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映象中药美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关注
发布时间: 2022-11-19

现状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形势严峻2005年韩国成功抢注“端午”为世界文化遗产;同年在中国内地热播的韩剧《大长今》也有“针灸”源于韩国的说法,使原本属于中国的文化遭到剽窃;当2006年日本公司抢注我国四大名著游戏商标事件轰动全国时,国内游戏动漫业界却“集体失声”,只有一家非同行的服装企业和一家商标代理所“出马拦截”;“功夫”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熊猫”是我国的国宝,这两大中国元素却在2008年被美国梦工厂用“拿来主义”打造出动画电影《功夫熊猫》,从中国内地卷走1.85亿元人民币;时至今日,日韩“汉方”美容品牌在中国内地大行其道,多少女人为之疯狂、趋之若鹜,而作为“中药美容”的发源地,正宗的民族药妆品牌却少之又少,无不令人惋惜感慨……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 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实物和资料得不到妥善保护,一些珍贵实物资料流失海外;一些民间文学和工艺美术被盗用或掠夺式地粗暴使用;许多传统科技被国外无偿使用,甚至有的被他人在国外申请了商标、专利保护,反过来限制我国的正当使用。重新审视过去,无疑让人深思 我们的民族自信力到底有多少?我们对我们的传统文化到底认识多少?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好祖先流传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药美容,驻颜有方;岁月无痕,白雪映象〗

渊源 中药美容历史悠久过多工业文明的侵蚀,太多化学物质的危害,使人类渴望走进大自然,与自然母亲肌肤相亲,从大自然中汲取天地之灵气,获得健康与美丽。在这股回归自然的浪潮中,古老的中药重新焕发了青春,中药美容开始成为时尚。相比西方仅有百余年的化学化妆品历史,人们惊奇地发现,早在几千年前,古老的中国人就开始崇尚中药美容。早在殷纣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开始使用锡粉作妆,并用燕地红兰花叶捣汁凝成胭脂。春秋战国时期,美容品的使用更为普遍。除了粉脂涂面黛画眉之外,已出现了简单的内服美容药。成书于秦汉之际的《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药物学巨著,书中详细记载了数十味具有令面色润泽,抗衰老延年润肤,洁齿生牙等作用的中药,如白芷能“长肌肤,润泽颜色”,白蚕能“灭黑酐,令人面色好”等。唐代药王孙思邈所著《千金方》中,有关的美容方即达150首之多,其中以悦泽、白嫩皮肤、去皱为主要目的的就达43首。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的美容药物多达271种,根据这些药物的功能可分为生须眉、去粉刺、养颜色、作面脂、疗脱发等五大类。这说明古代中医学不仅注意到中药的治疗作用,同时也注意到了中药的美容作用。这些药物知识的积累,为以后中药美容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药美容的研究、实践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到现在可以说是典籍浩瀚,内容丰富。作为我国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很有必要积极努力进行挖掘、整理、保护,使之古为今用。

〖白雪映象,用青花瓷书写中国式美丽〗

特点 历史典故印证中药美容奇效在现今众多高科技化学合成的美容成分蚕食下,中药美容依旧拥有一块坚实的不败之地,正式因为它具有许多鲜明而独特的优点。中药美容以《黄帝内经》为起源,以《神农本草经》、《千金方》、《本草纲目》等中药古籍为依据,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中药美容自中华民族形成以来,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后宫妃嫔,还是寻常佳人,都是使用中药来美容养颜,这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临床实例;中药美容倡导由内养外、内外兼顾的美容理念,比起西方在皮肤表面进行掩饰、遮盖效果的化学化妆品来说,对皮肤的作用更是标本兼治,能从根本改善皮肤的不良状态;此外,中药美容种类繁多、品类多样,发展至唐代已颇具雏形,至明清时期已形成了完整的四大类型――去污洁净类、滋养润泽类、增白染色类以及芳香除臭类,基本上囊括了现代化妆品的品类。中药源自天然植物,用传统的中药美容来保养肌肤,性能温和、无刺激性、副作用少、效果持久、体验舒适,从古到今,留下了许多传奇般的故事。三国时,东吴孙权之子宠爱的邓夫人,不慎被刀误伤面颊,伤口较大,经医生用白獭脊髓与琥珀、朱砂等重要调配敷治,不仅疤痕消失,而且比往日更显白里透红、娇艳动人。唐玄宗李隆基的女儿永乐公主,面容干瘪、肌肤不丰,后由于“安史之乱”流落陕西大荔县白沙苑一带,常喝当地所产的蒺藜泡茶,两三年后竟出落得健美艳丽、风姿绰约。宋朝大文豪苏东坡到老仍然身健体壮、面色红润、才思敏捷,主要得益于数十年如一日地每天坚持服食煮熟的芡实,延缓了衰老的到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虽然年逾花甲,依然能扮成妙龄少女,这与他常服珍珠粉,并外用掺有珍珠粉的护肤膏不无关系。无数的事实证明,纯粹而传统的中药美容,才是真正适合我们东方人的美丽方程式。那些来自中药材的精华成分,以其天然的本质滋养着信赖它的肌肤,让肌肤与你,一同散发着神秘的东方魅力。

〖白雪映象,中药美容文化的传承〗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