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诊在临床运用
发布时间: 2022-11-19
脉诊在临床运用文章来源 首席医学论坛发表时间 2009-03-0610 36 12关键字 脉诊临床运用

脉诊在临床运用                脉诊在临床运用上的经验交流

  脉诊学的宝藏       

    萧熙        一、关于脉学应有的认识祖国医学的宝库,无论是在哪一个部门,都值得我们去发掘。拿脉学来说;这里面也蕴有着无尽的丰富的宝藏。脉学的文献资料,有必要进行深入地学习,特别是应该而且需要向老年中医前辈们学习活的经验。脉学的祖师除内经外,便是扁鹊。也就是太史公所讲的 “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后来仓公传黄帝扁鹊之脉书,脉学在世界医学中成为一门独特的学问。仓公是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的。仓公在脉学上做了很多工夫,仓公说 淳于意诊齐王太后病,一看脉,便说是风瘅客于胞。因为他切脉发现太阴之口,现出湿然风气的脉形,于是他参照脉法所提示的 “沉之而大坚,浮之而大紧者,病主在肾。”而现在出现的这种近似的而实际有所不同的脉象,是脉大而躁。大是膀胱气,躁是里面热,因此患者尿赤,因此知道他的风热客于胞的病情,从而能够断定他的生死了。脉学在史上已有明文记载。而我国脉学流传到了张仲景,那已经更进一步。仲景的伤寒金匮,凡是论病,几乎要先讲脉。而伤寒论区别伤寒中风的,主要还是根据脉象。晋人王叔和脉经,是论脉学的专书。宋人许叔微的本事方,完全依据脉象断定用药。古来许多大医生,没有不是曾经在脉诊上做过功夫的。脉书很多,不暇列举。同时脉学也不是一种“一蹴即就”的学问,所谓“脉候幽微,苦其难别,意之所解,口莫能宣”,这是形容脉学并非只凭浅尝就可以成功,必须深入体会才能逐步掌握其精神与实质的。以仓公为例,仓公说 “问臣意 ‘诊病决死生,能全无失乎?’臣意对曰 ‘意治病人,必先切其脉,乃治之。败逆者不可治,其顺者乃治之。心不精脉,所期死生,视可治,时时失之’,臣意不能全也”。

  详情请点击 (http //bbs.shouxi.net/viewthread.php?tid=31572& extra=page%3D1)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