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是所有病毒的天敌妙用中草药防治甲流感
发布时间: 2022-11-19
  【龙虎网报道】“同人类争夺地球统治权的惟一竞争者,就是病毒”,诺贝尔奖获得者莱尔德堡格如此说。病毒太善变了,它不断地变异,让我们的免疫系统难以应对,而我们的疫苗永远也跟不上病毒变异的步伐,怎么办?  北京首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22日痊愈出院时,专家介绍其治疗方案中运用了重要的中药治疗手段。记者也了解到,日前,以南京中医药大学温病学研究所所长杨进教授为主任委员的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在卫生部之后,又推出新的“中医药版”诊疗方案,供各地治疗甲型H1N1患者参考。  中草药的妙用,也可让我们防治甲型H1N1流感于“病在肌肤”之时。  一、“特种部队”只认一种敌人  1、小小病毒为何能致人死亡  病毒的结构太简单了,它只是一个外衣,包着一个含有遗传物质的内核,所以它必须寄生在别的生物的细胞里,吸取营养,才能够生存和传宗接代。  (1)寄生于人的细胞  流感病毒颗粒随着流感病人的一个喷嚏咳嗽,跑出了人体,被另一个人吸进去后,落在鼻腔、咽喉或肺部的上皮细胞上,寻找新的可以寄生的细胞。  病毒颗粒的外形像水雷,它的表面有很多小刺突,一类刺突叫血凝素(简称H),一类叫神经氨酸酶(简称N),这两兄弟在病毒钻进钻出细胞的过程中各有其分工。  病毒落到上皮细胞上后,“血凝素”欺骗了细胞表面上的一种叫唾液酸的糖分子,让它误以为自己是营养素之类的有用物质,于是唾液酸和血凝素发生了结合反应,将病毒用细胞膜包裹起来,送进了细胞。  到了细胞内之后,病毒遗传物质开始“劫持”细胞的设备,大量自我复制。这些新“生产”出来的病毒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用现成的一段细胞膜把自己包裹起来,然后像出芽一样从细胞里长出一个圆球来。这时,新形成的病毒通过血凝素与唾液酸之间的结合,仍然跟细胞联在一起。  病毒表面的另一种刺突――神经氨酸酶现在开始发挥作用了,它把唾液酸水溶解掉,切断了新病毒和宿主细胞的联系,新病毒就可以再去入侵别的细胞了。  甲型H1N1流感病毒寄生人机体细胞的路径,和其他流感病毒一样,因此其病人同样出现流感样症状,如,发热(腋温≥37.5℃)、流涕、鼻塞、咽痛、咳嗽、头痛、肌痛、乏力、呕吐和(或)腹泻。  (2)在乐土上攻城略地  为什么有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可发生肺炎等并发症?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出现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  原因是,病毒突破了第一道防线―上皮细胞后,可以进入血液,顺着血流寻找自己寄生的乐土。肺组织细胞首当其冲,成为流感病毒传宗接代的温床,肺组织细胞受损,致呼吸衰竭 病毒顺血流到达肾脏、心肌等其他脏器的组织细胞安营扎寨,就可能造成“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  然而,甲型H1N1流感病毒还算是一种较为“温和”的病毒,目前甲型H1N1流感确诊患者的总体死亡率约为0.2%~2%,比起SARS来说要低多了。  2、老抗体为新病毒开绿灯  有人会问,血液中不是有很多免疫物质在巡逻吗,为什么不消灭它们,反倒一路绿灯,让其任意攻城略地?原因是免疫主力军――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  我们的免疫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种。  免疫的第一道防线,是人与生俱来的,如天然屏障皮肤,以及早就埋伏在呼吸道的巨噬细胞等,就是“非特异性免疫”,只要是外来的入侵者,它们能挡就挡,能吞噬就吞噬,奋力将入侵者挡在“国门”之外。但它们的能力有限,往往仍会让敌人侵入。  第二道防线中的主力军――抗体,属于“特异性”的。是淋巴T细胞接到“侦察员”呈上来的入侵者的“相貌”后,命令和监管B淋巴细胞,专门针对这种敌人生产出来的特异性武器,它们在血液中巡逻,但只消灭与这种“相貌”相同的敌人。如天花病毒抗体,只消灭天花病毒。  这种“特异性”有个好处,即可以通过疫苗,刺激产生相应的抗体,预先准备好对付这种敌人的特种部队,一旦它入侵,就可快准狠地将其消灭。  3、甲型病毒的“相貌”变了  有人问,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感冒病毒中的一种,我们以前不是有很多感冒疫苗问世吗?  我们上边说过,甲型流感病毒的表面镶嵌着两种糖蛋白刺突 血凝素(简称H)和神经氨酸酶(简称N)。我们的抗体,就是通过H、N的“相貌”来识别此病毒而非彼病毒的。  甲型流感病毒最善“变脸”,也就是说,它的H、N最容易变异,如,禽流感病毒的“相貌”是“H5N1”,而这次的新病毒却是“H1N1”了。  也就是说,即使我们有了禽流感病毒的疫苗,其产生的抗体,在血液中与新病毒狭路相逢,因其相貌不同,也会放其通行,让它任意去“攻城略地”。到目前为止,我们的“疫苗战略”,还跟不上病毒的变异,我们永远是在被动作战。  二、中草药抗病毒道行深不可测  1、中草药以不变应万变  (1)中医对症下药。  据研究,90%以上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目前已发现可引起感冒的病毒有12种200余型,常见的有 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合胞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和肠道病毒等。人感冒了,到底是哪种病毒引起的?中医治病不烦这个,中医只认症状。  不管何种病毒入侵人体,根据各人的体质状态,都只会引起风寒、风热、湿热等有数几种感冒证型,中医就是针对不同的证型下药,如,风寒感冒用“辛温解表,宣肺散寒”;风热感冒用“辛凉解表,宣肺清热”;感冒挟湿感冒用“疏风化湿”,或“芳香化湿,解表和中”;感冒挟暑证用“清暑解表、芳香化湿”等。  中草药不和引起症状的病毒单兵作战,如此对症下药,重在调整身体的整体机能状态,减轻病毒对人体造成的损害。临床实践表明,中医药治疗流感与感冒的这种战略战术,不仅能迅速改善症状、减少并发症、缩短疗程,而且能适用于各种不同病原体引起的感冒或流感。  从中草药的功效来说,它是“非特异”性的!  (2)抗疫情屡见奇效。  日前,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分会在征集了全国各地中医治疗温热病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针对甲型H1N1流感,出台了“中医药版”的诊疗方案,新版中医辨证分型,包括 邪袭肺胃、肺热炽盛、肺热移肠、邪盛气营、热陷心肝、正气外脱和余邪未净、肺胃阴伤等7型;同时,板蓝根颗粒、抗病毒口服液、鱼腥草注射液、小柴胡颗粒、连花清瘟胶囊等中成药产品纷纷入围用药产品序列。  细看,您一定会感到奇怪,这些辨证分型,这些中成药,都似曾相识,因为它们屡屡出现在抗非典、禽流感,以及普通的感冒中。  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在抗非典、禽流感中屡见奇效。  2、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  中草药到底在免疫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有专家对“玉屏风散”进行了研究,发现此药有很好的免疫调节和增效作用。  “玉屏风散”出自元代朱丹溪的《丹溪心法》,由黄芪、白术、防风组成。这三味药在抗非典时,频频出现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提供的防治方案中。  很多人有这样的感觉,受凉了,汗出不来了,人生病了;病快好时,出一身汗,浑身轻松,人舒服多了。为何会闭汗?是人受到病原体侵袭后,网状内皮系统的廓清功能受到了抑制,如果服了“玉屏风散”,可以改善这种功能的抑制。  “玉屏风散”可显著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而巨噬细胞,是非特异性免疫中的重要卫士,它早早地埋伏在鼻腔、咽喉,待病毒入侵时,将其吞噬。  化疗和放疗会引起白细胞的减少,而“白术”煎剂有升高白细胞的作用;“白术”煎剂和“防风”煎剂等,还可增加脾重,脾是免疫系统的重要器官之一。  板蓝根等中草药不仅可以抑制病毒,还可以通过发汗解表、清热解毒,将病毒在体内产生的毒性物质排出体外。  中草药抗病毒的道行深不可测,这些研究,只让人略见端倪。  三、治病于“风起萍末”之时  1、轻视感冒遭大祸  个案1 南京有位30多岁的刘先生,五一节期间感冒了,头昏脑热、浑身没劲。当时他心想感冒是小病,就到药店买了点感冒药吃。谁知感冒没见好,很快出现胸闷、气短、心悸等症状,后来症状越来越重,神志不清、抽搐、严重心律失常,送院检查,确诊为暴发型病毒性心肌炎,再晚点来,可能猝死!  个案2 有位公司女职员,几天前得了重感冒,自己买了点药服下坚持上班。同事聚会,她盛情难却硬撑着参加,其间出现不适但还忍着。回家时出现胸闷、头晕加剧,在楼梯上突然晕倒,陷入昏迷,急送医院,为时已晚,几个小时后死亡。  扁鹊曾说 病在肌肤、在血脉时,可以治愈 病到骨髓,就无法治疗了。为什么现在有不少甲型H1N1流感患者救治无效死亡了?就是因为他们已“病到骨髓”了,“嗜心性”、“嗜脑性”、“嗜肾性”等病毒,已跑到自己喜欢的细胞里安营扎寨了!  2、流感重预防,有病要早治  现在很多人怕被甲型H1N1传染上,早早地就灌起了板蓝根,杨进教授认为这样不妥,因为中药讲究“辨证下药”,证还没起呢,就不应该乱服药。那怎么办呢?  首先,抓住关键环节预防 再就是,有病及早治疗。  (1)治病于“病在肌肤”之时。  我们生活在微生物的包围中,呼吸道早就有病毒在那埋伏了,当我们劳累时,受凉时,总之是“内虚”时,病毒就乘机作乱了。“输入型”病人的发病,可能和旅途劳顿有关。  当我们刚感觉到怕冷、鼻塞,但嗓子还不疼时,可用葱白2寸、生姜5片,加红糖适量煮水喝(煮10分钟左右即可) 如果喝生姜红糖水后,最好盖好被子卧床发汗。这样可驱散表寒。  这是中医的一种解表法,通过开泄腠理,可以祛除表邪,解除表证,广泛适用于邪遏肌表的病证 发汗,开泄腠理,逐邪外出,又称汗法。因表证有表寒、表热之分,所以汗法又有辛温、辛凉之别。  (2)简单疗方   *感到受凉时,可以用手掌不断地摩擦臂膀内侧,这是肺经的通道,摩擦到感觉痛出汗为止 或者采取“取嚏法”,即刺激鼻腔,主动地打喷嚏,将寒气“打”出去。  *中药食疗方   A、二白汤 葱白15g、白萝卜30g、香菜3g,加水适量,煮沸热饮。适用一般的风寒感冒。  B、薄荷梨粥 薄荷3g、鸭梨一个(削皮)、大枣6枚(切开去核),加水适量,煎汤过滤 用小米或大米50g煮粥,粥熟后加入薄荷梨汤,再煮沸即可食用,平时容易“上火”的人可吃。  C、荸荠、百合、梨等具有清热生津的作用,可以适当食用。  D、赤小豆、绿豆适量熬汤服用。  E、百合20g、薏苡仁15g、八角茴香2枚、鲜藕100g、瘦肉250g,煲汤,食肉饮汤,经常食用。具有滋阴润肺、提高肌体免疫力的功效。注意 百合为寒润之品,风寒咳嗽、脾虚便溏者要慎用。  当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