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早期健身方式――五禽戏
发布时间: 2022-11-19

  五禽戏是一种中国导引术(传统健身方法),由五种模仿动物的动作组成。五禽戏本名为五禽之戏,但后世均已简称五禽戏,也有别名五禽操、五禽气功、百步汗戏等。

  五禽戏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也是流传时间最长(至今大约一千八百年)的健身方法之一。1982年6月28日,中共卫生部、教育部和当时的国家体委发出通知,把五禽戏等中国传统健身法作为在医学类大学中推广的“保健体育课”的内容之一。2003年中共国家体育总局把重新编排后的五禽戏等健身法作为“健身气功”的内容向全国推广。

  “导引”是一项以肢体运动为主,配合呼吸吐纳的养生方式,源于上古的舞蹈动作。春秋战国时期,导引术获得长足的发展,出现了“熊经”、“鸟伸”等术势。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导引图》的40多种姿势,便是先秦导引术的总结。

  五禽戏实为优良导引术的一种,传统中医学认为五禽戏有助于调理筋脉运行,在医学上来说为中国古代预防医学与复健医学的总结运动法。在中国的道教则将其引用为日常修行的一部分,而中国古代的武术家并将五禽戏视为一种内功的修炼方法。

  五禽戏的动作名称由来

  五禽戏由五种类似动物的动作组成,分别为虎、鹿、熊、猿、鸟。

  早期的一种说法是,每种动作都是模仿了相应的动物动作。每种动作都是左右对称地各做一次,并配合气息调理。

  最新的说法是,五禽戏本来就是一连串的类似体操动作,之后为了方便学习与记忆,再以五种动物的型态加以编上名称。这最新的说法便是由于西汉马王堆利苍夫人墓的三号坑出土文物"导引图"的内容,因而得到了考据上的支持。

  五禽戏中国大陆地区是分为五段,各分属五种动物型态的独立动作。区分为虎戏、鹿戏、熊戏、猿戏、鸟戏五段动作。目前流传于中国大陆地区,即为1982年卫生部列为中国传统健身法的套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