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看待“太极拳”,无比反感将其“神化”!
发布时间: 2022-11-19
(个人见解,也仅代表个人。绝对原创,欢迎转发)
  
  以我的理解,不论什么拳,最终的目标一定要有实用性,也就是说必须能够实战。这是最为关键,也是最根本的。如果做为一种“拳”法,练习后没有有效的提升技击的能力,它就不是一种好的“拳”法。
  太极拳做为一个锻炼方法,实际上它也就是一种锻炼方法而已,其它的技击术,泰拳,空手道等等也是一种锻炼方法。各种锻炼方法如果要比较,比较就是在多大程度与多长时间内提升人的技击能力。
  而在实战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人的运动神经与肌肉力。
  一个简单的例子,刘翔可以得世界冠军,我想不会有哪个人会相信随便从大街上拉个人,然后把刘翔的训练方法用在此公身上,此公就也能得个世界冠军吧。真实的情况是,别说世界冠军,全国的前几名都需要极大的天赋。明确了吗?真正的技击顶尖高手,更需要的是天赋。比如如果要乔丹去练拳击,他一定会在非常短的时候的内,超过普通人很长时间的练习成果。就是因为它的反应速度,爆发力都是整个人类中超一流的。
  如果相信太极拳的“神”。就是相信只要练太极就可以达到很高很高的技击水平。这纯粹胡扯。
  现在常见太极拳健身来说马马虎虎,而真正对于提升技击能力。作用不大。
  首先 为套路为主的练习方法不可能练出技击能力。原因太简单了,距离感你怎么练?反应力你怎么练?这些都是套路所不可能解决的问题。
  其二 对于力量练习不足。“一力降十会”,没有力量,技巧本身就是虚的。所有的技巧都需要力量来实施。而常见太极拳很少或没有力量练习。
  
  一点希望吧 1,推手,可以认为是练习距离感的方法。2,我想古代的拳师一定会让学习者练力量的,不然那么石锁之类的东东是用来练瞄准的吗?从这些方面看,太极拳的前辈至少保持了清醒的头脑,比现在一些把理论说的玄空高妙的理论家强的多。也请现在的理论家重视下力量及距离,反应的训练。
  
  前面打击了一下“太极拳”,下面说说的有益之处。太极对于技击能力提升的有利之处。
  
  松
  许多书与人把此点说的极“玄”。实际上没有那么复杂,就是一个发力的方法而已。
  1.发力中的空。
  比如以左式,要前出拳以打击对手,快速而能够发出“整”劲,或者说是短时发出最大力量的方法就是 左腿及左跨快速的“松”如同一种前拉力,右腿发力,加上转跨、推腰,传至肩、臂、手。从而完整的发力。
  这里,松就是前拉力,劲就是后推力。两力合势而力量大。如果只有一种力则不是整劲,只是力。一般人就只能发这样的力,因为多数人只重视后腿的发力,但没有前拉,就是不会“松”。
  2.借力的一种。
  也就是所谓的以小搏大,四两搏千斤。一体重大于自己的对手,全力击来。接手,然后顺对方力之方向,自己再加一力。则两力均加在对方身上,如果他的对面是水泥板或地面,则两力之合将会给对方重重一击。这是理想中的情况,实际上的情况是,多数时候你根本没有接对方之力的能力。太极拳中很多的技法,比如采,冽都是想实现这样的效果。训练的目标是好的,能不能在实战中实施出来,还是开始的那话 最重要的是运动神经的天赋和力量。
  太极拳做为一种锻炼方法以此点上值得肯定。
  
  松。
  在另外一个意义上就是身体在练习过程或者技击过程的“松驰”,这个松不是松懈。我想各位在人生过程中多多少少打过架。仔细想想,人的本能的反映在打架过程中什么样的?是“紧”的状态。所以会在未出拳时手已紧握,甚至连脸上的肌肉都紧张,而这样的状态有利于提高反映力,但不会持久,这样的紧实际上消耗了精神与力量。更有效的方法应该是在有效距离之外保持敏感下的松驰。当在有效距离内时可以在最短的时间达到力量的释放。在节奏是跳动的类型,而不是直线型的紧绷。
  另外,别以为只有太极强调松,正规的拳击训练也强调“松”,“节奏”。
  
  劲
  实际上就是整劲,再直白点就是能够发出的最大力量。一个物理知识 一辆以50公里时速的汽车上,一人顺汽车行驶方向扔出一石子,速度是20公里每小时。则此石子的实际速度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为多少?20公里?70公里?这个问题不难答吧。
  劲也就是这样,臂膀能发多大的?腰跨呢?腿呢?三者少一则不是整劲,如果合一则就是“整劲”。就是所谓的“六合”。在转腰,推跨中自然不是直线运动,而是旋转的,也就所谓的罗旋,缠丝劲。
  在此点上,太极拳做为一种锻炼也值得肯定。当然,别以为其它的技击术不知道什么“寸”劲,不知道什么“整”劲。拳击就要求出拳力由腿生,打出去的也是寸劲。
  
  其它 拳架。
  
  从本质上看,太多的拳架是没有用的,最实际而且有效的招式就那么几下子。一般动辄几十上百式的拳架只是“花”。技击中需要的式不会超过20式。
  
  说说自己喜欢的拳架,我的练拳目的只是锻炼身体,因为我知道自己运动天赋不足,从来没有想过要当“武林高手”的。呵呵!
  24式,喜欢它主要是因为它简单,我喜欢简单的东西,自己也会42式竞赛套路与56式陈式竞赛套路。但最喜欢24式。由于上面论述的原因,加上在练习陈式56式竞赛套路时给我很大的启发,帮助了我练习24式。我发现现在电视上的24式不能体现出太极拳的精要,主要是运动中发力方法不科学,这个词用错了,应该是发力方法不符合“整劲”的需要。比如说“海底针”。这式实际上就是一过肩摔。可如果要按电视或者光盘中姿势来摔根本不可能。应该是左腿及左胯先“空”以引力,然后下摔。
  我可以慢打24式用8分钟,也可以把每一式都用发力的方法打出来,在不超过1分钟内打完。我觉得特别有锻炼效果。
  24式不可以发力吗?不可以吗?我连起势都可以发力。自承悟性不差,但天赋不足。
  
  我坚定的认为,太多的招式是没有用的。实用的招式就那么几下子。差别全在于运用上,就是距离感以及力量。
  对着空气把掩手肱拳打的再好,未必实际中就用的着。央视的武林大会太极拳比赛看了么?那么多场比赛中众位看见过几次“掩手肱捶”。不是说此式不好,它对于训练发寸劲还是有作用的,但不能认为某人能发出寸劲了就代表它能“打”。
  
  锻炼身体少吃药,就是我练太极的目的!我知道有些人指责我根本不懂太极,哈哈哈!又有什么关系呢?
  
  


作者 青铜豌豆 回复日期 2009-11-12 11 01 10   我知道有些人指责我根本不懂太极,哈哈哈!又有什么关系呢?
  ----------------------------------------------------
  你自认为很懂太极,哈哈哈!又有什么用呢?

作者 漱之水 回复日期 2009-11-19 09 42 10   具备手眼身法步法的要求后,还要做到“懂劲”
  何谓懂劲也就是说,对方来的什么劲,我一接触或目光一看即可明白对方的劲别,

作者 浪漫魔神 回复日期 2009-11-19 12 16 15   《太极拳随笔》中提出“松软是太极拳的宝贝”,至理名言啊。

作者 要激情不要矫 回复日期 2009-11-19 12 41 52   身法在化劲中的运用,通过腰裆的松沉,腰隙的提抽转换,左右错身法的躲闪就可将来敌之劲化掉。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