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穴位刺激调控法在地震伤员创伤后应激障碍-中医论文
发布时间: 2022-11-19
您正在浏览的“研究穴位刺激调控法在地震伤员创伤后应激障碍论文”来源于网络或期刊,由完全论文网收集,属于“中医论文”栏目,版权归其作者刘兰英 冯 斌 陈 所有。大家可以参考学习,但不可以盗用抄袭!
  将导电粘胶贴片贴于患者左侧内关穴,采用中等强度刺激,每次治疗时间为30分钟,每日1次。现报道如下。
  
  1 病案举例
  
  1.1 例1 李某,男,51岁,驾驶员。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交通巷人。约1月前患者25岁儿子在地震发生时未能逃出而死亡。入院后对其进行精神检查发现,接触被动,情绪很低,对儿子的事情极力回避,言语少,面无表情,不愿表达内心体验,紧张,对手术顾虑也很多,担心手术不成功及药物副作用,睡眠差,心理健康自评问卷(sRQ)11分。入院后除支持治疗外,给予穴位刺激调控法治疗,每次30分钟,治疗时鼓励其讲述地震发生时的情形。患者治疗过程中表现情绪非常激动,哭泣,但约5分钟左右情绪渐趋平稳,治疗后sRQ7分,最终以精神症状平稳后出院。
  1.2 例2 李某妻子,女,45岁。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交通巷人。患者在地震发生时25岁儿子死亡,来院第一天表现情绪低落,哭泣,诉说儿子生前如何地孝顺,非常悲痛。给予心理安慰,支持,鼓励宣泄,情绪稍好转,但经常想起儿子的音容笑貌,心里很痛苦,自责,觉得未来没有希望,不敢乘电梯,常做噩梦,惊醒,心慌,测SRQ20分。在给李某做治疗的同时,给其妻子进行穴位刺激调控法治疗,每次30分钟。李某出院时其妻子情绪基本平稳,sRQ8分,也敢乘电梯了,睡眠改善,无噩梦。
  1.3 例3 吴某,男,34岁,公务员。四川省平武县人。患者约1月前在地震时从3米高处坠落,导致双下肢肿胀畸形疼痛,功能障碍。入院后表现睡眠差,紧张,担心,情绪偏低,言语少,容易惊醒,胃纳差,经常回想地震发生时的情形,担心地震再发生,sRQ10分。给予穴位刺激调控法治疗,每次30分钟,并鼓励、诱导他讲述地震发生时的情景,患者开始表现紧张,有时不敢回忆,治疗半小时后,紧张感明显消失,表情轻松,觉心情好多了,评定SRQ7分。复诊时诉睡眠惊醒现象明显减少,最终以精神症状平稳后出院
  1.4 例4 孟某,男,52岁,农民。四川省绵竹县人。患者在地震中被重物砸伤,致右小腿肿痛,功能障碍。入院后表现紧张,对地震恐惧,经常回想地震时的情形,食欲差,睡眠浅,容易惊醒,有时觉得房子要倒下来,很害怕,SRQ11分。给予穴位刺激调控法治疗,每次30分钟,同时鼓励、诱导其讲述地震发生时的情景,治疗后SRQ9分,食欲好转,描述地震时也没有像当初那样紧张了。
  1.5 例5 曾某,女,36岁,干部。四川省东方汽轮机厂职工。患者约1月前因地震时房屋倒塌,其左足遭重物压伤致左足疼痛、出血而入院。入院后表现躯体不适感,睡眠差,做恶梦,惊醒,情绪紧张、低落,经常感到房子在摇晃,担心回去后工作做不好,SRQ15分。给予穴位刺激调控法治疗,每次30分钟,治疗时鼓励、诱导他讲述地震发生时的情形,治疗后SRQ10分,睡眠改善,惊醒次数明显减少,感到房子在摇晃现象减少,能正确面对以后的工作了。
  1.6 例6 罗某,女,30岁,农民。四川省都江堰人。患者左胫腓骨骨折手术后14天入院。患者因在地震中房屋倒塌致左胫腓骨骨折,在当地医院手术后转至我院。入院后表现为睡眠差,惊醒,情绪低落,焦虑,想到地震就非常紧张、担心,SRQ15分,给予穴位刺激调控法治疗,每次30分钟,治疗时鼓励并诱导其讲述地震发生时的情景,治疗后SRQ13分,睡眠改善,情绪平稳。
  1.7 例7 王某,女,35岁,农民。四川省卢州人。患者右胫腓骨骨折手术后9天人院。患者地震时房屋倒塌,右足遭重物压伤致右胫腓骨骨折,在当地医院手术后转入我院。入院后表现紧张,担心,惊醒,情绪低落,经常会想起地震时的情形,但又不敢看电视(报道基本为地震内容),sRQ11分。给予穴位刺激调控法治疗,每次30分钟,治疗时鼓励、诱导她讲述地震发生时的情景,患者开始时表现情绪紧张,哭泣,约5分钟后情绪渐趋平稳,治疗后SRQ5分,情绪平稳。
  1.8 例8 谢某,女,47岁,农民。地震中房屋倒塌,患者被埋。今以胸闷胸痛、右大腿疼痛、出血而人院。入院后表现焦虑,睡眠差,做噩梦,紧张,恐惧,因为地震中家中的房子完全倒塌,感到前途渺茫,经常想起房子倒塌的那一刻,SRQ14分。给予穴位刺激调控法治疗,每次30分钟,治疗时鼓励、诱导讲述地震发生时的情形,治疗后SRQ7分,睡眠改善,情绪平稳,讲到地震也没有像以前那么紧张了。
  1.9 例9 陈某,女,32岁,公务员。四川省德阳绵竹汉旺镇人。在地震中,患者被困在倒塌的楼内,后来凭着意志从楼上跳到了废墟中,导致腰椎骨骨折。患者入院治疗期间,她向心理干预医生倾诉,每晚都会做恶梦,非常害怕,都是地震时那些可怕的场景,常常会叫着&ldquo 逃命要紧啊!逃命要紧&rdquo 醒过来,情绪焦虑明显,白天也经常会有地震时的场景在脑中浮现。给予穴位刺激调控法治疗,每次15分钟,治疗时鼓励、诱导她讲述地震发生时的情形,治疗后患者恶梦没有了,情绪渐趋平稳,康复出院。
  
  2 讨论
  
  上述9例患者在采用穴位刺激调控法时,离5· 12汶川大地震发生的时间已过去1个月,均被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碍,都出现闯人性回忆,痛苦梦境,持续的焦虑和警觉水平增高,其中1例存在&ldquo 心理麻木&rdquo 的表现。我们对9例患者采用穴位刺激调控法治疗,每日1次,治疗后均病情稳定出院。

如果您觉得这篇关于障碍,地震,调控,刺激,研究,治疗,患者,情绪,穴位,紧张,的原创的论文《研究穴位刺激调控法在地震伤员创伤后应激障碍》写得不错,请收藏本文,并复制本文链接发给您的五个QQ好友。谢谢。
欢迎您继续浏览 相关论文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