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电影《刮痧》刮出的文化
发布时间: 2022-11-19

视点 电影《刮痧》刮出的文化2001年3月12日01 31 北京晨报
  关于电影――对《刮痧》的认识与解构  看完电影《刮痧》,就有了“庖丁解牛”的冲动。是因为离开影院后,这些个情节萦绕脑际,一时挥之不去,久久回味,竟咀嚼出中滋味。  分镜头1 来美8年的许大同(梁家辉饰)事业有成,在行业的年度颁奖大会上,大同意气风发 “……今天我获得这个奖,证明美国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国家。只要你勤奋工作,努力融入这个社会,那么你就会得到回报。”  融入当地主流社会是每个移民的梦想。许大同在美国社会生活和工作游刃有余,但是对于成长中濡染着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许大同,这并不意味着文化背景在他身上的影响已经消散。许大同此刻这般慷慨陈词,是因为粉碎他美国美梦的“刮痧”事件尚未发生,中西文化差异导致的冲突还未凸显。  分镜头2 颁奖会的酒会上,许大同5岁的儿子丹尼斯与许大同老板昆兰的儿子打架,许大同“人前教子”,在昆兰面前给了儿子一巴掌。  “人前教子”在华人社会司空见惯、理所当然,许大同一厢情愿以为这样是给了老板面子,孰不知美国人视小孩子打闹为正常,不关系大人间的是非荣辱,相反为此打孩子是难以理喻的。此刻,中西方文化冲突已有一定体现,并成为后面“刮痧”事件中,许大同有虐待孩子的暴力倾向的不利证据。  分镜头3 来美国与儿子许大同一家团聚的许老爷子(朱旭饰)在饭桌上刚刚点着一根烟,儿媳简宁(蒋雯丽饰)怕丹尼斯吸进“二手烟”,立刻起身将窗户打开……为了孩子能够在纯英语环境中长大,融入美国社会,在家中,即使与不懂英文的老爷子同桌进餐,大同夫妇也尽量用英文交谈。  如果简宁是个洋媳妇,她会直接抗议“不要吸烟”,但是华人社会中媳妇“孝”与“贤”的传统在她身上仍有保留,因此用开窗来解决问题。父母为了孩子的将来,可以牺牲掉自己本来的生活方式。  分镜头4 宁静夜晚,许大同给丹尼斯讲睡前故事 “《西游记》里的孙悟空……”  要将儿子“全盘西化”的许大同,在公司电脑编程设计的玩具是孙悟空,给儿子讲故事讲的也是孙悟空,而不是“迪斯尼”。许大同不经意间“泄露”了终究无法将自己和文化背景割裂的事实。  分镜头5 丹尼斯闹肚发烧,老爷子给他作了刮痧治疗。医院里,大夫检查丹尼斯身体时看到刮痧留下的紫痕,以为孩子受到了虐待。报警后,警察和儿童福利院的社工玛格丽特赶到,当场禁止许大同夫妇接回孩子,并控许大同虐待儿子。听证会上,原以为解释清楚就可以领回孩子的许大同最终发现,根本无法通过西医理论解释和证明“刮痧”是疗法而不是虐待。当他用英文讲述“中医认为人体有七经八脉”、“气发丹田”等话语,以期法官明白何谓“刮痧”时,只换来在场的人的疑惑和茫然。  “刮痧”是华人口耳相传的经验中医疗法,但是在美国,权威的医学论著里找不到“刮痧”,在很多州,“刮痧”并不合法,许大同无法用美国人的方式来证明“刮痧”是疗法。许大同的辩白变成“鸡同鸭讲”的局面,中西文化差异导致的冲突由此激化。  分镜头6 第二次听证会上,许大同对儿子爱的激情陈述,本已为自己赢来有利形势,但控方律师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规范的有意歪曲,令许大同最终失去冷静和理智,咆哮着扑向控方律师……许大同的“暴力倾向”令他被当庭剥夺儿子的监护权。  控方律师直取许大同会捍卫中国传统文化的“弱点”,利用他表现出来的激愤达到胜诉的目的。而法庭上一应人等因为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导致对许大同因捍卫之心而起的过激举动产生更深误解。  分镜头7 当在英语环境中又“聋”又“哑”的老爷子终于弄清楚“刮痧”给儿子一家带来麻烦时,找到昆兰,连比带划地说明是自己给孙子刮的痧。昆兰送老爷子回家,遇上大同夫妇,大同搀扶父亲上楼,昆兰问简宁大同为什么要代父受“过”,对法庭说是自己给儿子刮的痧?简宁凝重地回答 “因为他是中国人。”  昆兰听了简宁的“解释”,隐约明白大同的行为出发点关系中国人的传统道德,但仍是有些迷惑。这就是文化差异的隔膜。昆兰至此开始有些明白,他的下属兼朋友的许大同,表面上的生活已和他们别无二致,其实骨子里的东西仍是“中国的”。  分镜头8 老爷子决定回国。为了让老人临行前与孙子再见一面,许大同将儿子从儿童监护所偷出,到机场送别。一念之下,大同想带上儿子和老父亲一起回国去。老爷子制止了他。  渴望亲情聚首,一直是贯穿影片的主线。大同为了团圆日子,要舍弃多年的奋斗和父亲一起离开。老父亲何尝不愿意与儿孙团聚?但老爷子明白儿子的梦想在美国,为了儿子、孙子的将来,宁愿舍弃团圆。对子女无条件付出的精神、帮不了孩子就不愿拖累孩子的想法在每一位中国父母的身上都能见到。  分镜头9 一开始对许大同提出“虐待儿子”控诉的儿童福利院社工玛格丽特,看着简宁呈递与许大同分居的协议后,含泪领回儿子的哀伤背影,对着洋洋得意的控方律师说 “这个官司没有赢家。”  虽然许大同仍然没有证据证明自己对儿子从来不会造成伤害,但玛格丽特的态度已经开始转变。以其女性的直觉,玛格丽特感受到许大同的愤懑、简宁的哀伤,都来自对家庭的爱、对孩子的爱,这场诉讼成功的官司,或许没有打对。亲情之爱,是人类共通的最基本的情感,这一点的感受,可以逾越语言、文化的障碍,趋于“大同”。  分镜头10 昆兰走进唐人街中医诊所,亲身体验刮痧,并了解其治疗机理。当晚,昆兰找到玛格丽特,两人同去恳求法官破例取消对大同的禁止令。文化用语言无法沟通时,需要切身的体会去认知。存在文化差异的人通常对待对方有三种态度 想了解你但了解不了你(探知);为什么要了解你?(漠然);了解你,但偏不化解冲突(偏见与有色眼镜)。但只要人类有相互沟通的愿望,总会找到解决的办法。  分镜头11 被勒令不得靠近儿子的许大同,在圣诞之夜,带着给儿子的礼物避开门卫,由楼外的排水管向9楼自家的窗户爬去。  铤而走险是为了在团聚的日子给家人一个完整、温馨的家。儿子丹尼斯生长在美国,没有父亲身影和礼物的圣诞节,对于他小小的心灵,是不能接受的。圣诞节和华人的春节一样,都是亲情聚首的节日,西方人亦是格外看重。亲人团圆的愿望,是不分种族和文化的。这一场戏,引得不同国籍的观众,同样唏嘘。  分镜头12 解禁令与险坠高楼的许大同同期而至,一家人抱作一团,喜极而泣……  导演郑晓龙说过结尾原设计是许大同坠楼而亡,后来考虑这样的结尾太伤害观众感情,并且使影片立意的主题――不同文化的撞击、沟通、反省、宽容落了空,因此改成了现在的大团圆结局。虽然一些评论认为结尾处理太具好莱坞式,但导演的智慧正在于此,影片已经兼具娱乐和认识价值,达到创作的目的,干嘛非要在结尾处玩沉重、玩悲壮,同一些影片上纲上线、“猴吃麻花――满拧”的“性格”相比,还是《刮痧》更平和、积极,更容易让人接受。晨报记者杨阳  关于文化――对差异重要的不是揭示而是面对  无论对于影片本身认同的程度如何,《刮痧》使上百万中国观众为之动容已经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于是唏嘘之余,从评论家到普通人都不禁开始思忖个中缘故。  虽然这只是发生在大洋彼岸,一个普通移民家庭的一件意外、一场误会,但我们可以从心中感受到亲切熟悉的中国文化传统观念根植于中国人心中的动人力量。  同样是爱,东西方的观念与表达方式并不相同。西方人的平等、自由的观念贯穿在其家庭观念当中,他们会认为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孩子是社会的财富,教育和保护子女是一个社会行为,同时为了尊重个体的权利,父母在尽抚养教育子女的社会义务时,不限制其行为的自由,尽管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这可能会付出代价,反之,父母也是属于社会的,养老同样属于社会责任。  而在许大同心里,家庭是他的精神支柱,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家的幸福与团圆,三世同堂、全家人其乐融融共聚在一个屋檐下是他奋斗的动力和意义所在。就像许大同说的,中国人爱家庭、爱孩子――这难道还需要证明吗?中国人、美国人,世界各国的人都爱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但在许大同和很多中国人的心里,他们会认为中国人对于家庭和孩子是世界第一的。孩子,作为家族血脉的延续,是家庭、家族的财富,是家庭、父亲的私有财产。这个“爱”可能会表现为严厉,表现为分居,甚至表现为欺骗,表现为劫持……但这一切都是因为,东方人理解的爱是“付出与责任”,而不仅仅是表白。这个爱、这个责任把孩子和父亲以及这个家合成一体,而恰恰是在一点上,东方人比西方人更多地超越了个体的尊严、平等、自由和选择自身幸福的权利――爱就是付出;家庭是整体,为了整体,个体利益可以牺牲。  于是,有了许大同的代父受过,有了老父亲的苍凉离去,有了不能理解的“乱七八糟的中国逻辑”,有了游戏追车的机智,有了勇斗劫匪和亡命爬楼的奋不顾身……  于是,有了很多的人一次次地流下了久违的热泪;也有了对于爱的不同表达方式而产生的文化差异的思考。其实,对于一个普通观众来说,即便是影片仅停留在亲情打动的层面上亦足矣。电影对于他们来说感动是大于思考的。  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关键是如何面对。《刮痧》似乎提供了一种较为积极的态度。  影片并不是仅仅旨于“揭示差异”,对于不同文化没有厚此薄彼,而是以宽容态度积极主动地去解决问题,不因为挫折与误解逃避、抵触、放弃沟通。小到一个偶发事件,一个故事,大到不同民族的文化。《刮痧》在讲了一个好故事之余,提出了一种务实的、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参考 面对和平与发展的世界趋势,文明乃至个人都涉身于与其他个体的频繁碰撞、接触当中,是否到时候该考虑彼此尊重、彼此宽容、积极沟通了?是否到时候该尝试放弃彼此的敌对、排斥、怀疑,到时候该试着相信沟通的可能与沟通的力量了?  在这里我们不妨参考郑晓龙在导演阐述中的一番话 ……如果说,从前不同文化还因为远隔重洋而可以“相安无事”,那么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可能了。这时候的“不同”,就愈发需要沟通。忽略沟通,随之而来的必然是隔阂,对立与冲突,也许就是战争。不同的文化之间需要有理解精神和博大的胸怀,回避矛盾、放弃自我、相互对立都不是文明的出路,尊重、吸纳、兼容并蓄才是任何一种文化生命力旺盛、可能继续发展的表现,才是希望所在。我们相信,每一种文化的存在都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缤纷绚丽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生命力的体现。刘靖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