悸,神疲气短,畏冷喜热,舌淡苔薄白,脉虚弱。
  
  证候分析,产时用力过度,气血耗损,无力运胞外出,故产后胞衣不下。因内无瘀滞,则少腹微胀而按之不痛。胞衣停着,胞宫未复,则按之有块而不坚。气虚不能摄血,故下血量多而色谈。血虚不能上荣头面,故头晕面色苍白。气虚中阳不振,营血亏耗,则心悸,神疲气短,畏冷喜热。舌淡苔白,脉虚弱,皆为气血虚弱之征。
  
  治法,佐以化瘀。
  
  方药(《傅青主女科》)。方中人参补益中气。当归、川芎养血活血,佐桃仁以增活血化瘀之力。炮姜、甘草、大枣健脾和中以资化源。使其行中有补,气血充足,运行畅通则胞衣自下。
  
  2.血瘀
  
  主要证候,小腹疼痛,拒按,按之有块而硬,恶露甚少,色黯红,面色紫黯,舌质黯红,脉沉弦或沉涩。
  
  证候分析,恶露停积胞中,胀而不下,则小腹疼痛,拒按。按之有块而硬恶露甚少,色黯红,面色紫黯,舌质黯红,脉沉弦或沉涩均为瘀血内阻所致。
  
  治法。
  
  方药(《证治准绳》)合失笑散(方见崩漏篇)。方中血竭、没药活血散瘀、定痛。失笑散更助其活血化瘀之力。使瘀去则胞衣自下。若血瘀而因于寒者,则见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治宜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方用黑神散(《和剂局方》)加牛膝。方中肉桂、干姜温经散寒以通血脉。地黄、当归、白芍养血和血。蒲黄行血去瘀。加牛膝以引血下行。大豆、甘草滋养补中。使瘀去而不伤正,寒去血行,而胞自下。
  
  胞衣不下,古人对此比较重视,如《宝庆方》说 “产科之难,临产莫重于催生,既产莫重于胞衣不下。”这便指出了本病的严重性。因本病在临床上多伴有不同程度的阴道出血,如在短期内出血不多,可按辨证论治。如大量出血者,则易导致出血性休克。此时就应及时取出胎盘,以免危及生命。有时也可表现为阴道出血甚少,或无阴道出血,而表现为宫腔内积血,子宫底逐渐升高,当按压子宫或加腹压时,可有大量血块或血液涌出。严重者也可进入休克状态,应百倍警惕。
  
  「其他疗法」
  
  1.用蓖麻油30克,研细成膏,涂产妇足心,胞衣即下,衣下即洗去。
  
  2.针灸(脐下4寸),先针后灸。
  

(编辑 xyw)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