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等
发布时间: 2022-11-19
信息编号11439401至11439450间共50条。
11439401 颈椎病
颈椎病是颈椎退行性脊椎病的简称。本病多发生在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40岁以上患者约占80%。病变部位多在颈部第5~6椎体及第6~7椎间盘,常伴有骨赘增生。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引起脊椎内外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颈部血管、神经、脊髓而产生一系列病症。其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重者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祖国医学将本病归类在"痹证"、"痿证"、"项间痛"中。发病原因颈椎病的病因很多...查看详细(6277字节)

11439402 腰部劳损
腰部劳损是指腰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是老年人腰腿痛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对生活和工作影响较大,且慢性迁延难愈,故积极防治腰部劳损显得尤为重要。发病原因腰部劳损是在长期的工作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其发病原因主要有 1.腰部劳累过度。生活中长期保持不良的腰部姿势,或长期从事腰部受力及弯腰活动等工作,可引起腰部肌肉、筋膜及韧带的慢性劳损而形成本病。2.腰部损伤...查看详细(4329字节)
11439403 骨质增生性关节炎
骨质增生性关节炎又称退行性骨关节病。由于老年人内分泌紊乱使骨关节发生退行性变,关节软骨退变,断裂,甚至脱落,软骨下骨质增生,骨刺形成,引起关节疼痛,活动不利,功能障碍等。本病的发展缓慢,呈隐袭性,多在40岁以后出现症状。50岁以上的人口中,体格检查如X线拍片多数可发现骨关节增生性改变,但出现临床症状者只占5%左右,60岁以上的人口中,约有25%的女性和15%的男性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发病原因依据发病原因...查看详细(4585字节)

11439404 老年性骨质疏松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指老年人因骨质疏松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疾病。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内单位体积骨基质减少,骨量降低和骨强度降低两方面。本病发生的年龄据医学统计报导,60岁以上男性有10%左右可有骨质疏松症,女性则比男性发病率高,50岁以上者则有21%,80岁以上者高达100%。发病原因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但比较公认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内分泌紊乱...查看详细(4134字节)
11439405 股骨颈骨折
股量颈骨折大多发生于老年人,多见50~70岁,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占全身骨折的3.5%。本病发生后治疗较复杂,预后亦欠佳。主要原因为不少老年人在受伤前即有严重疾患,如高血压糖尿病、半身不遂等。另外,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出现骨质疏松和骨质软化,骨折后卧床不起,易发生并发症,褥疮、泌尿系感染等。股骨头供血不良,骨折不易愈合,股骨头易发生缺血性坏死,骨折部位常承受重力,影响内固定效果和骨折愈合。发病原因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查看详细(3243字节)

11439406 跟痛症
足跟部承重时疼痛,称跟痛症。足跟疼痛不是单独一个疾病,它是指足跟部疾病所引起的一种症状,由跟骨本身及其周围软组织疾病所产生。本症好发于中老年人,妇女尤为多见,据医学统计,50岁以上老年人患足跟痛疾病占25%,特别是形盛体衰者更易发生本病。据临床病因分析,约50%以上患者发病前均有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病史,或足跟长期负重史。发病原因中老年人跟痛症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密切关系。1.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查看详细(3175字节)
11439407 闭塞性动脉硬化
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又称老年性坏疽,多发生在下肢的大中型动脉。本病发病年龄大多在50~70岁之间,男性病人占90%,女性占10%,属祖国医学"脱疽"范畴。发病原因本病的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是一种具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疾病,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1.高蛋白血症。这是本病发生的直接原因,患者因血胆固醇、甘油三脂等偏高,使动脉内膜形成粥样硬化性斑块...查看详细(3417字节)
11439408 脱肛
脱肛又称肛管直肠脱垂,是直肠粘膜、肛管、直肠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多见于老年人、小儿和久病体弱的患者,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疾患。发病原因脱肛是由于直肠周围组织和肛门括约肌松弛无力所致,老年人引起脱肛的原因主要有 1.年老体弱。年老体弱,营养不良,直肠粘膜下层松弛,容易与肌层分离,形成直肠粘膜脱垂。2.多次分娩。妇女多次分娩...查看详细(4778字节)

11439409 痔
痔是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下的静脉丛发生扩大、纡曲而形成的柔软静脉团。痔是一种常见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中年以后发病者多,男性多于女性,发病率可达60%~70%以上,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根据痔的发生部位不同,临床上把痔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三种。发病原因痔是直肠粘膜和肛管皮下的静脉丛扩张、曲张所至,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1.静脉壁薄弱。直肠粘膜和肛管皮下的静脉壁薄弱...查看详细(5874字节)
11439410 外阴瘙痒症
外阴瘙痒症是由多种外阴不同病变和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一种症状,中、老年妇女发病者最多,患者常因外阴瘙痒而坐卧不安,严重时影响生活和工作,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发病原因引起外阴瘙痒症的原因有外阴局部因素,也有外阴组织毫无病变而由全身性疾病引起者,概括之,主要有以下发病原因 1.外阴感染。外阴感染了霉菌或滴虫等致病微生物,引起外阴阴道炎,其所排出的分泌物可刺激外阴,引起外阴瘙痒症...查看详细(4871字节)
11439411 老年性阴道炎
老年性阴道炎主要发生在绝经以后的妇女,但双侧卵巢切除后的妇女,亦易患此病。发病原因1.感染因素。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缺乏,生殖器逐渐萎缩,血运减少,阴道上皮变薄,糖元来源减少,使阴道酸性减低,抵抗力减弱,容易引起感染而发生炎症。2.分泌物刺激。阴道创伤或子宫内膜炎,盆腔炎时,分泌物不断经阴道排出,刺激阴道粘膜即可引起炎症。3.人工绝经。双侧卵巢切除后...查看详细(2430字节)
11439412 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是子宫沿阴道向下移位,严重者,整个子宫均可脱出于阴道之外。发病原因1.分娩损伤。分娩造成宫颈、宫颈主韧带与子宫骶韧带的损伤及分娩后支持组织未能恢复正常为主要原因。2.产后护理不当。产褥期产妇多喜仰卧,且易并发慢性尿潴留,子宫易成后位,子宫轴与阴道轴方向一致,遇腹压增加时,子宫即沿阴道方向下降而发生脱垂,产后习惯蹲式劳动(如洗尿布、洗菜等),都可使腹压增加...查看详细(3310字节)

11439413 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又称围绝经期,是妇女一生中从性成熟期进入老年期的一个过渡时期,此时卵巢功能逐渐消退至完全消失,生殖能力停止。更年期包括绝经前期(绝经前2~5年)、绝经期(更年期年龄绝经已达1年)、绝经后期(绝经1年后的生命时期,约为6~8年)。部分妇女在更年期出现的内分泌失调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系列症状称更年期综合征。本病发病年龄大约在45~55岁之间,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约为2~10年,约23的妇女有症状表现。此外,年轻妇女由于疾病而行手术切除双卵巢或放射治疗后...查看详细(5870字节)
11439414 老视眼
老视眼又称老花眼,是一种中老年人眼睛调节作用衰老的表现,临床以视远清晰,视近模糊为特征,中医称为"能远怯近症"。老视一般从45岁左右开始,原有远视者可相应提早出现,原有近视者则相应推迟,或全不出现,即近视与老视相抵消。若身体强壮者,老视的年龄也可相应推迟,身体虚弱者。老视的年龄可相应提前。此外,女性开始发生老视年龄略早于男性。发病原因1.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查看详细(2708字节)
11439415 老年性白内障
老年性白内障是指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晶状体逐渐发生变性混浊,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的眼病。因最终在瞳孔之中晶状体全呈灰白色或棕褐色圆形混浊,故中医称为"圆翳内障"。本病的发病率与年龄变化有关,随着人类寿命的普遍延长,社会老年人口愈来愈多,故白内障的发病率愈来愈高,致盲率现已位居各类眼病之首。发病原因本病病因尚不确切,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生理老化...查看详细(5657字节)
11439416 玻璃体混浊
玻璃体混浊是一种临床以眼前有蚊蝇或云雾样黑影飞舞飘移为特征的眼病,中医称为"云雾移晴",又称"蝇翅黑花"。玻璃体为透明的胶质体,充满于45的眼球空腔内,有支撑视网膜和屈光的功能,其本身无血管,营养主要来自脉络膜和房水。凡邻近组织的炎症、出血及玻璃体本身变性均可引起玻璃体混浊,影响视力。本病中老年人尤为多见。发病原因1.玻璃体变性混浊。多因老年性玻璃体变性、高度近视眼玻璃体退行性变液化引起的混浊...查看详细(3779字节)

11439417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临床以眼压升高、瞳孔散大、头目胀痛、恶心呕吐、视力骤降为特征。因其发病时房角关闭,故名闭角型青光眼;又因其发病时眼部充血明显,故又称"急性充血性青光眼"。由于本病发病急骤,善变似风,且发病时瞳孔区呈淡绿色改变,故中医称为"绿风内障"。本病的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尤以50~70岁居多,且女性多于男性,男女两性之比约为1∶2。常双眼先后或同时发病。本病的发作与季节及昼夜有一定的关系...查看详细(6083字节)
11439418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一种瞬间能引起失明的严重眼病,中医称为"暴盲"。本病由于视网膜中央动脉的主干或其分支阻塞,使其所供应的区域发生急性缺血、缺氧,致使该区营养切断而引起极度的机能障碍,本病发病急,得病后必须立即抢救,分秒必争,否则将造成永久性失明。临床多见于单眼,偶而也可见于双侧,发病人以中老年人较为常见。发病原因1.血管痉挛。由于血管的舒缩神经的兴奋性异常或血管反射性痉挛...查看详细(4024字节)
11439419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是一种急性血液回流性病变,多由视网膜中央静脉的主干或分支的血流郁滞或完全停止所致,临床以视网膜出血、水肿、渗出、视力急剧下降为特征。完全阻塞者,中医称为"暴盲"。分支阻塞者,视力下降程度较轻,属于中医"视瞻昏渺"范畴。本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以单眼发病较为常见,偶尔也见双眼发病。视网膜中央静脉完全阻塞者,预后不佳,常因反复出血,继发青光眼,最终导致失明。阻塞不全,或分支阻塞者...查看详细(5427字节)
11439420 缺血性视乳头病变
缺血性视乳头病变,又称为血管性假性视乳头炎,是一种由于视乳头供血不足引起视力障碍的眼病,属于中医"视瞻昏渺"的范畴。本病多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较急,多涉及双眼,但一般不同时发生,常一眼先发病,另一眼可于数周、数月或数年后发病。对视力的影响根据视乳头供养血管阻塞的部位及严重程度而定。若失治误治,后期可导致视神经萎缩。发病原因发病原因较多,凡是能使视乳头供血不足的全身性疾病或眼病都可引起本病...查看详细(4283字节)

11439421 黄斑盘状变性
黄斑盘状变性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黄斑病变,临床以中心视力减退,眼前阴影,视物变形为特征。中医称为"视瞻昏渺"、"视瞻易色"、"视正反斜"。本病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双眼先后发病,病程较长。由于病变在黄斑部,故中心视力受到严重影响,且病灶不易消失,视力预后较差。发病原因本病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多数病人同时伴有动脉硬化,一般认为是由于黄斑区脉络膜毛细血管硬化...查看详细(3519字节)
11439422 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是一种因球结膜增生变性所致的慢性眼病,临床以眦部有一三角形肉膜横侵角膜为特征,中医称之为"胬肉攀睛"。本病多见于鼻侧,也有在颞侧或两侧发生者,不仅影响外观,而且沙涩不舒,甚至胬肉可遮盖瞳孔,影响视力。本病以中老年人较为多见。发病措施本病的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外界刺激。本病多见于户外工作者,如农民、渔民、船员、地质工作人员等...查看详细(3056字节)
11439423 美尼尔氏病
美尼尔氏病是一种内耳非炎症性疾病,又称"膜迷路积水",临床以阵发性眩晕、耳鸣、耳聋、头胀满感为特征,属于中医"眩晕"病范畴。由于本病首先由一位名叫美尼尔(Menire)的法国人所描述,故将其译名作为病名。本病发病年龄以40~60岁为多见,初诊时累及单耳者较多,随着病情发展,常累及双耳。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发病原因本病的确切病因至今不明,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学说 1.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与末梢血液循环障碍...查看详细(4628字节)
11439424 老年性耳聋
老年性耳聋是老年人常见的耳部疾病,临床以听力减退,甚至失听为特征。《左传》解释为"耳不听五声之和,为聋"。临床上耳聋与耳鸣多同时存在。《医学入门》说 "耳鸣乃是聋之渐也"。特别是老年人,几乎有耳鸣的人都有高频听力的下降,有的人因耳聋较重而耳鸣被掩盖。老年性耳聋的特点为两侧对称性听力下降,发生年龄因人而异,有的始于40岁,有些老人到80岁听力尚佳。发病原因1.耳部组织退行性病变...查看详细(3340字节)
11439425 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是一种常见的咽部疾病,临床以咽部异物感不适、灼热、干燥、疼痛为特征,中医称为"虚火喉痹"。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病程较长,症状顽固,不易治愈,治疗宜耐心持久,方能收到一定的效果。若老年人出现咽部异物感、梗阻感,经久不愈,应该细查鼻咽、喉咽及食道,以防早期恶性肿瘤。在未排除这些病变之前,需对病人追踪观察,以免误诊。发病原因1.急性咽炎失治误治,迁延不愈,反复发作转为慢性咽炎...查看详细(2936字节)
11439426 慢性喉炎
慢性喉炎是一种常见的喉部疾病,临床以声音嘶哑,发声无力,喉部干燥,灼热疼痛为特征,中医称为"慢喉"。本病多见于成人,尤以中老年人为多,发病与职业、环境、邻近组织的炎症及全身性病变均有关系。若老年人出现喉部不适,声音嘶哑,痰中带血,长期不愈者,应仔细检查喉咽部,以防喉癌的发生。发病原因1.急性喉炎失治误治,迁延不愈,转化为慢性喉炎。2.鼻、鼻窦、口腔、咽腔等邻近组织的慢性炎症波及喉部...查看详细(2776字节)
11439427 气功
气功一词,首先见载于晋?许逊《净明宗教录》的"气功阐微"。但是,关于气功的内涵确立,却是近现代的事情,在古代,一般称之为导引、吐纳、服气等。气功是通过练功者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对身心进行自我锻炼的一种医疗保健活动,气功作为我国医学独特的锻炼方法,具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作用,正如谢觉哉所说 "气功疗法人人可行,不花钱,不费事,可以却病,可以强身,可以全生,可以延年。"故此,近年来,气功引起了海内外中老年朋友的广泛重视与兴趣...查看详细(1394字节)
11439428 内养功
1.功法(1)松弛 即精神和肉体均要保持松弛状态。身体松弛是在练功前饮2~3口开水,排出大小便,脱帽宽衣,摘除眼镜、手表等,有意识地使全身肌肉完全松弛,整个身体呈现松静状态。精神松弛是指在全身松弛以后,精神放松,意识专一,思想集中,开始练功。(2)姿势 有卧式和坐式两种。卧式 左右侧卧均可,头略向前低,平稳地枕于枕上,上面的上肢自然伸在身体上侧...查看详细(2299字节)
11439429 强壮功
1.功法(1)姿势 有坐式、卧式、站式和自由式四种。坐式 分为单盘膝、双盘膝、自然盘膝。单盘膝即右小腿放在左小腿上面,或是左小腿放在右小腿上面盘坐着;双盘膝即右小腿放在左大腿上面,再把左小腿搬起来,搁在右大腿上面,两个脚底板都朝上,放在两侧大腿上;自然盘膝即两腿自然盘坐着,两腿交叉成八字形,两脚置两大腿下。坐式练功臀部稍向后面,勿挺胸,两手放在小肚子前面,一只手的指头放在另一只手心上面,大拇指压在另一只手的大拇指上面...查看详细(2604字节)
11439430 放松功
1.功法(1)基本功法 又称三线放松法,即将身体分成两侧、前面和后面三条线,自上而下依次放松。第一条线(两侧) 头部两侧→颈两侧→肩部→两上肩→肘关节→前臂→腕关节→两手→十个手指。第二条线(前面);面部→颈部→胸部→腹部→两大腿前面→膝关节→小腿→两脚→两脚趾。第三条线(后面) 后脑部→后颈部→背部→腰部→两大腿后面→两膝窝→两小腿→两脚→两脚底...查看详细(1803字节)

11439431 太极内功
1.功法(1)姿势 可有静练式、动练式、活练式三种。静练式又分卧式、靠式、坐式、站式四种,动练式又分单练式和带功练拳。(2)呼吸 初期采用自然呼吸,渐达缓慢、均匀、细长,并由胸式呼吸渐为腹式呼吸;也可采用导引运气法,即在练功开始,口对会阴细长吐气,随吐气身体慢慢下降,降到两腿发酸为度,此时用意引导气由脚心经小腿、膝关节、大腿、会阴达命门,呼吸时再由命门经会阴降至大腿、膝关节、小腿达脚心...查看详细(2404字节)
11439432 静坐功
1.功法(1)双腿盘膝平坐在床榻,左右手掌重叠,两拇指相对,手背向下,贴于丹田处。(2)脊背自然直立,双目微闭,下颌微微内收,舌抵上腭,意守丹田。(3)调息6次,然后改为自然呼吸。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之后,呼吸可改为深、细、长,呼吸次数可酌情减少。(4)慢慢睁开双眼,双手掌对搓数下,上下干洗面3~6次,即可结束。2.练功注意事项(1)开始练功时...查看详细(686字节)
11439433 按摩
按摩是起源很早的一种古老的治疗方法,古人又称之为按F,由于其具有疏通气血的作用,后世养生家逐渐发展为自我按摩以防病延年。自我按摩是练功者用自己的双手在身体不同部位摩擦,有时也称主动按摩、保健按摩。按摩动作简单,容易掌握,住家、旅行可用,晴天、雨天可行,如能坚持锻炼,对于预防疾病,强壮身体,无疑是有帮助的。我国按摩大致分为道家、医家、佛家三个派系,它们的具体实施方法,可归纳为 先将两手掌心互相摩擦使之发热...查看详细(536字节)
11439434 梳发按摩
1.按摩方法(1)两手十指屈成自然弓形,以指代梳,自前额发际开始,经头顶向后,至颈后为止,轻抓头皮,然后以头部前后正中线为中心,两手逐渐向两边移开,同时轻抓头皮,至两耳上部结束,依此共按摩36次,第一次用力宜轻,尔后逐渐加重。(2)十指仍保持屈弓,左右手各过头顶,分别自对侧耳上部发际开始,经头顶至同侧耳上部为止,轻抓头皮,然后以两耳经头顶的连线为中心,左手向前,右手向后,逐渐分开...查看详细(1094字节)
11439435 腰部保健按摩
1.按摩方法(1)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约与脐眼相对的脊椎凹陷处称命门,旁开一寸半处叫肾俞,再开一寸半略下方凹陷处便是腰眼),用力向下搓到尾闾部分,然后再搓回到两臂后曲尽处,共用力搓三十几次。(2)握拳轻叩腰眼、肾俞等部位,略感麻木为度,叩腰时配合腰部旋转。2.按摩注意事项(1)按摩不能太轻,否则达不到力度,也不能太重,以免伤及皮肉及神经...查看详细(639字节)
11439436 腹部保健按摩
1.按摩方法(1)揉腹 坐位或卧位,用手掌从心窝左下方按摩起,经过脐下小腹向右按摩,绕脐至原起点为一次,共按摩三十六次。(2)擦丹田 丹田在脐下一寸五分处。以手掌在丹田四周轻摩,然后摩向丹田,逐渐加大掌力,然后用右手三指在丹田摩擦百余次,附近的关元穴也可同时擦摩。2.按摩注意事项(1)腹部脂肪较厚者,应加重按摩力量。(2)腹部有肿瘤和急性炎症者...查看详细(622字节)
11439437 肾囊保健按摩
1.按摩方法(1)两手搓热,一手兜肾囊(睾丸),另手小指侧放在小腹毛际处,然后两手齐用力向上擦兜睾丸、阴茎等一百次左右。然后,换手同样再擦兜一百次左右。初练时,用力要轻,次数可酌情减;练到一定程度时,用力可加大,次数可达几百次。(2)两手搓热,然后来回适当用力搓揉睾丸、阴茎百余次。(3)两手掌夹持睾丸和阴茎用力向上、下各拉3~5次。(4)用手指揉搓睾丸...查看详细(885字节)
11439438 腿膝保健按摩
1.按摩方法(1)两手紧抱大腿根近胯处,用力向下擦到足踝,然后擦回到大腿根部,如此上下来回按摩二十余次,直到腿脚皮肤发热。(2)两手掌心紧按膝盖,先齐向内旋转十余次,后齐向外旋转十余次,再以手掌摩擦膝部皮肤至发热、发红。2.按摩注意事项(1)寒天有风处不宜作此按摩。(2)下肢溃疡糜烂者,禁止按摩。3.适应症腿膝按摩有助于下肢血液循环...查看详细(542字节)
11439439 脚心保健按摩
1.按摩方法(1)用温水洗脚,再以洁净的干毛巾擦干,取坐位。(2)将手搓热,左脚盘在右侧大腿上,用左手握住左脚趾,突出前脚心部位,以手掌缓缓摩擦足心涌泉穴八十余次,同样的方法摩擦右脚。2.按摩注意事项(1)在每晚睡前使用此按摩方法。(2)按摩前要做到"志意和,精神定",不能三心二意。3.适应症摩擦足心涌泉具有疏通心肾...查看详细(514字节)
11439440 擦目
1.按摩方法(1)双目微闭,双手拇指置于眼角内侧,其余手指向上,拇指指腹由内向外轻轻摩擦眼皮36~72次。(2)按以上方法摩擦眼眉36~72次,结束后拇指按压太阳穴36次。(3)睁开双目,眼球左右旋转各18次。2.按摩注意事项(1)每日按摩1~2次,宜在清晨起床前和夜晚睡觉前使用此法。(2)用力要均匀柔和,不要损伤眼球...查看详细(457字节)
11439441 梳胸
1.按摩方法(1)取端座位或仰卧于床上,松解上衣钮扣,露出内衣,全身放松。(2)双手五指略屈曲,呈梳状,上下左右轻梳前胸各部位,连续约百次。(3)梳毕,用右手五指依次在前胸各部位进行轻轻叩击。(4)结束后,再对膻中穴(胸骨中段凹陷处)进行按摩2~3分钟。2.注意事项(1)每日按摩一次,临睡前进行。(2)心情烦躁...查看详细(477字节)
11439442 揉肩
1.按摩方法(1)取端坐位,将病臂屈曲成直角放在桌上,用健侧手搂住患肩中间,手掌向下,先向肩胛骨部位推摩,再往下如此往返数十次,然后用手抓揉肩部肌肉等软组织,直到肩部有温热感为止。(2)继用健康手掌腕部从肘关节开始,向肩胛部滚擦,往返数十次。(3)最后用手掌依次对肩部及上臂进行拍打数十次即可结束。2.按摩注意事项(1)此法每日1~2次...查看详细(575字节)
11439443 搓尾骨
1.按摩方法(1)身穿内衣,端坐床上,用双手中指及无名指指腹,在骶骨至尾骨部位上下摩擦36次(上下为一次)。(2)轻轻用手掌再摩擦20次,至皮肤略呈红色。2.按摩注意事项(1)夜晚睡觉前进行按摩,每日1次。(2)按摩前用温水清洗肛门周围,再用布擦干。3.适应症摩擦尾骨可刺激肛门周围神经,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查看详细(417字节)
11439444 健身操
夕阳无限好,健身尚不迟。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为了提高全身的机能,对各种健身操情有所钟。健身操又名保健操,它通过人体各部的活动,促进气血调和,百脉通畅,脏腑机能旺盛,肌肉丰满,关节灵活,精神愉悦,情绪舒畅,从而防止和减缓衰老的进程,减少疾病,帮助人的健康长寿。健康操属于运动养生的范畴,从古至今,各种健身操琳琅满目,难以计数。古人曾通过"五禽戏""舞以宣导"...查看详细(898字节)
11439445 叩齿咽津法
1.操练法(1)叩齿 每天清晨,心静神定,口轻闭,先叩臼齿36下,次叩门齿36下,再叩犬齿各36下,然后用舌舔牙周3~5圈。(2)咽津 即咽下唾液。先用舌舔上腭或牙齿周围及唇内,同时两腮作漱口状,待唾液满口时再咽下,并以意念送入丹田,即想象咽下的唾液直进入了小腹的丹田之中。2.操练注意事项(1)叩齿咽津常配合进行练习,但也可单独进行。(2)口腔糜烂、牙龈脓肿时可暂停操练...查看详细(620字节)
11439446 织布法
1.操练法(1)在床上取坐式,两腿伸直并拢,足尖朝上,双手掌心朝脚尖方向,双臂伸直,向脚部作推的动作。(2)在推的同时,上身前俯,向外呼气,推尽手掌后稍停,手掌返回时吸气,连续往返36次,每日做2次。2.操练注意事项(1)如练气功,在练织布法时,应排除杂念,专心致志,意念集中在掌心。(2)织布动作必须连续36次,少于此数效果不显...查看详细(533字节)
11439447 爬行法
1.操练方法(1)四肢着地,模仿动物爬行的姿式,在草地上、地板上爬行,路线可分为直线向前爬和后退爬,也可转圈爬行。(2)速度由慢变快,爬行时间由短变长,但也要因人而异,一般每日1次,早晚均可,每次10~15分钟。2.操练注意事项(1)操练场地应洁净无水,地面必须平坦。(2)高血压冠心病及脑动脉硬化病人不宜进行此法。3.适应症此法可促进周身血液循环...查看详细(547字节)
11439448 晃海法
1.操练方法(1)双腿盘坐于床上(单盘双盘均可),也可端坐于木椅上,臀部只坐三分之一。(2)双手掌分别置于膝盖上,二目微闭,舌抵上腭。(3)以腰部为轴,先自右向左,慢慢旋转,旋转时腰部尽量弯曲,上身前俯,共36次;然后再自左向右旋转36次,每旋转一次约20秒左右,全部做完大约30分钟。2.操练注意事项(1)此法可在睡前进行,晃海时意念只默记旋转次数...查看详细(567字节)
11439449 撮提谷道法
1.操练方法(1)在吸气时,意念集中于会阴部,用力上提肛门,连同会阴一同上升。(2)肛门紧缩,持续片刻,然后随呼气放松肛门。连续做36次,每日2次。2.操练注意事项(1)此法练习不拘时间,在坐、卧、行中均可进行。(2)练习时不能分散精力,否则必须从头做起。3.适应症此法具有升提阳气,促进肛周血液回流的功能...查看详细(397字节)
11439450 呼吸操
1.操练方法(1)翻掌提足 两腿立,与肩等宽,两手掌从腿根部上托,同时足跟提起,两手掌托到下颌,顿时翻掌下压至腿根部,足跟轻轻落地。(2)升降膈肌 两腿站立同肩宽,两手放置下颌处,足跟提起,吸气时膈肌提升,呼气时膈肌下降。(3)开阔心胸 自然站立,先将左腿迈出,呈弓步,左腿后蹬,两臂分开,前后弹展两下,再将左腿收回,左右轮转交替进行。(4)伸手勾肩 双腿站立与肩同宽...查看详细(1088字节)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