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的呼吸吐纳功法
发布时间: 2022-11-19

《黄帝内经》有大量调养呼吸的方法,如《上古天真论》中就说 &ldquo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rdquo &ldquo 呼吸精气,独立守神。&rdquo 非常注重呼吸运气。

我国历代都注重调息法&mdash &mdash 调养呼吸吐纳的功法。气功的本意就是一种以调气为主的养生方法,当然调气与调形、调神是不可分离的。

早在战国时期,就有&ldquo 行气玉佩铭&rdquo 。1975年在长沙马王堆发掘时发现的藩王墓葬中,有一个十二面棱柱体的杖首(见图)。在十二面中,一共刻了四十五字,记述了&ldquo 行气&rdquo 的要领,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有关气功的最早记录。

据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的释读为 &ldquo 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天几舂在上,地几舂在下。顺则生,逆则死。&rdquo 大意为 行气时要深深吸气,体内蓄积的气体增多,然后引气下伸,稍停,意固气于下焦;然后缓缓呼出,如草木之萌芽,往上长,与下伸的道路相反而退出,退到绝顶;即缓缓呼气,直到腹中秽气全部吐出为止。这样,天机便朝上动,地机便朝下动。顺此行之则生,逆此行之则死。

南北朝时期梁代陶弘景提出&ldquo 六字诀&rdquo

&ldquo 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