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诊的具体内容
发布时间: 2022-11-19

通过问诊了解既径病史与家族病史、起病原因、发病经过及治疗过程,主要痛苦所在,自觉症状,饮食喜恶等情况,结合望、切、闻三诊,综合分析,作出判断。《素问· 三部九候论》 &ldquo 必审问其所始病,与今之所方病,而后各切循其脉。&rdquo 《素问· 疏五过论》 &ldquo 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rdquo 后世医家将问诊主要内容归纳为&ldquo 十问&rdquo ,编有十问歌,简便易记。参十问条。

十问歌诀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久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必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一)问寒热

1、恶寒发热 疾病初起,恶寒发热同时并见,多为外感表证,可见以下三种类型

(1)表寒证 恶寒重发热轻。是外感寒邪所致,常伴有无汗,头身疼痛,脉浮紧。
(2)表热证 恶寒轻发热重。是外感热邪所致,常伴有口干微渴,或有汗,脉浮数。
(3)太阳中风证 发热轻,恶风,自汗。是外感风邪所致。

2、寒热往来 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是半表半里的特征。

3、但寒不热 病人之怕冷而不发热,称为但寒不热。

4、但热不寒 发热不恶寒但恶热,多数里热证,可见以下几种类型

(1)壮热 高热不退,不恶寒,反恶热。
(2)潮热 发热如潮有定时,临床常见以下三种类型

1)阴虚潮热 多为午后或入夜发热,以五心烦热为特征,常伴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属阴虚内热。

2)阳阴潮热 多为日哺(下午3&mdash &mdash 5时)发热,热势较高,又称为日晡潮热,多因胃肠燥热内结所致,常伴有腹满硬痛拒按,大便燥结,舌苔黄燥等。

3)湿温潮热 以午后热甚,身热不扬为特征。多因湿遏热伏,热难透达所致,常伴头身困重,胸闷呕恶,便溏,苔腻等。

4)低热 指轻度发热(体温多在37&mdash &mdash 38摄氏度之间),但持续时间较长,多见于阴虚潮热或气虚发热。

(二)问汗

1、表证辨汗 2、里证辨汗 3、局部辨汗

(三)问头身胸腹

前额部疼痛连及眉棱骨,为阳明头痛;头部两侧疼痛为少阳头痛;枕部疼痛连及项部,为太阳头痛;头项痛,为厥阴疼痛;头重如裹,为太阴头痛;头痛挚脑,为少阴头痛。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