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董氏指压法”治疗婴儿吐乳症的实验及规范化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2022-11-19
松弛是新生儿GER的主要原因;其他还有胃排空延迟和腹内压增高等因素;亦有消化道畸形、颅脑损伤、疾病、感染和药物因素。目前国内西医儿科医者首先采取保守疗法 加强护理;体位疗法;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吗丁啉口服,但周岁以内婴儿不宜)。本病药物疗效尚不理想,缺乏对照,治疗须持续到症状控制6周以上,且有副反应。当GER患儿出现窒息、反复呼吸暂停时危及生命,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采用Nissen胃底折叠术,有效率达90%,手术并发症有“气鼓综合征”及胃出口梗阻、吸收不良等,故手术治疗不易被家长接受[1]。

中医文献早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胃病逆,膈咽不通,食饮不下”;《颅囟经》“小儿哕逆作,皆胃气虚,逆气客于脏气所作,当和胃气”;《幼幼集成》指出“小儿呕吐,有寒有热有伤食……其病总属于胃”等记载。已认识寒、热、伤食、胃逆是致吐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治疗大法“当和胃气”。当代中医儿科医家大多辨寒热虚实以汤药内服治疗,或施针灸、推拿、捏脊、灯心草灸配合治疗,但吐乳婴儿难以接受苦味中药汤剂,随喂随吐,疗效不够理想,针刺和灸法给婴儿带来痛苦,都难以被家长接受,并缺乏对照研究,难以推广[2,3]。

当代中医儿科泰斗董廷瑶先生认为,婴儿吐乳,汤药饮下也吐,故疗效不佳。此为舌根“火丁”致吐,是受浊邪火热熏蒸突起如丁;亦有因秽浊之气循经而上,故呕吐频作,当责之于胃。董老另辟蹊径,创用指压法治疗,指压能使脾胃气机通畅而呈平逆降浊之功,使顽吐得以根治。现代医学认为指压舌根部反可引起呕吐反射。然据针灸理论,内脏功能失调而致经络系统产生的反应点,亦即是有良效的治疗点。且经外奇穴“聚泉”穴位于舌面正中,针刺能降逆止恶。董氏指压“火丁”治婴儿顽吐的论点与此不谋而合,确有特效[4]。

本课题组20世纪90年代对董氏指压法设计临床研究及机制探讨,设立指压组、西药对照组和安慰剂组,共观察337例,总有效率分别为95.2%,60%,13.3%,指压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其中96例患儿作X射线钡餐检查,均见到不同程度的胃食道反流,手法止吐后复查58例,无反流17例,好转17例;提示指压法可治愈或减轻胃食道反流。动物实验结果显示,指压“火丁”治疗婴儿吐乳的机制是一种反射活动。指压刺激舌根部,传入反射中枢,通过迷走神经作用于胃壁平滑肌,使之舒张,其结果是胃内压降低,胃节律性活动受抑制,从而防止胃内容物的反流溢出,达到根治婴儿顽吐的疗效。实验结果有力地支持了董氏指压法有和胃降逆止吐作用,指压“火丁”是一个良效治疗点,具有坚实的生理学基础[5]。

2002年对已获得成果奖的董氏指压法技术再度整理研究,进行多中心的临床验证,以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江苏省中医医院和宁波市中医医院作为临床验证中心。由课题组主要成员对上述4家医院的医师进行讲课及现场手法技术指导。采用分层随机分配法,排除器质性及感染性疾病,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0例。以指压法与冠迪糖浆对照,15d为1个疗程,1个月统计疗效。结果表明两组性别、病程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疗效评价为痊愈、有效和无效,为有序指标,Cmh卡显示两组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指压组疗效优于对照组。1,3个月随访时,两组的疗效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4家单位的临床验证,证实了指压法治疗婴儿吐乳症疗效显著,达92.50%;对照组为53.75%,与以往研究结论相同。施用指压法未发生一例不良反应,可及时止吐,避免了婴儿胃食道反流引起的吐乳导致的并发症。

【参考文献】[1]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471472,12771280.[2]宋知行,王霞芳.董廷瑶幼科撷要[M].上海 上海百家出版社,1990 200.[3]江育仁,张奇文.实用中医儿科学[M].2版.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175.[4]王霞芳,陈家树,林洁,等.按压“火丁”治婴儿吐乳症的机理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1994(3) 115.[5]王霞芳,林洁,封玉琳,等.董氏手法治疗婴幼儿吐乳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8) 489.

百度中搜索 “董氏指压法”治疗婴儿吐乳症的实验及规范化研究
谷歌中搜索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