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堡镇中药材种植产业做大做强
发布时间: 2022-11-19

10月中旬,永昌县河西堡镇大寨子和周边村上的甘草等药材起收了,大寨子村村民张仕俊心里乐呵呵的,他暗自估算,今年虽说遭受了点旱灾,种植的4亩半地甘草有点减产,但按照现在每公斤3元的价格,这些地的药材至少能卖上14000千元。10月27日下午,他将收获的甘草送到设在原村小学的收购点,“只要不掺杂使假,送多少收多少,而且都是现金交易,当场结清。”张仕俊高兴地说。现在种甘草等药材还特别省心。每年从开春起,技术员隔三岔五地往村里跑,在村上还办了药材种植培训班,指点大伙种药材。

河西堡镇处于河西走廊温带荒漠干旱栽培区,适于甘草、板蓝根、黄芪等中药材的生长。1996年该镇引进甘草、黄芪、板蓝根、王不留等8个品种的中药材进行试种。到2007年全镇种植药材已达6000亩。据分析,种植一亩地中药材的纯收入大约在1500元左右,是大麦、小麦亩均纯收入的5-6倍,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支持。为了解决本地没有加工企业,外地客商前来收购时随意压级压价,使药材种植农户利益难以保障的问题。去年,河西堡镇引进广西客商吴雄克在大寨子村建起了亿圆农产品加工厂,从事中药材的收购与加工。除引进加工企业外,河西堡镇还加快药材交易市场建设。目前,由本地营销大户投资300多万元、占地4000多平方米的三个药材交易市场已经投入使用;两个药材加工厂年加工能力达到5000吨。

副镇长尚立明告诉记者,药材种植已经成为河西堡镇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为扶持产业发展,镇上从税务、工商、市场交易等流通方面制定一系列优惠鼓励政策,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每年播种季节,镇村干部和农技人员纷纷走乡入户,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真心交流,使广大群众对中药材种植有了更明确的认识。据统计,今年,全镇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编辑 yangwei)


转载来源 《金昌日报》【复制本文地址】【打印该页】【查看评论】 中农商务网声明 中农商务网网站部分资讯信息由会员自动上传,其目的在于促进会员交流、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网友转载的信息侵犯了你的合法权益,请告之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邮箱 nongyebu#qq.com(#换成@)暂时没有人发表评论注意 请不要在评论中含与内容无关的广告链接,违者封IP。
评论者姓名


发帖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相关新闻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