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
发布时间: 2022-11-19
艾灸夏日家居养生新潮流陈穗岚

  现代社会,空气、噪音的污染,紧张、劳累的工作,加上不正确的生活习惯,给人们身心带来了或多或少的伤害。长期坐办公室的白领们容易腰酸颈痛;压力过大的精英一族经常睡眠不良;喜欢在夏季吹空调、吃冰冻食物、穿“露脐装”的女孩多会痛经、手足冰凉……“现代病”正在入侵我们生活,不少白领开始选择一种自然古朴的养生疗法具有悠久历史的医疗奇术艾灸,重新成为白领夏日养生的新宠。

  适合广东人的养生法

  在《大长今》之类的韩剧剧集中,艾灸的场景时有出现。其实,艾灸是中医最古老的预防养生特色疗法,是针灸大范围中的一种。艾灸最适合在夏天进行,遵循的是中医里冬病夏治的原理。据市中医院康复科主任薛爱国介绍,夏季气温升高,人体内阳气上升、经络通达、气血充沛、精力旺盛。此时一些因阳虚、外感寒邪而多发于冬季的疾病情况有所缓解,这时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治,适当地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便可增强抗病、祛邪能力,预防和减少疾病在冬季时再发作或减轻症状。冬病夏治的方法非常多,主要有有穴位贴敷、拔火罐、穴位注射、艾灸和中药内服等,今天我们特别介绍的艾灸,有些人自己在家中就可以做。

  艾灸对都市白领常患的网球肘、鼠标手有奇效,还可以通过不同穴位,治疗一些风寒感冒、外感咳嗽、痔疮、颈椎综合征、胃痛、腹痛便秘、失眠、贫血痛经月经不调、落枕等症状。专家建议,30岁之后,每年1次艾灸,可以调节体液,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和提高抗病能力,特别是喜爱喝凉茶的广东人,多数为阳虚体质,艾灸的温阳功效大有裨益。

  适合治疗的近红外线

  民间有“家有艾火不求医”的说法。薛爱国主任告诉我们,艾灸疗法是用艾绒做成大小不同的艾条或艾柱(一次使用剂量的“小艾条”),在穴位上或疼痛部位烧灼、熏灸,使热量通过刺激穴位进入经络,达到温经通络、祛寒除湿、养身保健的作用。与针灸的针刺灸法不同,艾灸是通过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进行施灸。平时可以应用最普通的艾条、艾柱,也可以使用温灸包、温灸棒、灸罐等工具配合。

  艾灸是一种神奇的疗法,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中医认为,艾叶性味苦、辛、温,归肝、脾、肾经,具有通畅经络、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养生保健的作用。“针所不为,艾之所宜。”艾灸可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现代医学研究亦表明,艾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和光谱,是一种适合人体治疗的近红外线,可激励人体穴位内生物分子的氢键,为机体细胞代谢活动和免疫功能提供能量,改善和修复病灶。

  医生建议,艾灸的时间根据病情与部位而定,一般每次约20分钟;施灸过程中如感觉太热,可适当将艾条抬高散热;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正常现象,若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此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凡属实热症,阴虚发热者不宜用艾灸,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亦不宜施灸。

  相关链接

  艾灸养生四大穴位

  该穴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要穴,具有调理气穴、补肾固精等功效,能调治诸虚、百损,以及泌尿生殖系统的各种病症,长期施灸可使人元气充足。

  该穴位于背后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是人体生命力的中心,为元气“住宿”的地方。这里为保健强壮要穴,灸疗有补肾壮阳之功。

  该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度),灸疗对胃部疾病的症状有很好效果。

  足三里穴

  该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经常灸疗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驱邪防病的功效。

  艾灸的注意事项

  1、大多数穴位在人体上一般有两个,温灸时先灸左侧,再灸右侧。

  2、防止烫伤。施灸时要注意防止落灰,以免烫伤皮肤。

  3、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4、初次使用灸法时,要先少量、小剂量,例如用小艾柱,或者灸的时间短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

  5、防止晕灸。晕灸虽不多见,但在施灸时如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症状,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开窗通风。

  6、艾灸后不要立即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7、艾灸后,要喝比平常量多的温开水(不能喝冰水),以帮助排出体内的毒素。

  8、艾灸后,准备一个放满清水的容器,将艾条浸在水中熄灭,放在一旁阴干,以备下次再用。

  艾灸的主要施法

  温和地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在距皮肤35厘米左右进行熏灸,固定不要移动。熏灸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第一次施灸可以将中指、食指分开放在穴位两侧,通过手指感觉来测量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防止烫伤。

  使用时,点燃的艾条与皮肤的距离不是固定的,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在施灸部位一上一下活动,也可均匀地上下或左右方向移动或作反复地旋转施灸,火头与皮肤的距离保持在23厘米,灸至皮肤有红晕为度。这种方法自己不好掌握,最好由医生使用。

  一般在腹部温灸时使用。将艾条点燃端先在距离穴位皮肤3厘处熏灸,至局部有灼热感时,在此距离做平行往复回旋施灸,以局部潮红为度。

  适用于对温灸反应较大的人。施灸时,用姜片、蒜片、食盐、附子(一种中药)饼等间隔物将点燃的艾绒与皮肤隔开,减少刺激。一般使用艾柱。

  温灸器灸

  用温灸器刺激面较大,可用于背部等面积较大的部位。这需要一种用金属特制的灸具,如灸罐和温灸棒。施灸时,将艾绒点燃装入温灸器的小筒,同时在应灸部位放一块隔热布,然后放在穴位上进行熨灸,以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润为度。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