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的二便
发布时间: 2022-11-19

(一)宝宝正常的小便是什么样

  --宝宝正常小便的次数及量的多少因人而异,它与液体的摄入量、环境的湿度、环境的温度、摄入食物的种类、宝宝的活动量以及精神因素等均有关系。

1.正常的排尿次数

  --新生儿期宝宝排尿的次数多无规律性,开始次数较少,以后可渐增至20~25次日不等,直至6个月时排尿的间隔可延长、次数可减少;1岁时每天排尿15~16次;2~3岁时每日排尿10~12次;

2.正常的排尿量

  --生后48小时尿量一般为1~3毫升公斤、小时;1岁时每日排尿总量为400~500毫升,小婴儿每天换尿不湿应至少6次以上;2~3岁每日总尿量为500~600毫升。小儿每日正常尿量还可用公式来估算 400+100×(年龄-1)毫升

3.正常的尿的颜色

  生后头几天尿色深略混浊,数日后尿色转淡,直至婴幼儿期时尿液的颜色变为黄色透明的。

(二)出现何种情况应带宝宝就诊

  --如发现3岁以下宝宝的尿液颜色出现异常如 呈咖啡色等,应立即带宝宝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3岁以上的宝宝应每年定期进行尿筛查或尿常规的检查,一旦结果出现可疑或异常则应带宝宝到医院作进一步的检查。

(三)宝宝正常粪便的特点

(四)宝宝各种消化不良粪便的特点

(五)如何识别宝宝的异常粪便

(六)宝宝的排便习惯

  1.最初会用表情、肢体语言表示要排便;

  2.会说话后但行动不能完全自理时会用语言表达要排便;

  3.身心发育较完善时能做到定时、定点排便,不随地大小便。

(七)要培养宝宝良好的排便习惯

  1.通过训练养成宝宝良好的排便习惯

  --根据宝宝的年龄特点,不失时机地训练宝宝,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2.新生儿排便是下意识反射

  --出生宝宝的排便通常是一种下意识的反射,只要膀胱充盈了、有便意了,自然就会排出了;

  3.宝宝满月后即可定时定点把大小便

  --在宝宝出满月后即可开始定时定点把大、小便了。先放好便盆,让宝宝保持一个特定的姿势,然后用"嘘嘘"声诱导宝宝排小便;用"嗯嗯"声促使宝宝排大便。通过视觉、听觉的刺激加上特定的排便姿势,历经一段时间的训练宝宝就会形成条件反射了;

  4.7-8个月可以训练宝宝坐盆了

  --当宝宝长到7~8个月时,虽然他还暂不能用语言来表达,但已能用表情来表达了,如宝宝有便意小脸憋得通红或哭闹等,这时宝宝已能独坐得很好了,就可开始逐渐训练宝宝坐盆了;

  5.训练一岁的宝宝主动坐盆

  --当宝宝一岁时,基本已能理解成人的语言,自己也能应用简单的字句表达需求,此时可以开始告诉宝宝便盆是用来干什么的?排便为何要在指定的地点进行。渐渐地宝宝就会明白 只要自己有了便意,就会求助大人帮忙坐盆或自己主动找盆坐下;

  6.宝宝一岁半--二岁时应学会自理了

  --当宝宝一岁半--二岁时,大脑的神经系统发育已成熟,对充盈的膀胱、直肠也开始有感觉了,有便意时已能自己主动的要求坐便盆。这时是训练宝宝控制大小便的最佳时期。此时,家长如能掌握好孩子的排便规律,只要在宝宝玩耍时想着提醒孩子坐盆就可以了,以减少大小便失控的次数,使宝宝逐渐学会自理、学会白天和夜间控制好排便。

训练养成宝宝良好排便习惯

  --训练模式可采取以宝宝为主的渐进性训练方式。这种模式以宝宝作为主体、着重做好排泄的准备,劝导父母在训练的过程中允许宝宝有实践,且根据宝宝的兴趣和能力逐步训练控制其排便的各种行为。具体训练步骤如下

1.便盆的准备

  --父母要向宝宝介绍便盆;让宝宝用眼睛观察、用手触摸和熟悉便盆;父母鼓励宝宝每天在便盆上坐一会,开始时可以不脱裤子父母可把尿布上的粪便放入宝宝的便盆内指给宝宝看,使宝宝理解便盆的概念和用途;

2.通过持续地提示与强化训练宝宝主动坐盆

  --宝宝表示有便意时,父母应立即带宝宝到指定地点的便盆处去排便。父母要及时的表扬宝宝良好的排便行为,以增强宝宝的自信心。并应对宝宝经常提醒、反复强化;

3.尝试不用尿布

  --先从白天起训练宝宝习惯于不使用尿布,仅在夜间使用;

4.夜间的膀胱控制

  尽管夜间或午睡的排泄控制与白天的控制有可能同时出现,但夜间膀胱的控制通常比白天要来得迟一些,数月或数年;

5.通过唤醒的方式建立宝宝夜间排便的习

  --父母可采取让宝宝睡前排空、夜间停止使用尿布、睡眠中唤醒宝宝的方式来帮助宝宝能够建立起在夜间也能控制排便的习惯。

训练宝宝的最佳时机及应注意的问题

1.训练的季节最好选择在夏季

  --这时衣裤穿着简单、换洗方便、易清洗易干,既使训练失败也无妨;

2训练最好选择在宝宝生活比较规律的时间段

  --在宝宝生活较规律的情况下,生活环境、饮食习惯不会有很大的变化,情绪也较稳定,此时仅用2周的时间即可见成效;

3.对婴幼儿大小便的时间安排

  --小便的时间一般应安排在刚睡醒、饮水后;大便一般应安排在早饭后,或某餐后,因为饭后由于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可以促进肠蠕动,常常有助于粪便的排出;

4.要允许宝宝出现后退现象

  --因为后退是宝宝在学习排便控制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而并不代表训练的失败;

5.父母要克服焦虑的情绪

  --父母要面对训练过程中宝宝出现的问题,父母应持正确态度,克服焦虑情绪,以免给宝宝带来太大的压力;

6.在训练中父母和宝宝应建立起互相信任和相互协调的良好关系

  --在训练过程中,父母和宝宝应建立起互相信任和相互协调的良好关系。如双方关系紧张则应暂停训练3个月。

  便秘是指机体内的大肠运动缓慢,水分吸收过多,造成大便干硬、次数减少、排泄困难,甚至擦破肠粘膜或撕裂肛门;

宝宝产生便秘的原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在宝宝中患有便秘的人数越来越多,归结其原因主要为

  1.宝宝的饮食结构不当

  --多肉食、少青菜;亲近洋快餐,远离粗杂粮;这种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少纤维的饮食结构是当今宝宝造成便秘的主要原因。结果使大便呈碱性、干燥、次数减少;

  2.宝宝奶中含糖量不足、饮食中含钙量过高

  --奶中含糖量不足、饮食中含钙量过高也是引起大便干燥的原因;

  3.宝宝的饮食量不足

  --宝宝本身摄入的食物是以奶液、流质为主,消化后所生产"残渣量"少,如再加上宝宝的饮食量太少,也可以致大便干燥;

  4.宝宝未建立起良好的排便习惯

  --缺乏规范的生活制度,缺乏定时排便的训练,排便无规律性,也易发生便秘;

  5.过多钙剂的摄入

  6.疾病的影响

  --在宝宝处于某些疾病状态下也可发生便秘,如 甲状腺功能不全、先天性巨结肠、肛门狭窄以及发热等均可发生便秘。一旦患有疾病应及时诊治。

宝宝长期便秘的危害性

  --大便长期滞留,可使毒素长期蓄积在体内,从而影响宝宝正常的生长发育;长期便秘还可导致肛裂痔疮。解决便秘最关键的措施在于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和排便习惯。

防止、处理便秘的发生

  1.小婴儿要提倡母乳喂养;

  2.当人工喂养发生便秘时;

  可适当减少奶量、增加糖量,在适宜的月龄添加换乳期食品;

  3.1~3岁的宝宝则应注意饮食合理搭配的问题

  --蛋白质类的食物不宜过多,多食水果、蔬菜,因为它们不但含有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还富含膳食纤维,既可增加肠道内的残渣量也可促进肠蠕动,以利排便;

  4.可空腹时喝适量的凉白开水;

  5.少食生冷食物,不偏食;

  6.适当增加活动量;

  7.顺时针做腹部按摩;

  8.训练定时排便的习惯

  --满月起即可开始训练宝宝,可让1~3岁的宝宝于清晨、饭后定时坐盆;

  9.对较严重便秘的处理

  --使用开塞露5~10毫升注入肛门,以刺激直肠诱发排便。由于宝宝的消化功能发育未臻完善,所以尽可能不用泻药,以免造成腹泻给治疗增加困难。

本页永久地址 复制人气(25)鲜花(0)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