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加手法治疗背肌筋膜炎临床体会
发布时间: 2022-11-19
拔罐加手法治疗背肌筋膜炎临床体会推荐到首页 □辛艺铭张悦 《按摩与导引》2009年第07期1/2页12
  关键词 背肌筋膜炎 拔罐治疗 手法治疗
  
  背肌筋膜炎又称背肌纤维组织炎。祖国医学称之为背痛,风湿痛。现代医学认为是因肌肉、筋膜、肌腱和韧带等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而起。主要症状为背部疼痛。临床有急性与慢性之分。一般无明显急性外伤史,与患者工作或生活中的体位(如坐姿)及天气变化,感受风、寒、湿邪关系密切。
  
  1 临床资料
  
  全部为门诊病例,共2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 最大50岁,最小15岁 急性6例,慢性14例 病程最长5个月,最短2天。
  
  2 治疗方法
  
  2.1 拔罐法患者俯卧位,暴露背部,选用大号或中号玻璃火罐用火法沿脊椎两侧以最痛点为中心,顺其肌肉,韧带走向由上而下吸扣在皮肤上,背部盖上衣物避免受风受凉。拔罐时间一般掌握在10-20分钟之间,以皮肤不出现水泡为原则。
  2.2 手法
  2.2.1 先用揉法,滚法在背部充分施用10分钟左右,以加速其局部血液循环,使局部紧张,硬的肌肉组织逐渐放松。手法后疼痛部位皮肤能出现微温热感为最好。
  2.2.2 推法 以一手拇指或掌根部为施力点,在脊椎旁其受累肌肉上方开始,由上至下推顺,力度适中,反复多次,以求达到疏通筋络,松解痉挛,减轻疼痛为目的,为弹拨法做准备。
  2.2.3 弹拨法 双手拇指置于受累肌肉中点处,同时施力向二端弹拨,力度由轻至重,一般10-15下,视该处肌肉或是已出现硬,条索处肌肉在指下有明显滚动感觉为手法到位,弹拨后再用揉、滚法做最后的放松。
  
  3 治疗结果
  
  治愈 症状完全消失,颈、背、肩臂活动正常,无疼痛感 显效 症状基本消失,颈、背、上肢活动时仍有轻微牵拉酸痛感 好转 症状有改善,局部压痛或硬,索状感未完全消除。
  
  4 体会
  
  背肌筋膜炎主要临床表现为背部疼痛。急性者表现为背肌僵硬,或痛拒按,颈、背及肩臂活动时牵拉疼痛明显。慢性者主要表现为背部酸楚,隐痛感、压痛点稍广泛。现代医学认为是因局部肌纤维组织炎症,水肿的病理变化而产生的刺激现象。祖国医学认为是因夹背而行之足太阳膀胱经感受风、寒、湿邪、邪气凝滞,阳气不通,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火罐可以除风散寒,祛湿止痛,亦有利于肌肉的松解,故为治疗之先。而手法的运用则更可疏通经脉,松筋活络,加速局部气血运行,对解除痉挛,消除疼痛,促进局部炎症及水肿的吸收。拔罐及手法的结合使用,其疗效显著,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2页12评论(0篇)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