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孙思邈在中医历史上的成就地位?药王孙思邈活了多少岁临终为何叮嘱弟子毁掉一个“养生秘方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如何评价孙思邈在中医历史上的成就地位

孙思邈,京兆华原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孙思邈与朝廷合作于唐高宗显庆四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为《老子》、《庄子》撰写了注释,还著作了《福禄论》三卷,《摄生真录》和《枕中素书》、《会三教论》各一卷。

孙思邈在医学上的成就可以用多个第一来说明: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千金方》,被国外学者推崇为“人类之至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深入民间,向群众和同行虚心学习、收集校验秘方的医生;

第一个系统、全面、具体论述药物种植、采集、收藏的人;第一个完整论述医德的人;第一个倡导建立妇科、儿科的人;第一个麻风病专家;

第一个创绘彩色《明堂三人图》;第一个发明手指比量取穴法;第一个创立“阿是穴”;第一个扩大奇穴,选编针灸验方;第一个发明导尿术;

第一个提出“防重于治”的医疗思想;第一个提出复方治病;第一个提出多样化用药外治牙病;第一个提出用草药喂牛,而使用其牛奶治病;第一个提出“针灸会用,针药兼用”和预防“保健灸法”;第一个将美容药推向民间;第一个提出并试验成功野生药物变家种;

首创地黄炮制和巴豆去毒炮制方法;首用胎盘粉治病;首创使用动物肝治眼病,动物肝富含维生素A;首创用彀树皮煎汤煮粥食用预防脚气病和脚气病的复发,比欧洲人早一千年,彀树皮富含维生素B1;首创以砷剂(雄黄等)治疗疟疾病,比英国人用砒霜制成的孚勒氏早一千年;首用羊餍(羊甲状腺)治疗甲状腺肿。

孙思邈对医学方面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旧唐书》将他列入《方伎列传》中,体现古代医生社会地位的低下,然而孙思邈能够被誉为“药圣”,进入圣人行列,从另一个方面体现后人对孙思邈医学成就的肯定。

药王孙思邈活了多少岁临终为何叮嘱弟子毁掉一个“养生秘方”

孙思邈一共活了141岁,是一位百岁老人。

他之所以临死让徒弟毁掉秘方是因为,他发现了这个“养生秘方”的弊端,那就是病人在吃了一段时间后会经常产生幻觉,还会对这种药产生依赖感,对人的危害很大。

药王孙思邈为何有“坐虎针龙”的形象

其实不过是民间歌颂“药王”孙思邈而杜撰的神话传说罢了!

话说药王上山采药,被猛虎拦了去路!药王见老虎并无加害之意,仔细看看原来是猛虎喉咙卡了大骨有求于药王!药王便取来铜圈让老虎衔住。只手从圈中深入喉咙取出大骨,并为老虎敷药于伤口!而后猛虎不仅不加害药王,更频频摇尾致谢药王!此乃“坐虎”

“针龙”是传说有一次天降骤雨!药王取一捧檐下之水,嗅之有味!便断定降水之龙有疾!一会儿有一老者前来求药!药王断定此人便是真龙,马上为其煎药!可是良药苦口,龙王不肯喝,药王便取银针扎其穴位,龙王吃痛。药王又取一针胁迫龙王喝下药水!龙王顿感舒畅!连连致谢药王妙手回春!

后世弟子或百姓修缮药王庙宇或做图都配上“坐虎针龙”以歌颂孙思邈医术精湛之意!其实都是传说罢了!

孙思邈在食疗方面很有造诣,很会养生,他本人的寿命究竟是多少

唐代名医与药学家(药王)逊思邈,卒于1O1岁(也有新发现认为是14O岁)。其长寿主要与他淡泊名利、精通于养生术与医术、还有长期处于山清水秀环境有关。

不为名利之累,就少了众多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等锁事之扰。从其婉拒唐太宗高官任职之邀,即可看到此点。

道观多建在名山丽水之处,也为道士的药王,长期处在令人产生心旷神怡的,含大量负氧离子的圣地,就让不少人,尤其是城里人难以奢望的。此二项状况,就保证了植物神经(交感、副交感神经),很难失衡,让心理长期保持在极佳状态,有了充分保障。

养身术与医术精湛,又保证了身体这部机器的“维护和修理″之需。前者肯定与现代某些人的所谓养生术,如数日、十天以上的辟谷清肠,或长期全素(蛋、奶也忌)之类养生,也是有异的。

总之,人能长寿,常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是其中一些因素重要些,一些因素次要些而已。

孙思邈生平简介

药王孙思邈生平资料简介

学习啦 2018-09-26 06:25

孙思邈是我国古代非常著名的医学家,为我国医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搜集药王孙思邈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药王孙思邈简介

孙思邈是唐朝初期的著名医学家,后世尊其为“药王”。孙思邈据说寿命很长,有人说他活了102岁,也有说他活了141岁的,所以许多人把他当神仙。孙思邈身处的年代是比较动乱的,隋唐末唐朝初。所以孙思邈隐居太白山,走遍深山老林了解中草药,并通过研究医书成为当时的“医生”。

孙思邈的出生日期从不同的史书上有不同的推断,最早可推断到公元515年,而最迟出生据纪晓岚的《四库全书》推断孙思邈出生于公元581年。孙思邈出生的家庭背景已无从考证,但是从孙思邈广读医书来看,贫穷人家应该不会有这么好的条件。孙思邈精通百家,崇尚老庄之学和佛道,18岁的孙思邈就立志学医了,在20岁开始为乡人治病。孙思邈曾一边行医一边研究中药,中药用完了会亲自上峨眉、终南山等多地去采集中药,并对各种病例进行临床研究。孙思邈一生淡泊名利在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期间都被朝廷所召,但是孙思邈都谢绝没有前往。孙思邈晚年隐居在五台山,专心著书,一生作品很多,直到公元682年,孙思邈寿终正寝。

药王孙思邈的传人

孙继光,又名檀林,是药王孙思邈的的第36代传人,据说这个人很低调,在文、武和医学上都有很大的造诣,人称三绝。但是他却是从来不显山露水,平时也是甘于寂寞,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也正是因为这样,人们很少知道孙思邈的传人竟然是这样一个奇人。

后来1995年发生了杨小霞事件,中西医很多的医生都对这个怪病一筹莫展,始终没有办法解决治愈,就在这个时候,檀林终于现世。不过也只是抛出了一篇万言医学论文,就再次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据分析,檀林身为孙思邈的弟子,在医德方面也继承了孙思邈的思想,为了救助杨小霞,也为了维护传统医学的声誉,檀林这才出现,不过当问题得到解决时,他却再次选择了隐居。

孙思邈的医德主张“无欲无求”,一视同仁,而檀林的做法和孙思邈的理论不谋而合,能够完整的继承先人前辈的经验理论,无疑是个很好的选择。

同时檀林还是《药王新篇》的作者,他结合孙氏祖传的秘方和先人流传下来的典籍,揉合了自己的经验理论,经过了20多年的时间,终于完成。其内容相当的广泛,除了继承孙思邈的医术,此文中涉及了医学,养生,锻炼,针灸术等方面,最重要的是,檀林还在这次的书籍里,整理和记录了2000多个祖传的秘方,这一行动,为当代的中医医学,和养生学中的许多难题得到了破解和依据,是中医医学史上的又一个重大突破。

药王孙思邈的名言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这一句名言是孙思邈在医德上面的看法,也是他行医的原则,意思是说人命要比千金还要贵重,是说医者不能只看重金钱,必须怀着医者仁心。这也是他《千金要方》命名的由来。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这句名言体现了孙思邈不光光是看重医术,对他来说,医德更重要,主张作为医者,必须要对病人一视同仁,做到无欲无求,不能根据病人的身份而有所偏差。

“寿夭休论命

微信