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承焕华佗五禽戏正宗传人
发布时间: 2022-11-19

  董承焕,1920年生,华佗五禽戏第57代传人,著有《华佗五禽戏》一书,曾荣获国家体委颁发的雄师奖等,其事迹入编《中国民间武术家辞典》,并在央视《华佗五禽戏》专题片中出镜表演。              87岁的董承焕,扎了一个五禽戏的步法,稍稍运气,但听一阵咄咄的响声,竟是从他的骨骼之间发出的,如同拔节!&ldquo 这是我的内气冲动筋骨发出的响声,也是我自己静修的结果。&rdquo 董承焕说他练功练了60多年,慢慢才达到的。功到自然成,练到一定程度,平时的散乱之气就能聚集丹田,做到气如滚珠,气行骨中,气能自由地被&ldquo 使唤&rdquo 。  年过八旬的董承焕头发花白,脸上皱纹如刀刻,除了听力有点迟钝外,他的牙齿结实,视力也没什么问题,能读书看报,记忆力过人,身体依然硬朗。  每天早上四五点,董承焕就起床了,穿上银白色的练功服,练一个小时的功夫,然后骑着电动车(原来是自行车),从老家十八里镇来到相距二十公里的亳州市区,在定点的广场、公园义务教市民习练五禽戏。跟他学五禽戏的还有德国、丹麦、新加坡、日本、香港等许多海外人士。亳州的男女老少,几乎人人皆知董承焕和五禽戏。早上,他一现身,许多熟识的人打招呼 董老师好!他点点头,双手从微驼的背后松开,站到场中央,一招一式地演练了起来。打完一套五禽戏,董承焕面不红,气不喘。  据记载,五禽戏是东汉末年华佗所创编的,是根据中医理论&ldquo 内经&rdquo 中的阴阳五行学说和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的活动规律,并观察多种飞禽走兽的习性和姿态,选取了虎(猛)、鹿(敏)、猿(智)、熊(稳)、鸟(和)的特性,形成了五禽戏的套路。这是一种内外兼修的养生气功,它完善了中国古代导引之术,对后世的武术套路和象形拳的形成、发展影响深远,具有祛疾防病、延年益寿的功效。据说华佗的弟子吴普、樊阿练习五禽戏,到90多岁时仍耳聪目明,牙齿坚实。而董承焕怎么会五禽戏呢?他的五禽戏和华佗所创编的是一脉相承的吗?五禽戏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呢?几十年来,众多的海内外武术爱好者和社会人士带着好奇与疑惑,纷至沓来,到亳州寻访、观摩,并求教于董承焕。  &ldquo 我是华佗五禽戏的正宗传人,就是从本地传的。&rdquo 董承焕说自己从小就喜欢武术。在他出生的十八里镇,习武成风。董承焕念过9年的私塾,因为家贫,15岁弃学做生意,闲暇时就练练武。一开始练长拳,之后学内家拳,练形意、八卦。董承焕最终学武有成,跟他的老师谭继林有很大关系。  谭继林武艺高强,行侠仗义,名震淮北,人称谭大侠。谭大侠也是亳州人,小时候身体不怎么好,后来跟他的亲戚王乃普学武。王乃普继承了华佗五禽戏第54代传人、清朝武进士王泽的衣钵,王泽家在亳州华佗庵附近。作为华佗五禽戏第55代传人,王乃普见谭继林聪明伶俐,便将所学五禽戏悉数传授给了谭继林,谭继林成了华佗五禽戏的第56代传人。王乃普是清末民初毅军五营统领,谭继林也就在他的手下当兵,成了一名武术队的队员,并跟军队教头马登云习练了少林拳械,马登云是河北沧州人,绰号盖京南,功夫十分了得。谭继林还拜师方朝正,练就了&ldquo 五音八卦拳&rdquo 等。另外,谭继林还是形意拳的第8代传人。1923年他决然离开了所在军队,回乡收徒传艺。当时他到了十八里镇,住在董承焕家附近。董家当时开了个染坊。董承焕除了跟谭继林学武,还跟他合伙开铺子做布生意。董承焕跟着谭继林习武长达10年之久,不但精通五禽戏,还系统地学习了形意拳、八卦掌、武当、太极,以及三十多种刀枪棍棒。董承焕从年轻时保持了一个习惯 不抽烟,认为烟败气,而练武就是练气 也不喝酒,怕酒后闹事。他的师傅谭继林也不抽烟,连茶也不喝,只喝白开水,认为喝白开水才能去火。  董承焕习武、做生意一直到解放后。解放初家里分了地,布生意他也就不做了,开始务农,业余办了个武术队,传授五禽戏等。上世纪60年代末,他创办了华佗五禽戏研究会,先后开设武场60多个,迄今门徒达数千人,多位走上武术教练岗位。其嫡传弟子马伟财,如今是五禽戏的第58代传人。马伟财因为在中学时搞田径常吃凉饭,导致有胃病,8年前正式拜董承焕为师学五禽戏,勤学苦练,如今胃病痊愈。董承焕说五禽戏其实也没什么神奇的,只要有毅力,坚持练习,体质就能得到增强,防病于未然。  &ldquo 从东汉到现在,华佗的五禽戏基本套路、练习方法是没什么大变化的。&rdquo 董承焕说自己在继承五禽戏之后,对练功的方式方法稍微作了一些改进,将五禽戏的技击法作了精心编排,形成了三个对抗性套路,并公布于世。而他的传人马伟财则创办了五禽戏网和中国长寿网,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推广五禽戏。  董承焕还有个&ldquo 淮北大刀王&rdquo 的称号,跟他原来使过一把137斤的春秋大刀有关。董承焕耍大刀、玩盘花,轻轻松松,叫人咋舌。后来在献拳谱和实物时,这大刀被上交了。1982年,董承焕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安徽省武术交流大会。此后,他走街串巷挖掘整理民间传统武术,曾多方寻找亳州本地失传的陈抟&ldquo 六合拳&rdquo ,使这一拳法在当地得以重新发扬光大。遗憾的是,有一次在公园练功时,他搁置一旁的手提包给拾破烂的拿走了,包里有不少他在民间寻访的材料!1986年5月,董承焕代表安徽老拳师到徐州参加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表演的五禽戏和形意杂式锤获得了金奖。此后,在河北沧州举办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他再次获得大奖。  晚年的董承焕喜欢练站桩。他说,练拳不站桩,吃饭没有仓,等于胃不好,消化不良。在一个小时的站桩中,他往往练形桩,也练活桩。&ldquo 练这个功,能使身体热乎,消除疲劳。&rdquo 董承焕说。有意思的是,他还将五禽戏及其影响编成了顺口溜 华佗五禽千古传,安徽亳州是根源。祖居亳地华佗镇,二里华庄有家园。世界各国尊重它,医药五禽留人间。经常习练五禽戏,胜似妙药不老丹。亳州五禽有传人,继承创新驱为先。五禽动作五四式,悟出攻防对练篇。猿熊对抗鹤对阵,五行生克相互变。中央七台来采访,观后叫绝拍后欢。异国有人来观光,各台记者采访忙。各级电台常播放,宣传五禽天下扬。各级领导来观摩,同瞻五禽受赞扬。  亳州五禽戏传承简谱  五禽戏创始人 华佗,《三国志· 华佗传》记载华佗通晓养性之术,当时&ldquo 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rdquo   华佗五禽戏嫡传弟子 吴普,华佗弟子,《三国志· 魏书方技传》记载华佗对吴普说 &ldquo 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rdquo 吴普练习到90多岁,耳聪目明,牙齿坚实   &hellip &hellip   五禽戏第53代传人 路武举,95岁,中医   五禽戏第54代传人 王泽,91岁,清朝武进士   五禽戏第55代传人 王乃普,93岁,清末毅军五营统领   五禽戏第56代传人 谭继林,86岁,亳州武术名师   五禽戏第57代传人 董承焕,现年87岁,仍耳聪目明,牙齿坚实   五禽戏第58代传人 马伟财,现年36岁,勤练五禽戏多年,身体强健。

[推荐][打印][关闭]上一篇 孙逸久墨迹―龙
下一篇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